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淘汰現象-亞馬遜計劃3萬已執行1.4萬,美企估計今年100萬裁員, 大家有甚麼想法?

身處在AI 的風口浪尖, 最近真的感受很大
尤其是AI可以做的事情越來越多, 感覺工程師的CODING, 可能比不上你用邏輯思考做事了
想好, 就可以有"AI"幫你TRY看看 成本很低..

有種進逼的感覺, 軟體公司可能更是第一線遭殃..大家談談想法吧

亞馬遜一口氣裁員3萬人!企業端10%白領職缺蒸發:史上最大裁員令,AI成「最強交接人」?|數位時代 BusinessNext https://share.google/gJQ4QkVbYaQDSiSOW

https://technews.tw/2025/10/30/lay-off-up-to-million-people/
ai其實成本很高,甲骨文公司自己的統計,ai部門的營利比原來本業的營利低
所以目前很多ai公司是沒在獲利,靠投資的燒錢支撐
錢燒完就看是要跟客戶多收錢還是倒掉

然後ai會導致很多人沒工作,但是也會創造新的工作
如果想在ai時代有工作,轉型是免不了
看要更會用ai,或是找ai沒辦法取代的工作....
會哀按怎哀嘛哀勿會著烏手仔代, 無汝叫伊變一隻鉄馬來看覓!
舉例:像是凌晨時間去超商,有自助結帳的櫃檯,省去人力結帳!大家覺有更方便嗎????笑(我個人是不喜歡AI)
x365555
如果把省下店員的錢回饋給自助結帳的人,當然就喜歡啊[^++^]
與其想被裁的 50 萬人
為何不去想沒被裁的其他人

與其想那些被裁的原因
為何不去想沒被裁的具備什麼本事

與其想 AI 怎麼搶走飯碗
為何不去想哪些 AI 辦不到的事

AI 真的萬能嗎?
請 AI 告訴我明天哪支股票會漲
YT上無人工廠 關燈工廠 好幾年前新聞就講過了
放心!50萬個工作被裁,就會有另外的50萬工作成立。工作沒有不見,只是變了另一模式。

想想,要是你被裁了,難道你就沒工作,不工作了嗎?
雙面浪人 wrote:
ai其實成本很高,甲...(恕刪)


確實,AI的成本真的很高。儘管在允許大量試錯的產業中,AI能發揮優異的工具價值,但其本質仍是工具。最終的把關與責任歸屬仍需有人負責,以避免在現實生活中重大錯誤。現實社會中,微小的失誤都可能導致巨大災難與企業損失,而AI本身無法負擔責任。

我曾使用某北歐語言軟體時,觀察到該公司似乎採用了AI客服,但未向客戶明確說明。然而,他們仍配有真人客服進行最終補救。原因在於AI客服的回應常顯得呆板且不近人情,容易激怒原本可輕易安撫的客戶,導致不可預測的後果。最終,仍需真人客服回歸人性化應對並提供補償。

對於該小型軟體公司而言,利用AI客服過濾大量客戶,目的可能是降低成本,並帶有實驗性質。然而,並非所有文化與民情皆適用此做法。在某些地區,此舉的風險極高,可能對企業信譽造成嚴重損害。

值得注意的是,大型企業的官僚式回應模式,卻與上述AI客服的回應模式有相似之處:冰冷、呆板、不近人情。這可能意味著兩者在面對真人客戶時,皆缺乏「心智模式」的參與。申訴客戶所面對的,無論是AI或是一位心不在焉的人類客服,皆是缺乏情感連結的回應者,最終結果往往是客戶怒氣的增加。
x365555
台灣人在電話線上等真人客服接電話等多久??等太久也會對企業的產生損失和產生不信任感[笑到噴淚]
benlin0906 wrote:有種進逼的感覺, 軟體公司可能更是第一線遭殃

你待過軟體公司嗎?

我發現很多論壇包括 LinkedIn,很多一天到晚在喊程式設計師會被 AI 取代的,都沒有寫過程式。

會被取代的軟體公司,或許根本稱不上軟體公司,他們可能只是在做一些現有的開源功能修改,或是改改報表,換換網頁。

當然,也很多人將流程自動化當作是軟體開發。我發現一個網站因為技術問題,掛在那裏很久了 https://SymbolSoft.com

AI 加速了程式碼生成速度,相對的也增加了技術債累積的速度,生成的程式碼是無法直接使用的。但是,把他當作前期試錯,確實是個很好的工具。

對我們公司而言,客戶訪談完,以前可能需要一個禮拜以上的時間才能給出雛形,現在我們可以利用 AI 大量試錯,讓客戶挑。

從品牌的發想,大量 Logo 設計、網頁雛形,一次做出幾個版讓客戶挑,確定了再開始交由設計師與程式設計師去開發。大幅縮短了前置的時間。

你可以看我在創業篇 PO 的幾篇 Brands Codex,這都是以前做的文案。以前一篇文案可能需要一個月,一張圖。現在一天就可以產生多個文案,每個文案可以有多張圖,直接讓客戶看感覺。再決定往哪個方向做。

同樣的,軟體開發部分也是,我們可以利用 AI 快速產生一些假的 UI,讓客戶試試看。確定流程沒問題了,再交給工程師去開發。

直接讓 AI 開發程式?別鬧了。


麻省理工學院NANDA研究計畫發布的《生成式AI鴻溝:2025年商業AI現況》(The GenAI Divide: State of AI in Business 2025)指出,企業在導入生成式AI(GenAI)時,絕大多數(95%)的企業雖然廣泛試用AI工具,卻未能獲得實質的商業回報,只有極少數(5%)的企業成功。


使用 AI 讓資深開發人員生產力《降低 19%》
原始研究來自 Model Evaluation & Threat Research (METR) 的官方報告,標題為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Early‑2025 AI on Experienced Open‑Source Developer Productivity(2025 年 7 月 10 日發表)


為了省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