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騎車的熱情絕對不分車種或大小,但安全卻是兩者共通的關鍵點。
過去教士分享過很多關於騎乘重車的技巧,一直有許多車友在問"通用於速可達嗎?"
這也是為何教士會想在今天趁著介紹SUZUKI Address110這輛車的同時一起分享一些對於"小綿羊安全騎乘"的技巧。
也許教士不是小綿羊領域的"高手",不過相信在分享自身的騎乘經驗也可以幫助到一些對於"騎的順或安全"中間不知如何取捨的朋友。


----------------------------------------------------------------------------------------------------------

檔車和小綿羊到底差在哪裡?



一.傳動機構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我們一般常見到的小綿羊傳動機構長的就是這樣,大大的空濾蓋底下配一個傳動箱,這便是我們最常見到的"CVT無段變式"的結構。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而檔車的結構則是這樣,長長的鏈條連接在後輪的齒盤上,排檔方式分成兩種,往復式(國際檔)與循環式(循環檔)



兩者差異最大的差異就在於將動力傳輸出去的方法,CVT最大的特點就是只需要轉動油門車子就會自己往前衝,轉速多少時速就多少,完全不需要切換檔位,方便性極高,但相對的"騎乘自主性"就稍微低了一點;檔車則是需要視轉速、時速自行切換適合的檔位以得到最佳的騎乘節奏,雖然麻煩了點,但多了可以自己控制車子"脾氣"的手段,騎乘樂趣(挑戰樂趣?)當然是比一般CVT車種高一些。



小綿羊不能自己控制檔位到底差在哪裡?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很簡單,差在你沒辦法控制車子的加速節奏,CVT傳動的限制就在於如果沒有改造動力來源的"本體"(也就是引擎),你改裝的任何東西其實就和檔車換檔一樣。想要加速快就會變成沒尾速,想要尾速高就會變的低速沒力。

不過這其實也不是個壞處,因為代表你只需要專心控制自己的轉速與進出彎節奏即可,不用和檔車一樣煩惱檔位的問題。


二.路面適應能力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一般大家對於檔車的第一印象"野狼",標準的17"大輪配置。為什麼過去很多人會說騎長途要檔車屁股才不會炸掉?(教士自己就有經驗…),不是因為檔車的椅子比較好坐,單純是因為17"輪框面對台灣爛路能吸收許多小輪徑無法承受的震動。

而且大家必需要弄清楚一點,那就是坐著屁股痛與騎久"腰酸背痛"是完全兩碼子事。屁股痛單純就是座墊太硬或不符合人體工學所導致;而騎到腰酸背痛,甚至"人快散掉的痛",多半是腰部長時間吸收路面震動而導致的。


千萬不要說檔車吸震能力強是因為懸吊配置比小綿羊好,大家應該知道近幾年開始流行的"小輪徑檔車"吧?簡單的說就是讓檔車的輪徑縮小到12~14吋這個範圍,塑造可愛與靈巧的形象。不過教士人生在山路裡的第一摔就是騎著自己的愛車"MSX125"踩到落差過大的坑洞而摔了…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就是這個深超過5公分的洞讓教士送上人生第一擂的…

為什麼會敗在這個坑上?過去教士跑136縣道的次數也不算少,經過這個彎角時也沒什麼太大的感覺所以就鬆懈了。過去騎乘的都是17吋的車種。騎著12"的MSX125經過這邊時按照自己習慣的路線入彎,結果輪胎卡到這個坑洞,甚至連掙扎的時間都沒有就看到自己在地上滑了。因此小輪徑車種對於路面的適應能力較大輪徑車種來的低絕對是不爭的事實。


當然,車廠一定知道這個道理,所以才會誕生了”大輪徑速可達”這個產物(要叫她大輪羊嗎? )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後面就是傳統10"小綿羊,而教士騎的是14吋輪框配置的SUZUKI Address110。這樣看過來就能明顯看出兩者之間輪徑的差異。聽說歐洲人會這麼熱愛大輪徑速可達的原因是他們那邊的市區有很多石板路面,騎乘大輪徑速可達才能避免掉被震到沒力的下場…





----------------------------------------------------------------------------------------------------------


小綿羊在山道常見的摔車原因

標題可能下的有點白爛,不過可以先聽看看教士的分析。



小綿羊在山路常碰到的幾個致命疏失大略有三種(撇除單純車速過快或被三寶攻擊)

1.傾角不夠 副標題配粗紅字


小輪徑先天的劣勢就是傾角不夠,輪徑小自然離地高度就低,加上車輛左側的傳動箱與中柱"加持",很容易就超過傾角極限。

很多習慣不好的騎士喜歡在入彎的一瞬間便把傾角吃盡。正常的傾角應該是隨著入彎的路線慢慢增加,這樣才能讓輪胎得到良好的受力產生更佳的抓地力,同時更柔順的把車帶入彎中。一開始便"硬壓"把傾角吃到極限會使得路線大幅內縮(朝過彎內側縮),也就是"過度轉向",而這樣子的命運有兩種。其一是發現路線內縮太快會稍稍的"抬起"車身之後在重新壓一次。但因為缺乏正確的傾角知識只會盲目的亂壓,所以他們會在車子己經處於傾倒狀態被稍稍"抬起"之後便立刻用同樣的力道"硬壓"下去。

運氣好的當然沒事(請感謝你的輪胎),運氣不好的就和這位仁兄一樣…




(影片轉自YOUTUBE,如有侵權請通知會立即撤下)


另一種則是對自己傾角無自覺(大多是拆除中柱),覺得彎不過去就會繼續"壓"下去,最終超過自己傾角極限的…


(影片轉自YOUTUBE,如有侵權請通知會立即撤下)

請記住,傾角極限≠輪胎抓地極限,當你磨到傳動磨到中柱時,就算給你抓地力+100的輪胎也是無用武之地的,畢竟10~12"的輪胎,就真的只有這麼高…

那如果輪胎被放大到14"的話會是如何呢?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可以看到,雖然不是什麼極限傾角,但離地高度明顯的比小輪徑車種要高一些,實際騎乘感受甚至會有一點像騎檔車的感覺…



2.錯誤的煞車觀念 副標題配粗紅字
好的油門觀念讓你騎的安全,好的煞車觀念讓你騎的順暢。煞車最大的作用除了減速,還有掌管了騎乘節奏的順暢與否。很多騎士過彎總是卡卡怕怕,最大的原因就是煞車。


正確的煞車觀念應該是"彎前直線減速→降至合理車速(可以稍慢)→放開煞車過彎→出彎油門。很多人會習慣過彎時把手指頭放在煞車拉桿上,說好聽是可以立即做出反應,但其實這個動作會害了你的……因為人在緊張時身體總是可能會出力,往往越緊蹦的地方出力越猛。


當你手指頭在煞車拉桿上,如果突然遭遇危急狀況或被"嚇"到(例如對向車),一緊張就會開始想找東西抓(就像看電影被嚇到時可能會抖一下或縮一下拳頭的感覺),好巧不巧你的煞車拉桿就在手指頭上,然後你就莫明奇妙的被自己弄出去了…


(影片轉自YOUTUBE,如有侵權請通知會立即撤下)


影片中的主角正是犯了教士所說的錯誤,因為前車突然減速而下意識的"按下了前煞"而讓整台車直立起來而直接往對向衝…請記住一個重點,彎中真的要減速請使用後煞,前煞只留在直線上使用。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在過彎的過程裡,請把煞車留空避免出現不必要的煞車而破壞過彎節奏。



3.忽略路面狀況
小輪徑對於路面對處理能力真的沒比大輪徑來的優秀,因此過彎時更應加注意路面的狀況。教士自己就是受害者…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就算是12"的小輪徑檔車,其實她面對坑洞的能力就和一般小綿羊一樣糟,唯一贏小綿羊的一點就是壓車時不用怕磨到傳動…




以上三點是教士自行整理出來,小綿羊最常見的三種導致摔車的失誤,該如何避免?那就繼續看下去吧…


----------------------------------------------------------------------------------------------------------









小綿羊不同於檔車,應先重視煞車技巧

教士在針對重車(檔車)的經驗分享上都是先分享油門與檔位抭制的技巧,因為影響檔車騎乘節奏的正是這兩大要素。那為何分享小綿羊時會以"煞車"為主呢?因為小綿羊無法透過切換檔位來變換轉速對時速的影響,所以煞車的控制就變的格外的重要!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目前常見的幾種煞車握法。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菜市場阿公阿婆最愛的滿把握,就是要握滿煞車才會利嗎!?

其實真的不推薦滿把握這種握法,過多手指頭在煞車拉桿上會影響你對煞車的敏感度,變的非常難控制煞車力道,一般會推薦使用兩指的方式控制煞車為最佳選擇。但當你覺得自己騎車的速度快到兩指力量按不夠的時候怎麼辦?



改煞車了啊不然勒????



如果不想改煞車,那就只能乖乖的提前煞車吧…

正確的握法應該採雙指的方式操作,而雙指握法又會分成兩種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有很多習慣利用手掌虎口轉動油門的人大多都是這種"OK手勢",食姆指握油門、中、無名指拉煞車。有些人就是覺得這樣指控制油門的感覺最好,但長途騎乘下來,你的虎口-會非常的痛…因為你把所有的力量通通施加在虎口的部份不痛也很難…
另外由於無名指在運作不會像食指或中指來的靈活,所以當使用OK握法時,真正對煞車拉桿施力的往往只有中指一支。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最正確且推薦的煞車握法應該是採取食中指拉拉桿的方式,因為這兩指是人手掌上最靈活的兩支,在煞車力量的拿捏及掌握都會比上述幾種好很多。不過會有很多人好奇那油門要怎麼轉?



螢幕前的讀者可以把右手伸出並張開,由小姆指、無名指依續收起。這就是油門最正確的握法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轉動油門的施力點不在虎口(3號),而是由小姆指(1號)及無名指(2號)持握處的手掌心部份下去施力,並利用手腕的力量轉動油門。這樣不僅將手掌施加在油門的力量分散開來,長途騎乘下手掌的疼痛感也就不治而癒嘍!




前煞是如此,那後煞呢?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不要說教士是賣菜阿伯!因為後煞就真的這樣握啊啊啊!(除非它是離合器)


因為正常後煞並非車輛減速的主要制動來源,所以在力道上自然會比前煞來的弱,所以使用後煞時,以滿把握的方式下去使用後煞才能真正起的了作用。



在認識完煞車的握法後,我們在來認識入彎前減速的過程。

首先,最正確的觀念是"在直線上使用前煞擔任主要制動力來源,後煞則是在彎中修正路線的工具",而且"在彎道中很忌諱使用前煞"。


入彎開始前的減速應先帶點後煞使後輪安定,而後才開始使用前煞避免重心通通前移加重前輪負擔。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雖然有點不明顯,但可以看到教士在入彎煞車開始前是拉著後煞的。在某些時候(如上坡),如果車速不快時,其實單靠後煞減速即可。因為雖然小綿羊無法和檔車一樣透過檔位來控制轉速,但卻可以利用比右腳(檔車的後煞位置)更靈活的左手來操作後煞。

為何彎中不能使用前煞?因為前輪主要負責的是整輛車在彎道裡的導向與平衡,當前輪處在過彎的受力狀態,任何外力介入都會改變其平衡與導向能力,最明顯的"彎中一點前煞車就立起來"便是最好的案例。


很多人絕對會問"後煞太用力不是後輪會容易鎖死?"


我們先探討一下後煞鎖死的原因,大多數後輪鎖死的原因都是"後輪荷重跑掉"而大過"煞車力量按太猛"。通常前者在發生後煞鎖死時都會覺得莫明奇妙怎麼這樣拉後輪就鎖死了?



教士舉個例子,有一個認識的車友前陣子換車,有一天就在FB上說他剛剛很驚險的後煞退檔鎖死,靠著他的"經驗和技巧"驚險的把車拉回來。不過教士最後上去吐槽他,因為他的騎車都是這種整個人壓在油箱上的"強姦油箱式",這樣代表他把重量通通往整車最重的引擎靠攏,而最需要荷重的後輪卻因屁股離開座墊而使避震器不能有效的將騎士重量壓在後輪上,自然就很容易讓後輪鎖死。



為什麼車子這麼重還需要騎士的屁股來壓住後輪?沒錯,車子的確是很重沒錯,但在行進狀態下,重心是會改變的。當你煞車時,整車的荷重會開始往前輪移動,壓在後輪上的力量自然就減輕了。這也是為何教士會一直強調"平常沒事就坐好坐滿你的座墊!"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當你穩穩的坐在座墊上時,由於你的重量壓在懸吊之上使避震器可以發揮最好的吸震效果。如果你的屁股離開座墊,當輪胎受到衝擊向上時,避震器可能只吸收了大部份的衝擊,而剩餘的衝擊便可能使整輛車向上彈跳,嚴重一點甚至會使後輪稍微離地而產生打滑。(不過還好Address110的後懸吊回饋感還不錯,騎起來安定性蠻高的)



常看到一些人就算騎小綿羊也是側掛過彎,其實這無傷大雅。但我們常看到那種神級"只剩腳在椅墊上"的吊豬肉過彎法,只能慶幸他們的速度不快不然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說真的能掛成這樣也真的奇疤了…屁股完全離開座墊,速度只要在快一點或傾角加深一點點,隨便一個小彈跳都能讓他整台車噴出去…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可以看到在賽車場上的專業車手的側掛,無論如何,屁股還是會留一部份在椅墊增加後輪荷重的!

-


OK,我們扯遠了,其實重點在於"做好後輪的荷重功課,後煞就在你的掌控當中"



由於沒有檔位控制轉速,所以我們可以利用"後煞+油門"來控制整輛車的過彎節奏,很多人過彎會很卡的原因就在於他們無法善用後煞去調整自己的過彎節奏。教士自己騎重車就很常利用後煞來控制過彎的路線。某些時候甚至會兩個一起用,利用後煞來消除多餘的油門力道,使油門可以維持並保持後輪的循跡性。


所以千萬別把後煞當成一個很雞助的東西,它可是確保你"能不能騎的很順與安全"的關鍵所在呢!



那小綿羊究竟可不可以側掛(重心轉移)呢?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其實看的出來,教士騎小綿羊是幾乎不會側掛的(最多移動一點屁股)。並不是說小綿羊側掛沒用,只是教士"個人"認為速可達車種在山道上側掛危險性其實高過於檔車,最大的關鍵點在於速可達"沒有油箱可以夾"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如果真的要夾,那就只能夾在側殼(或馬桶)上,這樣如果遭遇到突發狀況時反應速度絕對比檔車要慢上許多,因為檔車的側掛基礎是以膝蓋夾油箱,內側腳放鬆磨地、外側腳施力頂住油箱的方式進行。一有狀況其實只要外側腳施力很快便能將身體拉回座墊上。




(影片轉自YOUTUBE,如有侵權請通知會立即撤下)
這就是個非常明顯的案例(雖然有點久了)



小綿羊側掛結束要拉正身體需要施的力量會比檔車要來的大許多,而且速可達的"側殼"不是每台都"很好夾"。如果真的需要做重心移動,其實稍微移動屁股就可以了。

網路上很常看到一些騎士(不管是檔車或小綿羊)的"側掛"都是同傾+上半身掛出的姿勢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教士自己之前做的"示意圖",不過膽子不夠大所以沒辦法把上半身"凹"的很出去。(教士看過更誇張的)



這種"上半身側掛法"其實爭議性很大,有人說這是綜合了側掛+同傾的優點,因為它降低重心又可以保有同傾的靈活;有人則說這是綜合兩者的缺點,因為它降低騎士的視野同時還沒有側掛的重心轉移效果…究竟誰對誰錯呢?



首先我們先認識一下側掛的用意,一是降低重心(腰部),二是利用身體將重量轉移至轉向的內側輪使輪胎能在過彎時受到更好的擠壓能力。體重對車輛影響最大的位置正是臀部與腰部這兩個與座墊有最直接接觸的部位,當你的臀部位置改變,便等於你的體重從原本的高處移至低處,這樣才有重心轉移幫助擠壓輪胎的效果。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紅色的重心圈圈指的是屁股移動過去的位置,所以能理解什麼了嗎?

沒錯,除非你是用頭坐在椅墊上,否則單純移動上半身其實對後輪的荷重完全沒有效果,唯一有幫助的是可以增加過彎時的"車輛指向性"。所以當你的屁股留在原地,並不會降低你的"重心"來增加後輪荷重(當然對後輪的安定性也是沒有太大幫助的),而且還會有視線被阻擋的壞處,所以該不該用也只能交由各位去評斷嘍…

(另外請別拿金卡納的騎乘姿勢套用在山道騎乘上…除非你過彎都是打正舵而非逆舵的…)





----------------------------------------------------------------------------------------------------------


小綿羊雙載時該怎麼騎?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很多熱血騎士或迫於愛護女友而被迫選擇小綿羊的熱血騎士(一樣都熱血騎士啦),假日載著自己的老婆、女朋友去跑跑山其實在所難免,而有個願意坐你車一起去跑山的後座更是難能可貴,理應好好愛惜才對。

不過


(25秒處)
(這個是自己人拍的所以沒侵權問題啦)

就是會有很多這種載著女朋友的白目會像這樣惡搞別人的女兒。網路上太多載著後座出車禍的影片,有很多真的是騎車的人自己白目而導致的。


為什麼要說是"小綿羊",正因為她的排氣量很小,所以對於任何東西都是十分敏感的!舉凡坡度、重量、逆風都是。加上小綿羊的懸吊配置不像重車一樣擁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因此在雙載時,你的車會明顯的"變慢、變不靈活"。


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傾角表現變差,因為後懸吊被壓縮後,過彎會更容易磨到傳動蓋或中柱等位置。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這張是單人騎乘時的樣子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一雙載,就算是Address110這種14"的車種,都明顯看出中柱的離地距離變的超近,更別提一般10~12"的車種了。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不過在右彎倒沒這個問題啦…大輪徑的優點…



其實雙載的狀態下,後煞的角色就會變的更加的重要。單純的人會覺得"啊不是多一個人在壓後輪了怎麼還會要用後煞?"

的確,在正常騎乘下,後輪得到的荷重絕對是比單人騎乘要來的大,但別忘了,當你按下前煞的同時,施加在前輪的重量也是雙倍的……這下你懂了嗎?如果在入彎前的直線煞車不多加利用後煞,前輪就會因為承受了平常雙倍的負載導致需要更長的煞車距離及更不靈活的前輪。

很多雙載的新手騎士會衝到對向,最常見的都是"下坡",正是因為他們這樣錯誤的煞車技巧導致前輪受到過度擠壓而無法有效的"導向",只能直直的衝到對向……這樣大家能清楚為何很多人雙載都會衝到對向的原因了嗎?







--------------------------------------------------------------------------------------------------------



所以?來聊聊騎乘Address110的感想吧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相信會有很多人好奇這部SUZUKI 即將引進的大輪徑小綿羊吧?雖然從去年就一直說要上了,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今年暑假期間應該就會正式與國人相見歡了。

不過講明白一點,這真的是台"親自騎過"才會愛上的好車,為何這樣講?因為她就真的只是部小綿羊啊XDD



-


台灣人對小綿羊的需求主力:市區通勤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以教士騎這台Address110一段時間,對她在市區騎乘的評價可以給一個"S"不為過


論動力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雖然她只有110cc,不過卻有著幾乎與125cc同級的9.1匹馬力,搭上97公斤的車重,在市區的加速能力真的不錯。不能說快到爆表,但如果單純只是超越公車或路三寶這類移動式障礙,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或是臨時起意衝上武嶺之類的要求,對她而言還算蠻輕鬆的…



論靈活性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你可能會覺得,這台車就是一台小綿羊,能靈活到哪去?



首先,讓我們先看一下教士自己的寶貝"小害怕MSX125"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諿到小害怕,相信大家都會認同"她很小隻"

但如果把小害怕跟Address110擺在一起的話會是什麼樣的光景呢?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好吧,我承認這樣沒什麼好看的

但影響市區靈活性的重點教士一直覺得是這兩個:"車長"與"座高"。因為車的長短會影響在市區車陣中的靈活性、座高則是影響騎士在低速時腳是否能輕易著地的重點。

MSX125的總長度是1764mm,座高為754mm,看起來很小隻對吧!那讓我們看一下Address110的數據。
Address110的總長度為1845mm,座高為755mm。




也就是說,Address110只比MSX125長了大約8公分,而座高幾乎一模一樣並沒有因為她是14"而高不可攀。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以教士身高172+靴子多1公分大約173的身高,坐在Address110上的姿勢是很舒服的(雙腳平貼於地是基本消費)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從這兩張圖裡就看的出,Address110真的不算大台……


論穩定性


其實教士一直很好奇為什麼台灣人這麼愛小輪徑的車種,整理到最後大概分類成兩個部份。一是台灣人不太喜歡接受新的東西,尤其長久以來看到小綿羊就是"小輪子",而那個小輪子突然"長大了"會覺得很不習慣,下意識的可能就是有點排斥。二是很多人會覺得"大輪胎小綿羊很像東南亞人在騎的車"。


首先,大家要先體認一件事,除了柏油路普及度之外,某些東南亞國家可能還比台灣先進一些…第二,在東南亞盛行的大輪徑車種叫做"彎樑車"而非"大輪徑速可達"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彎樑車就像台灣的金旺一樣,最大的差異是他們大部份是需要打檔的(只是免按離合器)!



在來,台灣的路面品質,就算是柏油路可能都還比東南亞國家還慘,騎在市區就像在打仗一樣隨時在閃彈坑或中獎。輕則扣血重則爆輪框超重者可能摔車…14"的大輪徑車種真的非常適合台灣這種爛到炸的路況。



Address110的前懸吊更是SHOWA製非一般不知名小廠,可以信賴的程度當然就更高了。有興趣可以看一下教士上面的那個影片,在慢動作的部份Address110前輪踩到人孔蓋"彈"起來時其實是己經"離地"的,但很快的就被避震器穩穩的壓回地面,這代表的Address110的穩不單只是靠著大輪徑,懸吊的功夫其實也很夠力的!


論置物空間: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一般100cc級距的機車置物箱大多可以塞下一頂標準3/4安全帽,而Address110則可以輕鬆容納一頂全罩式安全帽外還有一點放置手套等小雜物的空間。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而前置物空間則受油箱後移之福,左右各擁有一個可以容納兩瓶580ml寶特瓶的空間。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可惜的是受到短軸距與大輪徑的影響,前腳踏空間會比一般10~12"車種要小一些,在使用上,還能應付一些基本需求。例如載個42"液晶電視、去costco買個整梱的衛生紙或帶個迪卡儂2秒快搭帳篷之類的都還算ok。


論油秏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教士的習慣就是每一次都會把汽油加到一個指定位置(例如瓶口或油箱幾個較明顯的記號處),教士在接到這輛Address110測試車時里程是96.5公里,在一個星期後還車時大概騎到450公里左右。其中加了2次油。

可能是因為新車尚未磨合完畢的關係,所以油秏表現並不如官方數據那樣漂亮,所以大家可以僅做一個參考依據。

-



第一桶油是從96.5公里加滿油後一路衝上武嶺在下來時加的,里程是214.9公里,加油量是3.37公升,也就是一公升大約35.1公里。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



第二桶油則是在377.9公里時加了3.95公升,換算下來一公升大約可以跑41.2公里。和第一次相比油秏進步了不少。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而騎乘環境除了第一桶油是衝去武嶺之後加的外,其餘都是在市區騎乘。因此可能等到第一次換完機油後,這台車的平均油應該可以維持在45km/L沒問題…



論雙載舒適度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雖然是短軸距設定,但座墊空間還蠻不錯的,後座的椅墊甚至還有多餘的空間。

椅墊的軟硬度也適中,不會有一坐上去就很死硬的感覺。有趣的是後座腳踏的設計幾乎和檔車一樣,所以踩起來其實還蠻舒服的,不會有一般小羊太過"細"導致久坐腳底會酸痛的感覺。


論其它教士覺得有趣的小東西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這台車居然還保有踩發桿啊…在這一片電子噴射的時代,你知道想找到一根踩發桿是多困難的事嗎…跟本就像是在工科裡找到一位女神級的同學一樣困難啊……

另外Address110也配備了側柱熄火開關,這對於想買代步車給家中長輩的人是個非常好的配備,因為有些長輩真的較健忘…常在路上看到那些撐著側柱桿在騎車的阿公阿婆不禁讓人替他們捏把冷汗啊…(當然,記得提醒一下啊)。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你絕對找不到大燈開關,因為她是全時點燈的設計。

據說2017年開始台灣的法規會限制所有機車都必需是全時點燈的配置,這樣其實也不錯,可以點亮這黑暗己久的社會……其實是點亮你在其它人後照鏡裡的地位啦!也有研究報告指出全時點燈在白天裡也能降低發生事故的機率,畢竟你點燈代表他人"較容易"看見你,為了安全,這一點當也是很重要的(而且也能防止三寶級騎士晚上不開燈…)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方便的手煞車桿,教士真的覺得這玩意非常有用…當你斜坡停車或紅燈手想休息時,只要左手食指一扣,它就固定起來啦!!!!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原廠的後扶手就預留好安裝後箱底座的孔位…可以省掉一筆箱架費

----------------------------------------------------------------------------------------------------------





後記:為什麼會是台"要騎過才懂得她的好"的車?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很簡單,在現在的機車市場裡,小綿羊的造型真的是越做越帥、越做越複雜。以Address110這樣較憨厚老實的外觀可能難以引起年輕人的第一印象。但每當教士將Address110借給幾位朋友試騎(包括自己老婆),每個人對這台車絕對是讚譽有加,因為她真的很好騎。

無論是14"的騎乘穩定性、完全讓不相信是110cc的動力反應及靈巧的操控性,都會讓人對這台車留下難忘的印象。



之所以拿Address110來寫這篇小綿羊安全操控文,其實就是當初接下這輛車時,教士對這台車的定義。

你可能無法把她包裝成和現在幾間大廠的小綿羊一樣"性能掛帥",但身為一部國民通勤車種的她,表現早己超過"通勤車"所擁有的範圍了!



小綿羊的安全騎乘技巧 X Suzuki Address110
當我騎著她過彎時,會有種檔車才會有的"導向性",那種感覺就是當你的車進入傾倒狀態時,會有一種像是踩在鐵軌上的安定感帶著你的車滑順的通過這個彎道。

當我騎著她在往武嶺的山路前進時,我早就忘記她只有110cc,說穿了,她只是沒有穿著那豪華的外包裝,底子卻比誰都要來的實在,這就是SUZUKI Address110。



也許不完美,但值得期待。


有興趣的朋友歡迎來到教士's 重車日誌一起討論唷!
謝謝各位!


請各位讀者們支持"無視無理取鬧者"運動~簡單的說就是別去理會惡意回文的言論讓它們自動的消失!還給版面


看得出教士撰文的用心

除了介紹車種外, 還分享乘騎技巧!

辛苦了,這是一篇好文章

不過只怕有些人看到這台台鈴110,就會渾身不對勁一定要跳出來嗆個幾句,例如踩發桿無用論、配備陽春論、絕對賣不好論等等

PT-教士 wrote:
騎車的熱情絕對不分車...(恕刪)


我正想換車了

期待這台的上市

soranter wrote:
辛苦了,這是一篇好...(恕刪)


台鈴是一家默默工作的廠商
看gsr 第一代到現在 外觀沒有多大的變化
也沒有換換貼紙換換顏色就漲個幾千塊
但他在一般消費者看不到的地方仍持續在做改善
像是 前幾代的gsr 進氣岐管是塑膠的 用久會破裂 之後就改成鋁材質
後擋泥板前幾代很會噴 現在騎也沒像網路上說得很會噴

教士好讚的教學文
原來以我去跑北橫
在過彎時按後煞減速不足補前煞會直直衝出
是因為前煞補過頭而失去導向性
那時一直搞不懂看完教學文現在才恍然大悟
其是對這台車很有興趣
只是還沒上也沒的看
所以先問教士大大
這台給身高186的人騎龍頭會不會打到腳阿?

PT-教士 wrote:
騎車的熱情絕對不分...(恕刪)

光陽早年也推過TANGO 125
但是沒什麼人迴響 而且是歐風設計 不是東南亞設計
輪胎更是用到16吋
現在能看到TANGO 大概是買GY6材料 有些包裝上面還是打TANGO

感謝教士的安駕教學

Address110還蠻想騎騎看的

14吋配110動力到底感覺如何

icebee wrote:
教士好讚的教學文原來...(恕刪)


186...
卡到的機率很高
還是騎打檔車比較保險~~
我是認為現在的台鈴己經和之前不太一樣了…尤其是在重車市場的擴展…
今年中應該會看到一些令人振奮的消息哦!
請各位讀者們支持"無視無理取鬧者"運動~簡單的說就是別去理會惡意回文的言論讓它們自動的消失!還給版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