比如 我 薪水不怎樣 能夠輕鬆負擔三萬四萬台幣的衣服當下衝動就買 大約一年出國旅遊四次到五次不包含商務,住一定都住Marriott/RitzCalrton等級的酒店當然喜達屋也行,從不住local破爛商務旅館虐待自己或廉價航空 飛長途至少搭豪華經濟艙以上 當然商務用mile升 偶爾買張knoll的經典名椅品味人生plus lounge chair更舒服
也有人薪水十多萬在台灣屬於高薪一族,但為了負擔家計外加車貸房貸壓不過氣的人生不知道為什麼什麼,生活品質極差無比上報紙說十萬塊在台北活不下去
我暫時放棄了薪水較高但壓力較大而且痛苦指數也頗高的工作,而選擇薪水低 每天心情上卻快樂許多
人生終究不是要選擇快樂
我並不是說存錢或者賺錢不重要,很重要。我只是覺得,好像老一輩都有著觀念是“學生念書就是要很辛苦啦,不要整天在玩”
“出社會工作就是要過得很辛苦以後才會有好的生活啦”
活到現在,被許多華人價值觀騙了很久,終究不懂這其中的關連。彷彿有點像是“工時越長工作能力越好”的意義
美國澳洲的中小學生幾點上課幾點下課,台灣中學生每天戰戰兢兢國中就開始補習為了進入第一志願高中,高中再到大學又是另一個夢靨的循環。我覺得學生本來就是要玩啊!十多歲的小孩每天那麼認真念書考試幹嘛?不是應該出去運動交女朋友培養社交跟世界觀嗎?
反倒是應該認真唸書的大學,台灣大學生在幹嘛?本末倒置?
之前在落後國家工作認識不少老外,南非歐洲都有,大家也同意存在賺錢很重要,但沒有人認為工作是人生的全部,他們只認為工作只是賺錢的手段而已,真正的目的是來讓自己有錢能夠從事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老一輩總是說服我們要成為老闆的狗,工作要多乖多認真多苦才叫認真的生活。拜託,人生不就是要求個快樂?
“現在不要玩,以後老了有錢了去哪玩都可以” 你確定你老了還走得動?
上次看到香港有篇文章告訴大家一天存十塊港幣,多久就能去日本一次。看來同樣是毫無未來的島國,香港年輕人也很聰明地放棄了大確幸的雄心壯志因為知道那些都是老一輩鞭出來騙人讓你以為努力就有你的位子,實際上還是當50's dog
不如選擇洨確幸把日本旅遊當作人生目標我真的不是反串,雖然的確帶點諷刺意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