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熟悉IE的人士幫小弟解惑一下~~
有個生產效率的問題我一直搞不懂,
我公司有一個單位的成品組立工序共有7個工位,
其中瓶頸工位時間為6秒(CT時間為27秒)。
某日用了10人,共生產了(入庫數量)4500pcs,
目前系統裡設定的工時是36小時可完成4500pcs,
因此,10人乘上工作時數(11小時)=110小時,
公司計算生產效率的算法是36÷110=32%左右。

首先,用了10人當然不只生產4500pcs,其它未入庫數量沒計入,
上述的計算方式看起來對,可以知道該單位的產能確實很低,
但總覺得上述算法並不是生產效率的算法。

公司的人員說,27秒的週期,1小時就是133個,
要再乘上10個人再乘上11小時,所以一天要生產14630個才對,
但是一個成品就7個工位,並非人越多產能越多啊?!

上網也看了一些關於生產效率及生產力的計算方法,
算出來的數值卻又大於100%,這也不對。
希望能有大大幫忙小弟解釋一下,感激不盡。


文章關鍵字
公司的人員說,27秒的週期,1小時就是133個,
要再乘上10個人再乘上11小時,所以一天要生產14630個才對,
但是一個成品就7個工位,並非人越多產能越多啊?!

這什麼智障算法?
人都不用休息不會出錯?
機器不會故障不會當機!
你應該回他說你100公尺跑12秒
所以一天工時8小,你去跑個200公里很合理啊?
neocheng0831 wrote:
想請熟悉IE的人士...(恕刪)


上下關的要拉線平衡阿
又不是獨立工站,怎可以直接加上去

舉例7站各1人,瓶頸6秒不算寬容率,係數等等的
CT是6x7=48秒
所以要排CT短的站去幫CT長的平衡
人不是越多越好,線平衡要高才有效率
大大,
我要是說他們是智障就......準備被幹掉了
雖然我很想那麼說XD
小弟看了下算式,這過程也太理想化了吧XD , 而且產線,應該是要平衡產線才是正解吧@@

個人小廢話一下:下周要去面試IE工程,也是算工時的,因此現在看到這文章瞬間很有感覺XD(要趕快回頭翻生管的書看怎麼算工時排程了,忘掉好多了XD)

stu20131 wrote:
小弟看了下算式,這過...(恕刪)


XDD
我也覺得太納悶,怎可能如此理想,
想請問一下,若是您您會怎麼算這個生產效率呢??
你是要把那瓶頸工作站給解決掉嗎?

stu20131 wrote:
你是要把那瓶頸工作站...(恕刪)


小弟是想計算,實際上產能應是多少才合理?
就我自己的想法是
11小時x3600秒=39600秒
瓶頸站6秒x7個工位=42秒(週期)
39600秒x7站=277200秒
277200秒÷42(週期)=6600pcs(11小時)

以上,是我計算應該要有的產能,
所以"產能達成率"是當日生產的4500pcs÷應該生產的6600pcs=68.18%


而我還是不懂我公司算的到底是什麼鬼??
說它是生產效率也不對;說它是人員鎵動率好像也不對?!
說它是標準工時我又不能確定......


產線平衡率就先不說了,那看起來已是另一個故事了........XD
刪除 刪除 刪除 刪除 刪除 刪除 刪除 刪除 刪除 刪除

樓上所算的都是理論值
皆是連續不停生產 沒有待機時間
除非以機器取代人工 才能勉強達到的生產量

如以 實際貴公司生產線上的運作
生產11小時 應該是已經扣除一小時休息時間
實際上應該還要扣除
交接班時間 機台復工時間 填補料時間 等待機時間
所以應該還要再扣除1至1.5小時
比較能接近實際生產工時

以我的算法 產量已接近理論值的8成
貴公司只算到3成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