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yfu wrote:
因為他生意愈來愈差了吧,網路 ,大賣場都有在賣機車,傳統賣法不進步等著被淘汰
總經銷每年要賣到一定的台數才有很大的額外折扣,也才有經銷權,他拼命都要獨佔市場
汽車市場也是,有些地區賣車的主管甚至還有辦法要其他營業所的業務不敢賣給非戶籍地的買主
我也來說說吧。
昨天也確定購入一台金牌2 125 FI,原本也是比較很多價格之類的東西,但最後還是在自己熟的店家買車。
高雄長盟辦到好含運大概60K,而在地死豬價就是63K,那為什麼要在地買呢?
服務!!
不是我為在地車行想,是大家應該為了在地家鄉而想,否則未來你自己的子弟就只能出外工作。
其實我也問了車行老闆說:「如果我在外地買,不做業績給你的話有沒有差?反正我保養都給你做的」
老問說:「沒有差,現在賣新車沒什麼利潤,而且我們這種小店沒辦法做價格,價格都不是自己能決定」
我又問老闆:「我們在地價格這麼沒有競爭力那生意怎麼做?」
老闆說:「都吃老客戶啦!做維修服務比較多,高雄那裡價格我們沒辦法做」
最後
買東西除了價錢以外,做人也很重要,否則下次你在路上拋錨需要服務的時候,就請你多付一些代價吧!
車子臨時有問題,找不到人的時候就只好摸摸鼻子,否則貴一點其實無彷。
PS.小弟位在花蓮,人口外移嚴重的地域,除了老的小的青壯年多數都不在家,因為在地沒工作,能為在地經濟多付出一點真的無彷,有時候想想別人再看看自己,就不會計較當時那一點點金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