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韓最近的失業潮可以看出,一直調高最低薪資可能反而讓企業主無法生存,公司倒閉,造成就業機會減少
那這樣的話,本來想要造福人民的政策反而會害苦了老百姓
另外,還有一個隱憂,如果大多不需要時間去學專業技術的工作,起薪都和需要的一樣多,那這樣誰還會去學技術,對於傳產等相關的工作會造成極大的斷層,未來台灣可能只剩下電子業和服務業,問題是來台觀光的人又沒那麼多,到底是要服務誰,不賺外國的錢,就國內的錢會變一灘死水了
那電子業怎來的,很多的生產線的機台相關設備都是需要傳產加工而成,難道未來設備都用進口的,都用進口貨,還會有現在的高利潤嗎?
現在願意待在工廠的年輕人真的越來越少了,有一定的危險又沒冷氣吹,薪水如果還沒比坐辦公室的多,那想也知道沒人會做啊,現在傳產40歲左右都算是年輕人了,等這些人都退休,又沒年輕人進來,台灣還有未來嗎?
調高最低薪資是不是要有一個限度才對經濟是真正的好呢?不提升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的話,調高最低薪資會不會變成為了選票的一種手段?
11個人 x 2萬 = 22萬
調高最低工資
10個人 x 2.2萬 = 22萬
成本不會增加 但是工作機會減少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最低薪資
舉幾個我知道的例子:
香港雖然所得高台灣很多, 但是最低薪資卻跟台灣差不多
所以香港失業率低
賺多賺少就是靠自己能力
澳洲最低薪資一直很高
從20年前我在澳洲的時候最低薪資就很高了, 當然失業率也是一直很高.
所以在澳洲, 工作很難找, 正式的職缺都很競爭
以前在台灣像麥當勞或者加油站這種地方常常缺人, 可是在澳洲是連這種工作大家都搶著做, 因為只要應徵得到, 那就是不錯的收入.
然後打"現金工"的人很多, 主要是因為員工不用報稅, 雇主也不用按照最低薪資給錢. 這種最多的就是像工地, 餐廳/導遊...等服務業
調高最低工資影響到的就是一般服務業員工 工廠工人
問題又回到我上面講的
調高最低工資 雇主就是減少工作機會 一樣的工作要求少一點人更有效率的達成
效率差的一般當然是中高齡人, 這些人就會被替換掉, 而這些人又是更難找到工作的
這當然是惡性循環
工廠如果人工成本升高, 就會有一些本來還在"考慮"的工廠, 直接出走
服務業 不然就是漲價 不然就是倒閉
台灣也沒有甚麼經濟可言了, 最大的工作機會就是服務業, 街上各式商店店員/服務生
反正台灣創業存活率5年只有1% 看看這樣玩下去街上的店會不會倒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