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年潜伏不发言(主要是账号丢了一阵子,哈哈),前几年来大陆还不那么多,今年好像变得多了很多,学生来大陆的也猛增。今天看了几篇去上海北京的工作请益帖子。有些话想说下。大家权当听听吧。可能有些人听了不舒服,那就抱歉了。
主要是由那个去北京的帖子有感而发,其实大陆服务业工资都不高,即便在一线城市,普通服务员工资大概4,5千人民币,领班7800我觉得就服务业来说已经不低了。
服务业低薪工作也是大量外地人在做,他们也是背井离乡,家乡距离北京很多比台湾到北京还要远,他们在北京也存不下钱。那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待在自己家乡城市或者省会城市,那样更舒服,为什么一定要来北京。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学历不高家境普通,同样存不下钱,但是在北京还有未来可以搏一搏,但是在家乡是没有未来。在大陆无论是乡镇青年还是海归或者名校青年,离开自己家乡去大城市打拼都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根本扯不上悲情,更多的是拼搏的暗暗发誓要出人头地的蓬勃朝气。
大陆一般二线城市薪资不输于台北,三线城市不输高雄,这些中小城市出身的青年也是90后,95后,从小也是娇生惯养没有吃过大苦,都是人类都有惰性都知道家乡最舒服,也没人强逼,也有小确幸的调调,可是大家都会觉得去大城市打拼是理所当然。为什么在台湾,只要一个工作大陆工资比台湾高不了多少,大家普遍会觉得没有必要过来。不就多了点机票钱么,大陆青年坐高铁回家也不便宜啊。
我想还是思维上问题,台湾人还是有种优越感,没有把大陆放在一个平等的工作场所去对待,总是觉得大陆是个比台湾残酷辛苦的地方,如果去这种狼性地方等于放弃了一些隐性福利,这些隐性福利就是台湾的舒适,这是大陆比不了的,那么既然去这种地方,牺牲了很多,就必须要有高工资补偿,这样才能心理平衡嘛。可是大陆很多中小城市也很舒适的,各方面宜居城市绝不输台湾。其实扪心自问,大陆几亿青年都可以坦然离开舒适家乡面对恶劣房租市场,恶劣的交通,恶劣的物价,为什么台湾青年不可以,难道台湾孩子格外娇生惯养吗。即便台湾已经没落,但是优越感这东西的消退似乎比经济消退要晚很久。台湾青年还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青年,毫无优势的青年这样一个位置。
我这番话肯定会有各种反驳的留言,这也很正常,所以我是讲给愿意听得人,我是大陆普通青年,小镇出身,在上海打拼,后在二线城市买了房准备未来定居。大学毕业在家乡薪资3千,混了几年,小城市工作岗位少,高薪机会也少,跟台湾一样,后来不甘心于是跑到上海,经过四年现在已经是2万5,不算那么高,但是也还可以,现在仍在上海工作。如果当初留在舒适的家乡拿着一个普通薪水,逃避竞争,以今天的我各方面的发展来看,那我一定非常非常后悔。
因喜欢关注时政,对台湾也算了解。抛开政治分歧,大家都是普通年轻人。我能体会台湾年轻人对工作未来的迷茫,因为我真的实实在在经历过。所以我也鼓励台湾年轻人放下优越感,放下对舒适圈的执念,勇敢投入竞争。千万不要因为大陆开的工资不比台湾高多少就放弃了机会。因为现在你还能选择来或者不来,来了不说比大陆年轻人有优势,但是也没多少劣势,好好打拼5年10年,也许你能在大陆定居发展,未来生活的很好以至于你跟我今天一样绝对不会后悔甚至庆幸自己勇敢踏出了那一步。
虽然统一这件事很多人不愿意听到,但是未来15年内是大概率事件。到时候会有大批大批的年轻人来到大陆工作,台湾那时候青年人来大城市情况跟今天大陆其他省份没有区别。十年后大陆服务员工资也能有一万了,送快递外卖的小哥也有一万二三了,大学毕业生有一万了,普通白领也有一万五了,那个时候台湾青年人涌进来因为两岸薪资差距,很多没有竞争力的台青会大量从事服务员快递这些底层工作,他们不愿意来,但是环境逼着他们来,台湾会成为中老年人的地方,和今天大陆一样。那个时候优越感会被击得粉碎。
既然优越感迟早要破功,现实终究会来到,为什么不现在就放下所谓的身段,早点出发早点抵达山峰。
我也承认大批台青过来打拼,成功出头的总是少数,很多人抗不下去还是会黯然离开,但是那个少数为什么不能是你,即便不为自己考虑,想想自己下一代,待在台湾会有未来吗。
说说大陆现在就业市场情况吧,应届毕业生二线城市起薪4-5千,一线5-6千,做软件开发的一线起薪8-9千。工作2,3年一线白领8-12,软件开发13-15,为什么软件开发单独提出,因为现在这个是大陆最火,也是发展最好的行业,是我正在从事的行业同时是台湾青年人在大陆涉足最少的行业。有点可惜,感觉台湾年轻人很多人因为对大陆市场的不了解,而错过了大陆互联网软件业的发展红利。尤其我是做大数据开发,这块我没见过一个台湾同行。
简单说说这个行业吧,也算拓展台湾年轻人的思路。除了大学科班毕业之外,我身边同事很多都是毫无专业背景,通过参加培训进入这个行业,拿到高薪。大陆软件培训发展非常成熟,当然质量也是良莠不齐,正常培训大概二万人民币,学习半年,学完出来在一线大概是1万-1万2起薪,继续工作2,3年大概有1.5-2万的水平,上不封顶各凭本事。我当初走的就是这条路。一般行业找工作比较难点,但是,大陆IT业工作机会多的恐怖,有几年工作经验的只要在网站开放简历,猎头电话会打爆。一般会安排每天2-3个面试,有时候面不过来会推掉很多。厉害的几天敲定,一般一二周搞定,当然很多是外包,外包不如甲方,但是胜在工资更高,适合大城市干几年告老还乡一族。
为什么提互联网尤其是软件开发业,相信在大陆待过的台湾人都知道,程序员在大陆就是高薪代名词。但是任何一个行业都有饱和期,即便是互联网,也有可能饱和,虽然我相信未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会更缺人,但是凡事没有绝对,也有可能有隐身泡沫破的一天。但是现在发展势头还是挺好,希望有更多台湾朋友来到大陆加入这个行业或者其他有个人发展前景的行业。
现在害怕竞争,躲在舒适圈,聪明人去大陆勇于奋斗,不用很久,10年,不说个体,普遍意义上差距会很明显。想去北京做领班的就勇敢去吧,工资不高待不下去大不了再回来,反正也没什么损失。可是听信了别人劝阻,丢了潜在机会,损失的是你又不是别人。
如果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可以留言,不限于工作,理性讨论。
大鸡鸡有大智慧 wrote:
长年潜伏不发言(主要...(恕刪)
感謝對岸的朋友 理性分析與經驗的分享,
其實台灣青年不願意到大陸工作,
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因素就是 政治因素導使人身環境的不安定感,言論不自由,舆網路的嚴格管理。 你們從小生長在那個環境,當然被這一切都感到是很自然天生,
可是我們是生活在一個言論自由 的 國家, 換到另外一個環境,
不能稱為中華民國為自己的國家,- 不能拿中華民國的國旗,
可是我們台灣可以讓五星旗掛起來你知道嗎? 這就是兩岸對於民主自由制度的看法不同。
當然現在在大陸的台商少說應該也有数佰萬以上吧,
可是他們真的就是求多赚一些錢, 要他們表態政治立場他們也不得不配合。
當一個人被迫要改變對自己國家的忠誠,你說他會高興嗎 ?
就像我要你改變你對中華民人民共和國的忠誠,你會高興嗎?相信你不會。
在台灣 單車旅遊的時候,我遇過幾位來自大陸的單車朋友, 我都非常願意的幫助他們,甚至請他們吃飯。
的確政治因素,會導致台灣想到大陸去發展的人裹足不前。
我在美國讀書,我在新加坡,在荷蘭,在台灣多工作過,
其實台灣的年輕人非常的國際化,大陸工作並不是唯一最佳的選項。
我去荷蘭工作前, 我到一個文教機構學了3個月的德語,
居然這個班是暴滿的, 令人難以相信 ,從十幾歲到五十幾歲的人都有。
這些人都是以後要去歐洲留學還有工作的人,
英文班,日文班就不用講了。
有這件事可以看得出來, 去大陸工作並不是台灣人唯一的選項與未來唯一的出路。
鼓勵年輕人勇於跳出舒適圈
(不一定是去大陸)
不過我個人覺得
要不要跳出舒適圈
跟天生個性比較相關
(有些人就是喜歡安逸,也有些人不甘於平淡)
還有
就是原生家庭經濟狀況,生涯規劃
跟优越感不太相關
-------
說到政治
我跟樓上 soziohall 看法有些不同
我認為民主不能當飯吃(除了政客)
只是教育的關係,台灣非常強調民主很重要,專制不好
我學生時期也認為民主重要
但是出社會後發現,誰當選都跟小老百姓無關
每個國家,地區都有各自難題要面對
有時候必須,有限度的自由,(這是必要之惡)
手段方法不盡然完美,
但已經是當下最顧全大局的方式
(台灣過度的自由,民粹氾濫
垃圾花學運,浪費社會資源)
------
台灣早期經濟發展好,
是因為大陸內部混亂封閉
隨著大陸越來越開放發展,
被打回原形也是正常
不然台灣本島多地震
缺水缺電缺地理位置缺市場,能發展什麼
(香港也是如此,早期作為大陸這麼大市場的入口,經濟當然好)
-----
扯遠了
我個人認為,
如果台灣有務實的政客
就該早日終結無意義的統獨問題
兩黨專心內政,才是台灣之福
醉眼看世界,世界隨我陶醉 ✪◡✪
其實還是要提一下,"尤其我是做大数据开发,这块我没见过一个台湾同行。"、"台灣青年人在大陸涉足最少的行業"
這個有它的因果:
1、台灣大多是製造業,所以很多的IT人都是圍繞在製造業所需的IT範籌
2、在台灣程式開發,很不容易賺錢,而且又不受重視,最主要還是中小企業多、多數都是作硬體代工等,還有智慧財產觀念薄弱,總覺得軟體不用錢,不值錢;而另外在台灣小,市場分母太小,所以電商或大數據,也不是很吃香,或是做不太起來,
3、在來就是股票分紅費用化,台灣本來就沒有天然資源,所以很多都要靠外銷,而OEM、ODM時代已經過去,當初轉型又失敗,
不然按台灣的條件,本來就應該發展高端軟件與技術,所以是最適合的,但..............要衝、要拚,沒有對等的機會與$$$,自然就是人性當家,沒有誘因。所以上述就是一連串的失敗!
大概提一下,不想組織太多,因為多想多累!
大鸡鸡有大智慧 wrote:
人各有志,确实大陆不是唯一选择,不过我想还是有很多内心愿意过来对政治无所谓,但是有其他顾虑的年轻人,这些人其实可以更勇敢一点。至于去其他国家,相对于同文同种的大陆,就现状结合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比大陆更好的可能也就美国一家了。.(恕刪)
感謝 "大智慧"大大 的回文
其實現在川普上台後,對要留在美國工作的條件更嚴格,
美中的貿易戰,對大陸的留學生想留在美國工作更是難上加難。
各國都有制度的不完美,美國的醫療超貴,公司保險cover是有限度,槍枝氾濫等等。
所幸台灣的醫療健保讓大家有小幸福的感覺。
同文同種的還有新加坡,我在新加坡工作過,
離台灣又近,英文好的人也可以考慮到新加坡。
新加坡的經貿發展在亞洲是有目共睹的,
在這裡你最能感覺到世界的脈動與世界的接軌!
mascotqoo wrote:
"做软件开发的一线起薪8-9千。工作2,3年一线白领8-12,软件开发13-15,为什么软件开发单独提出,因为现在这个是大陆最火,也是发展最好的行业,是我正在从事的行业同时是台湾青年人在大陆涉足最少的行业。有点可惜,感觉台湾年轻人很多人因为对大陆市场的不了解,而错过了大陆互联网软件业的发展红利。尤其我是做大数据开发,这块我没见过一个台湾同行。"
其實還是要提一下,"尤其我是做大数据开发,这块我没见过一个台湾同行。"、"台灣青年人在大陸涉足最少的行業"
這個有它的因果:
1、台灣大多是製造業,所以很多的IT人都是圍繞在製造業所需的IT範籌
2、在台灣程式開發,很不容易賺錢,而且又不受重視,最主要還是中小企業多、多數都是作硬體代工等,還有智慧財產觀念薄弱,總覺得軟體不用錢,不值錢;而另外在台灣小,市場分母太小,所以電商或大數據,也不是很吃香,或是做不太起來,
3、在來就是股票分紅費用化,台灣本來就沒有天然資源,所以很多都要靠外銷,而OEM、ODM時代已經過去,當初轉型又失敗,
不然按台灣的條件,本來就應該發展高端軟件與技術,所以是最適合的,但..............要衝、要拚,沒有對等的機會與$$$,自然就是人性當家,沒有誘因。所以上述就是一連串的失敗!
大概提一下,不想組織太多,因為多想多累!
更糟糕的是上一輩用不正確的觀念教導下一輩
聽過好幾個很優秀 喜歡寫程式的高中生
學測選台大電機卻捨台大資工
說是要去台大電機做人工智慧
我聽到也是笑笑
只能說當電機系還是二類第一志願的時候
台灣的軟體永遠站不起來
反正世界分工嘛
軟體就讓美國大陸去做
台灣就繼續撿人家不想做的來做吧
大鸡鸡有大智慧 wrote:
我想还是思维上问题,台湾人还是有种优越感,没有把大陆放在一个平等的工作场所去对待,总是觉得大陆是个比台湾残酷辛苦的地方,如果去这种狼性地方等于放弃了一些隐性福利,这些隐性福利就是台湾的舒适,这是大陆比不了的,那么既然去这种地方,牺牲了很多,就必须要有高工资补偿,这样才能心理平衡嘛。
台湾青年还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青年,毫无优势的青年这样一个位置。
我也承认大批台青过来打拼,成功出头的总是少数,很多人抗不下去还是会黯然离开,但是那个少数为什么不能是你,即便不为自己考虑,想想自己下一代,待在台湾会有未来吗。
现在害怕竞争,躲在舒适圈,聪明人去大陆勇于奋斗,不用很久,10年,不说个体,普遍意义上差距会很明显。想去北京做领班的就勇敢去吧,工资不高待不下去大不了再回来,反正也没什么损失。可是听信了别人劝阻,丢了潜在机会,损失的是你又不是别人。...(恕刪)
说的很好。
如果以为以“台湾人”去大陆就应该有优势,这绝对是个愚蠢的想法。
竞争是残酷的,但物竞天择,只有竞争才能分出优劣,只有竞争才能越来越强。
如果连竞争都不敢,别人在拼死拼活的时候自己只敢待在舒适圈里,最后被淘汰是必然的。
我很支持年轻人去大陆看看,如果是有发展的产业去拼搏一番,但前提在于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如果只是懵懵懂懂的去大陆端盘子被台商剥削,那还不如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