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記得 每每版上有人在討論山葉要出150之時
大家都這樣說
"山葉出一台水冷150 我一定敗"
"只要中置避震 我一定敗"
"只要前後碟 我一定敗"
結果現在馬車S冒出來了 大家卻拿馬車125把它批到爆
小弟曾經擁有
迅光150一台(迎光引擎)
二手馬車化油版一台 05年噴射馬車一台 目前是騎GTR AERO
就算今天馬車125在經典再好 事實上馬車S有許多地方一看就知道是進步
版上對馬車125的好評已經很多了 我就親身經驗來說說馬車125以現今眼光來看有什麼缺點
1.起步雙載動力沒力到爆
身為一個全原廠不改車的使用者來說 騎過迅光150的我會再買馬車 無疑是期待山葉水冷的巨大動力
重回到馬車身上 但事實並非如此 兩台馬車起步 爬山 都無力到爆
我曾經有次載母親爬山轉彎 因為動力不足差點爬不上去要翻車
很多人嫌馬S的區軸風扇水冷會降低動力 但我當年同設計的迅光150 跟本完全沒有這個問題
(迎光的區軸風扇還有小皮帶+變速盤 更複雜)
爬山猛 加速快 尾速高 事實上這些都是馬車125上感受不到的(除了尾速)
馬車125是一台單騎很愉快的RV 但雙載跟本就是他的死穴 我現在座騎是GTR AERO
講真的 城市上下班雙載扭力起步表現上都比馬車125好太多太多
我希望這次馬車S至少不要輸給GTR AERO
(我真的對改車完全沒有興趣 馬車最弱的吊架部份我也完全沒改 我就是只騎原廠車)
2.置物空間小到不行+沒有前開放式空間
是的 很多人一定會說 這是1998年的車子 我拿這個來講也太嘴
但我就是要說 時代已經不同了 版上很多人口口聲聲說馬車125再版一定要買一台
但現在隨便一台125的置物方便性都遠大於馬車125 我馬車的置物空間後期真是用到很肚爛
連買的飲料都沒有地方可以塞 每天在台北通勤上班載女友 包包大一點就要用背的 下雨天就是悲劇
當年的馬車125這方面真是讓我吃了不少苦頭
馬車S一眼望去光是前置物空間我覺得就好很多了
3.品質讓人吐血的車殼
或許這是時代的眼淚 但我還是要說 若馬車125鎖點不改進 他再版對我吸引力決對是0
當年買全新05年二代噴馬 用不到一年後面車燈的車殼鎖點就被台灣的路震爆了
前車頭兩旁 烤漆塊與塑膠塊中間縫細越騎越大讓人看的無法忍受(或許我買到車王)
騎到後來車子也是哩哩扣扣 我承認我沒有特別去愛車 但也不會亂撞亂塞停車格
同樣使用下現在的GTR就完全沒有這個問題讓我非常滿意 證明技術水準還是有進步的
這點也讓我期待馬車S
其實說真的 馬車125真的是好車一台 除了這些我也覺得沒啥缺點了
但以現今的眼光來說 150cc左右的車應該就是一台城市通勤機車 偶爾假日RV一下
大部份的時間都在台北街道塞塞走走停停 雙載 塞兩人份的包包 全罩+半罩
台灣爛路 車殼要狂震狂抖
目前看來馬車S在許多設定上都是改進了過去馬車125的不足
我真的覺得只會更好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