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六十幾年台灣電影都是二秦二林 甄珍領銜,電影片名會換,但男女主角永遠不換.
最近新聞看到汪建民 唐治平 這輩子才演過幾部戲就再也沒有機會了,還有之前改行剁雞腿的某位男藝人.
這時代做演員能演出的機會真少啊,完全就像李宗盛歌曲“最近比較煩”歌詞裡敘述,前方看不到岸,後方還有一堆天兵在追趕.
及早建立自己別的專長,發展別的事業應該很重要,否做真的很像守株待兔的老農,天天等著通告,一等十來年就過去了,年輕的本錢也消耗殆盡,就像放火花,燦爛一下,之後陷入永久黑暗.
文章關鍵字
跟平台有關

以前看飛狼 看馬蓋先 也不知的是誰演
難行何不去工廠打工?
演藝圈甘苦談嗎
成功又賺錢的演員少之又少
演員歌手這條路看似風光,多少年輕的帥哥美女嚮往.
但這條路真正走長走久,歷年不衰的,還真沒看到幾個.
有創作力的好像才能賺到錢
光靠顏值的就難了~~

weipulee
wrote:
民國六十幾年台灣電影...(恕刪)


這算什麼新發現?

雙林時代跟現在沒台灣電影的時代比?

昨天與朋友聊天,
有二三個人都說,這一年來看電影常一人包場。
還不是看台灣產的電影。
weipulee
[100分][100分][100分]
觀眾緣這種事,也不是持久性的受歡迎。因為觀眾是現實的,喜新厭舊是觀眾的天性。

而藝人一直有工作機會親自找上門,還能走紅多年人氣不墜,這類人終究是麟毛鳳角。
演藝圈本來就是多變,觀眾的口味也是多變,但是那一些有紅過一段時期的人,在紅的時候賺大錢,但是花錢也大手大腳的花,一點都不會存錢,結果突然不紅賺錢變少了才在哪邊哭夭,怪誰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