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MAHA的市場策略感覺極端保守

的確是很好的話題,不過以150c.c以下,
台灣真的是速可達重鎮,可以去查查世界各地摩托車的銷售量,
美國.日本.歐洲加起來還沒台灣的銷售量多,
所以速可達日商在台生產是很可以理解的,
另外就是suzuki,一般都是在日本設計,但是引到台灣後,
會在台灣修改局部外觀及生產,三角設計算是國內的交通工具設計龍頭之一,
http://www.deltadesign.com.tw
除此之外,國內除了速可達外,250C.C以下ATV設計也相當的有經驗,
YAMAHA則是在台灣設計和生產,
我想捧YAMAHA而批雙陽的文章就大可不必了,半斤八兩!
雙陽有雙陽的好處,YMT或SUZUKI也有他的優勢,
當然買VESPA也是有他的好處!

10年前的迅光(風光)125和現在的勁戰(勁風光)125進步多少?
10年前的星鑑125(12PS)150(13PS),和現在GSR進步多少?
10年前的三冠王125,150和現在G5進步多少?
10年前的巡弋125,150和現在FT進步多少?
真的是半斤八兩...

要便宜又要傾角,要速度...
KYMCO EGO150(6萬辦到好)&250(8萬辦到好),是不錯的選擇!

其實小弟覺得常出新車款或是一台經典車打進市場的策略都很棒啊~或應該說各有利弊,新車款的配備越來越多樣,外型也越來越炫麗,但當BUG修正完成,也差不多是要除役的時候了;以完成度高的車打進市場,除了問題會比較少,更新零件市場也會鋪貨比較齊全,改裝套件也會比較多樣,只是車體外型會比較枯燥...,也都不錯啦~,BUT...小小淺見,YMT真的不考慮讓車款配備一下LED燈系和定位方向兩相宜的後照鏡嗎?,這兩款配備小弟個人覺得應該要成為必備配件耶!(安全性考量..)
cguitar wrote:
(恕刪)
要便宜又要傾角,要速度...
KYMCO EGO150(6萬辦到好)&250(8萬辦到好),是不錯的選擇!...


EGO的價格真的已經down到如此了嗎?如果是真的,那我還真想辦一台...不過看網拍的價格,都還很貴阿...
每當要敘述YAMAHA的優點

就一定會有人用敘述他牌的缺點這樣的方式來襯托YAMAHA好在哪裡...

然後徹底否決其他廠牌的存在價值

真的有必要每次都這樣!?

優點就優點

何必一定要用他牌的缺點才能襯托的出來!?

還是說YAMAHA的優點一定要他牌的缺點才能襯托的出來!?
YAMAHA

125以下都是國產車

超過125都不是台灣做的

開發我不清楚

不過製造都是如此區分

所以買150以下 國內三大廠都是MIT 品質都有好有壞 各有各的優缺點

買150以上....抱歉...我還是選日廠或是歐廠比較好

國產廠做的大車都.....
si3568i wrote:
翻了翻討論區與區外的...(恕刪)





我也是YAMAHA忠實客戶,我和你也有同感,我現在騎新勁戰125,老實說,騎長程的很累人,打算換一台山葉250速克達,但台灣山葉只賣2006年馬二,而且還賣得很貴,2006年的車還賣我18萬8千元,唉!想買水貨,又擔心保固問題,我跟山葉地區銷售經理反應,如果明年農曆過年前後總代理還不賣新馬二,那我要轉向購買他廠250速克達!
非常非常的認同樓主的看法~~
這個問題真的是很大的問題.而且每次討論到類似問題.就有很多Y迷跑出來自打嘴巴
有時很想說Y牌真的該進步了.不要這麼看不起台灣市場...但是到後來很多人都跳出來....就不想說了

Y牌做的品質真的是比較好.組裝也比較好.設計也比較好.我爸也是Y迷.他常跟我說他的機車10幾年呢.還是很有力
不像我的車(光陽7年)哩哩辣辣的..
可是呢.我爸的車大修過幾次.我的光楊沒大修過只是小零件真的常常換..雖然我爸的車確實比較久
但我的里程比較多.

原本換車想聽我爸換Y牌..可是看看規格就不想買了(其實想買150的.Y牌卻"不會"出150的)
不會為了12吋而12吋...那是酸葡萄心理吧
騎過12吋再去騎10吋就知道差很多了.說改裝就行了..別鬧了~~我一開始也是這麼想但打電話去問了後
你不會想換的.乾脆貼錢換台大的好了..
馬1超貴明明125卻跟180差不多貴.舊馬2- 17萬多可以買500CC的了.新馬2聽說30萬.....


若明明看不起台灣市場不進步不跟市場需求走.就有人說經典一部就夠..那你去買野狼125阿超經典的
超耐超~~GY6也很經典阿.為何兩陽用GY6卻被批不進步.Y牌卻是經典..

有人說Y牌50CC水冷這種技術拿來做125.150...
我想說光陽也做到了..但是呢Y牌不會拿來做150的
不過雖然如此Y牌重機的技術真的好很多

磨中柱有何不可??磨個4秒機機叫也是能轉彎阿.要傾角去騎賽車阿
若說兩陽車定位很怪.馬車定位不怪嗎?明明速客達卻沒腳踏板的便利性那跟嘻皮車有什麼差
不過光陽也是學他們的

不過人體工學的設計是兩陽怎麼學也學不起來的.Y牌真的要加把勁再不進步
到時還會剩下多少Y迷??
YAMAHA的市場策略感覺極端保守~~這應該與原廠在日本有關吧
畢竟兩陽的"原廠"就在台灣
比較會因台灣市場而做出改變
不懂
Y牌 比起國產到底要振作什麼進步什麼
放棄車廠良心執著 學起國產土炮精神嗎
犧牲耐用性 去追求短期消費者想要的嗎
打起促銷泥巴杖 學著仿來仿去 狂出新車型 再找噱頭打廣告嗎
如果Y牌也開始學著沈淪下去 那才是所謂的Y迷消失的開始呢
你看YAMAHA VOX
明明就是台灣製造的車卻不能在台灣賣~
這樣你就知道台灣YAMAHA有多悶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