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科技人你跟我,其實心裡有很多的話想說,也有很多苦只能自己吞。
相信這是很多身為科技人都有的苦。
一路從學校離開後,待過製造業,之後也被挖腳到消費電子公司,接著也在一個男人應該穩定的階段與朋友自創品牌,最後又因為機緣巧合進入到一個外商公司。
一路走過來,從員工的角色,到主管階級,又到經營者,在不同階段其實體會的事情特別多。
這些不同位階的感受就先不說,因為相信很多人都是滿肚子苦水,真的說下去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今天來說說產品的研發設計。
相信很多網友都是屬於產品設計研發的角色,一般除了OEM/ODM公司以外,自有品牌的產品也是許多OEM/ODM轉型的一條路徑。
但是很多經驗雖然可以從代工中取得,可是往往這種架構下最缺乏的,也是自有品牌最重要的兩個項目就是"市場行銷/產品規劃"。
這兩個項目多重要?
我們就來說說產品規劃及市場行銷有多重要。
很多公司的產品最原始的來源都是老闆的一個想法,然後把各部門主管找到會議室裡就是說下去設計研發,在座的可能會有業務/PM/RD等等相關部門,但因為都是從OEM/ODM上來,對於市場的評估相對薄弱,甚至對市場敏銳度不足。
畢竟,自有品牌並沒有客戶端反饋的設計評估及產品缺失,完全變成是自己要去把關各個項目。
如果前期沒有做好市場分析及評估,也就是人人常說的接地氣,那麼,設計出來的產品真的是市場需要的嗎?
如果產品與市場無法接軌,那就是閉門造車,這也是許多公司常常犯的錯誤,當你在設計一個產品,往往都會因為自己的一些想法就認為是最好的設計,總覺得就是"應該"這樣設計才對。
但這"應該"真的是對的嗎? 難道你的想法,就代表你設定的消費族群的想法嗎?
我只能以一個過來人的經驗告訴你,你錯了!
很多設計其實就跟畫畫是一樣的,多一筆或是少一筆都會破壞一個藝術品,過度的設計雖然夠炫,但使用者真的會因為這樣的設計而買單嗎?
我的經驗告訴我,操作越直覺,越被市場接受,越花俏,越是曇花一現。
接著又因為沒有做好前期的市場評估,做好市場調查就投入研發,但發現成本過高,似乎超過"老闆"自己的預設成本,可是已經硬體開發下去了,怎麼辦呢?
這時候喊停是很多老闆不可能做的事情,可是卻很多老闆就會變成想辦法降成本。
首先降低硬體線路規劃,東減西減,多層板想辦法改成雙面板,雙面上件改成單面上件.......等等。
接著外觀材質從原本的設計定義多件式組裝,改成兩件式解決。從原本有異材質搭配,變成全塑膠組裝。
這樣改變,其實就已經違背了原本的設計想法不是嗎? 相對的,跟原本預設的市場還能銜接嗎?
很多老闆在聽到這樣的問題時,回答總是"這功能才是賣點",可是一個成功的產品,真的只是一個功能就可以創造出銷售額嗎?
我相信身為科技人跟科技玩家的你,一定知道這答案是對是錯。
甚至,有的老闆會在開發中各階段,不斷提出不同的想法,讓設計一變再變,越變越龐大,架構越改越誇張,而忽略這樣的架構設計是否為現有團隊能駕馭嗎?
最後變成整個開發時間不斷拉長,各項目階段不斷的延宕。
如果老闆懂研發,那就還好解釋,怕的就是不懂的老闆或是主管,改架構不是拿橡皮擦擦掉重新寫新的規格上去就好,而是整個產品的架構搭配性都要修正及評估。
不過,這也是很多老闆不喜歡聽到的回答,因為他們要的永遠只是結果。
所以,這一篇不單單是給科技勞工看,也是給身為主管或是企業主參考。
再作一個決策時,是否評估好了?
以後有機會再來分享其他的科技經驗
我的部門是研發設計單位,大部分功能性設計來自RD,FAE和Key account對外, 客戶的意見還是主要的,所以經常性的跨廠會議,和供應端的整合會議還是經常性的。
以前還是小工程師的時候,主管學的跟我不一樣,經常有意見跟我不同,我不會覺得他說的不對,反而能從不同層面思考問題,我擔任整個RD部門最高主管的時候,也不是什麼都知道,也會給予意見參考,整合會議內部也得做成決策,不是每個人都能滿意。
我們都是工程師,彼此協作很重要,PM和FAE, Marketing同仁看的點不同,彼此角色也不一樣,整合就很重要。千萬別因為卡在溝通而輕易放棄一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