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doish wrote:
物價通膨成這樣要讓機車的價格全面往下調感覺有點難度
這是長久被廠商及政府誤導.溫水煮青蛙的結果.
很多人認為車價.因地而異.每個地方都有其因素.不能通盤比較.
但車價會高.主要在於是不是本國品牌企業生產.
若非母國品牌.還要把獲利回饋母國企業.價格自然不會低.
而台灣本國品牌機車佔大宗.甚至於零件供應鏈.早已外移到中國越南做低成本化.
定價還如此貴,就有問題了.
有篇文章.探討機車為何如此之高. <為何現在機車越來越貴?>
https://udn.com/news/story/7243/7398642
文中提到因素.主要有三.
1.機車貨物稅自1946年開徵,以前早有貨物稅:
但目前政府針對機車都有提供4000元的貨物稅減免補助。
因此理由1.根本不存在.
2.環保與騎乘安全政策促使機車價格節節上升:
不少業者以環保與騎乘安全政策為由趁機大漲機車的建議售價,
某大廠2019年某A廠125車款建議售價81,500元,七期車款定價88,500元,大漲7000元;
某 B廠的某125車款2019年定價65,500元,七期機車定價71,000元,大漲5500元。
但是七期環保要求與六期環保要求差異並不大,而且因應環保及安全要求的噴射引擎、CBS..等等零件隨經濟規模提高,成本持續下滑,
可以看出不少業者以環保與騎乘安全政策為由趁機大漲機車的建議售價,並非真正反映實際成本的增加。
3.經濟規模變小及物價上漲才是機車漲價的主因:.
文中預測.2023年可能跌破70萬台, 新冠疫情及烏俄戰爭衝擊全球供應鏈,原物料價格漲勢凌厲。以機車為例,車架等金屬價格漲4成,
塑料、橡膠(輪胎)漲幅則有3成,就連外銷用的大型紙箱都漲3~4成。
第3個理由並不合理.因2023年上半年已是36.6萬. 顯然還是有70萬的水準.
若70萬台叫做沒有經濟規模?
那日本2022年機車掛牌數40萬.就是裝肖維.
換句話說.若把外銷規模不算.永遠只算本國規模.當然永遠逹不到好的規模.
而零件成本會波動.有高有低.若你只談漲價時.跟本是商人話術.
也就是.廠商不濟.並不能成為高價格理由.
作者結論:
整體燃油機車經濟規模萎縮及通貨膨脹因素,台灣機車價格已經回不去了
我的看法剛好相反:
台灣機車族的消費意識會漸漸抬頭.
對機車的議價能力也會越來越理性務實.不再盲目被政府和廠商所引導.
而這陣子的降價競爭.
就證明了機車價格永遠回得去.只是你被洗的腦,轉不過來罷了.需要一點時間來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