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騎重機還不簡單,只要駕照考到了,油門隨便轉,車子就會動啦!』騎車,真的是這麼簡單的事情嗎?其實許多騎車觀念都在台灣糜爛的考照制度中惡性循環,駕訓班大多只會教導如何考駕照,真實上路後很多操控技巧,又只能轉從車友或網友間口耳相傳來學習,為了讓騎乘重機變得更安全,除了在一開始就慎選能真正學習到騎乘技巧及觀念的駕訓班外,剩下就只能靠安駕課程引導;台灣本田二輪特別引進 Honda 原廠 Safety 安全駕駛訓練課程,只要購買台灣本田重型機車的車主,均可繳費報名參加,讓騎車的許多觀念從基礎重新加強,進而衍生成為更安全的重型機車駕駛。
台灣本田重型機車從去年四月來到台灣後,儘管正式上市的時間甚至未滿一年,但是台灣本田非常重視騎乘自家所有車輛的消費者,如何讓他們騎乘自己所販售的 Honda 機車變得更安全,因此每季均會舉辦一次安全駕駛訓練課程 Honda Safety Taiwan,藉由邀請日本原廠兩位教練來台,在新竹安駕中心進行兩天一夜的教學課程,讓參加的學員們能夠更瞭解自己車輛與身體的各種協調及操作,提升安全駕駛的基本觀念與目的,騎車才能夠騎得更安全更放心。
|

一早來到本田安駕中心,因為這次安駕課程是專為所有媒體舉辦的一個場次,所以活動自然也會邀請台灣本田董事長 小林 久夫先生,小林先生對於本田重型機車也抱持著安全駕駛才是最重要的觀念,因此引進本田安駕課程,也是為了讓車主們能獲得更好且更安全的重機駕馭感受。

接著就由經過日本本田安駕訓練課程受訓的台灣本田二輪安駕擔當 徐偉國先生,向大家介紹這兩天我們將會體驗到什麼樣的課程內容,以及最重要的就是歡迎兩位從日本遠赴而來的指導員,同時還有幾位也是經過課程受訓的台灣經銷據點安駕擔當一起協同教學指導。

活動正式開始,由二輪部門的經理及台灣本田董事長,與全部的指導員一起進行合照紀念。

本次安駕課程為專屬媒體的場次,因此場上所有學員都是各網站或雜誌的專業編輯們;Safety for Everyone 也正是本田安駕課程的宗旨。
|

SAFETY-TAIWAN 此標誌就是台灣本田安駕的專屬標誌,以高空的白雲、清新的彩紅作為圖案,目的是要做到交通安全,這也是本田一直努力及期待的事情,減少交通事故為目標,因此這個圖案具有此種理念的象徵;同時彩虹也代表本田在日本的 Rainbow Motor School 的概念。

安駕課程正式開始後,今天總共分為兩組上課,這邊請到指導員 梅澤 克明 ( Katsuaki Umesawa ) 先生來對我們這組進行安駕課程理念講解,以及對於安駕普及活動等未來想法,梅澤先生做為本田的安駕講師經驗約有 20 年,具有本田安駕講師、駕訓班指導員、汽車整備士、Motocross 國際B級執照,資歷非常豐富。

從這張照片大概可以理解,本田安駕課程就是圍繞著『尊重生命、積極安全』兩個方向進行,稱作交通工具的物品,也是尊重人命的物品,這是本田創辦人 本田宗一郎 先生對於本田身為一個車輛製造商,就應該透過教育讓騎車/開車更安全的責任,也因為 1970 年是日本有史以來因為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數最多的一年,更讓本田先生在內部搶先設立『安全駕駛普及本部』,安駕課程開始萌芽。

這樣的一番話,不難理解到本田對於車輛的危險有截然不同的認知,人的反應看到危險自然會避開,但不去了解危險是如何發生,永遠都不會進步,因此當時的本田最高顧問也以游泳進行譬喻,若真的不積極面對,也許到現在人類也許都還不會游泳呢!

許多在那個年代購買 N360 這款前驅車的車主因為不熟悉前驅與後驅特性之差異,也陸續發生許多憾事,因此本田更將安駕課程做為重要的責任,車輛不單只要好,對於駕駛人的訓練也是非常重要的,讓駕駛能在安全的方式體驗到車輛可能帶來的危險性,進而理解危險發生的原因,讓駕駛人在危險發生時能解決問題,這樣就能夠讓車輛使用變得更安全一些。

而 Honda 本田也瞭解到不單只有針對駕駛人需要進行安全教育,只要會走上馬路,就也要相對做好遭遇其他車輛可能產生的危險,所以本田的安駕課程在日本境內,是從小孩子一路到年長高齡者都有對應的課程,在日本國內更累積至約 596萬人上過安駕課程,參與人數實在是非常驚人的數字啊!全視界包含台灣,目前也總共有 37 個國家舉辦安駕普及活動,最後指導員梅澤先生也希望透過安駕活動參與,不只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全台灣的交通安全著想意志來學習,並且這兩天學到的東西都能夠學以致用。

在日本指導員上課完成後,下一節課交給公路總局的黃麟傑講師,帶大家瞭解台灣的一些交通實際現況,包含台灣交通事故特性介紹,或者是道路安全法規講習與探討等,這些都是在台灣騎乘大型重型機車一些特有的限制,畢竟許多部分都與日本或者其他國家的當地法規不相同,若以他國的法令來看台灣的道路使用環境,勢必會遇到無法相通之處,所以安駕課程也會請到公路總局的講師說明。

光就駕照來說,台灣的大型重型機車駕照考取目的,相信大多數人都是為了『圓夢』而考,但這幾年漸漸的因路權回歸較完整及國產/進口車系價格變得平易近人,演變成越來越多人以大型重型機車通勤,台灣的駕照實在太好取得,經數據統計通過人數約近 100%,也就是有報名考試必過的程度,但日本方面以 2014年的數據來說,通過率僅 7.8%,每個人平均要考上 13 次才會通過,在駕照取得方面,就可以看出用路環境的差異,一個以通過最低標即可,另一個則是需要通過最高標準才可上路。

另外,大型重型機車在道路使用方面,公路總局也在這堂課向大家教導正確的使用方式,不論是鑽車縫或者單車道並牌行駛,在法規方面都是不允許的。

停車方面也是大不相同,台灣目前的停車環境對於大型重型機車非常不友善,停汽車格會被汽車駕駛白眼,停機車格又會被開罰,於是有些場所開始設立大型重型機車專用停車格,但實際上是否好出入,又或者是否安全等,都讓車主打上一個大問號;不過台北市方面停車管理處有說,公立停車場中有特別設立大型重型機車停車格,聽起來似乎很友善,可是全台北市的公立停車場僅設立不到 50 格…不免讓人感覺有些來亂的啊…

接下來從騎乘習慣向大家分析關於車禍類型,台灣車禍絕大多數的情況都是追撞,從撞擊位置與時速可以得知各種騎乘時的情況,所以就追撞方面,講師也希望能傳達出應保持適當安全距離,至於如何確定安全距離長度,這邊也用一張圖片分析,一條白線與空白處相加就剛好是準十公尺,而每 10km/h 的時速就必須多增加十公尺緩衝,也就是 40km/h 建議留 40m 以上,50km/h 則是留 50m 以上緩衝距離。

最後也宣導騎乘的觀念,山區道路是目前大型重型機車最喜歡跑的地方,但也要注意到山區不是賽道,快樂出遊平安回家才是騎車樂趣能持續的重點,畢竟就像小編曾經聽過的一句話:在山路上就算跑得再快,也不會有獎盃,那何必拼得你死我活呢?
|

室內安駕理念與台灣法規及事故分析課程上完後,學員們來到安駕場地內,由指導員們帶著學員一起進行暖身運動,這個暖身運動非常確實,從腳到頭每個騎車會用到的關節都會來一次,為了就是要讓學員能夠更安全的進行動態課程。

接著就由指導員帶領大家將車輛從停車場騎至安駕場地內,準備進行安駕課程的各種重點部分啦!

第一天的安駕課程是交由另一位日籍指導員,也就是 下浦 紀世人 ( Kiyohito Shimoura ) 先生來帶領大家了解油門與煞車操控等課程,當然還有動態的實際體驗。

指導員帶領大家來到安駕課程場地後,首先就以這輛 HONDA NC750L 考考大家,如果我們要騎車出發遊玩或者上班,我們應該做什麼樣的檢查動作?大家的答案都是胎壓或者燈系之類比較基本的項目,其實最安全的檢查方式總共有十樣東西要檢查,分別是:燃料、機油、車輪、鏈條、引擎、煞車、離合器、車燈、電池與螺絲栓緊。

首先就是在接地以及煞車部分,需要檢查的項目就包含輪胎的胎壓、胎紋深度、胎壁是否有龜裂,煞車皮的磨損情形、煞車油量、游隙等,另外還有像是全車的燈系與喇叭,還有電瓶電量等,都可以在這時後順便進行檢察,同時車上的螺絲也要尋一下,避免有螺絲鬆動,造成騎乘時的危險。

再來就是油品部分,汽油車要有汽油,引擎才會運轉,因此指導員也特別建議讓出發時的油量保持在油表的一半以上,除了能夠騎的比較遠以外,對於騎士本身的心裡壓力也會比較少;引擎也有機油需要檢查,至於引擎運轉則也需要仔細聆聽,引擎是否有不尋常的怪聲音等;另外鏈條與離合器也需要注意張緊度,已經過度使用則必須更換,綜合起來這些檢查注意事項,會讓騎乘更安全。

車子的部分檢查完了,那麼人的部分也要同步自我檢查,上車噢我們要注意總共七個關結部分,分別是眼睛視角應要寬闊才能獲得騎乘資訊、手臂姿勢應放鬆輕夾身體兩側、手掌掌心握油門的力道拿捏、膝蓋需輕碰油箱、肩膀也不要太用力放鬆即可、腰部則是要讓自己坐在一個方便操控把手且手能自然屈伸的位置,最後就是腳部腳掌心踏在踏桿上,腳尖輕放在打檔桿與煞車踏板之上,這樣就完成在一般道路騎乘基本姿勢的七個項目檢查囉!

另外就是重頭戲,大型重機因為車輛較重,倒車時車輛應該如何扶起一直是許多車友的難題,騎重車的騎士們多少都有遇過這種情況,而許多駕訓班在教課時從來不會教導正確的扶車方法,因此常常會看到騎士們無助的用盡全身力氣拉動車輛,但車子一動也不動的躺在地上,最後騎士腰部或手部受傷,車輛依然倒在地板上。
只見指導員將車輛放倒後,就開始向大家講解起車輛倒車時的應對措施,小編除了透過影片錄下這部分的詳細說明,也簡單整理出左側倒車或者右側倒車時應該做的簡單順序。
左側倒車:人至左邊蹲下,左手握住把手左邊,右手握住車尾比較好施力的部分,用腳與腰推起車輛。
右側倒車:放側柱後,方法與左邊倒車幾乎相同,只有改為右手握住把手右邊,左手握住車尾。
這部分不論大小機車都適用,啊…如果是前一陣子某車流行的前空翻,請…忽略這部分吧


在上面的課程講解完後,今天的實習項目就是直線加減速時的身體姿態以及繞錐活動,今天的椎體寬度為八公尺,油門控制得當的話,其實是非常輕鬆的騎乘體驗,但其實加減速時,人體的姿態改變都能讓騎乘變得更為舒適與安全,這是以往小編騎乘時比較沒有落實的項目,也透過這次機會學到這些小技巧。

這部分正式開始講解前,指導員也邀請大家挑一台車,實際上路進行車輛的熟悉與暖身操作。

小編則是選到搭載 DCT 雙離合器車款的 HONDA NC750X DCT 進行今天這部分課程學習。
繞圈時,指導員會以適當的速度帶領大家進行車輛熟悉等,並且也會安排其他指導員在各重點路段觀察學員的騎乘動態,並適時的給予建議方法,讓學員能夠瞭解自己哪些地方需要修正。


暖身完成並熟悉車況後,指導員就開始教導加減速時,身體上下半身應有的動態,下半身絕對是膝蓋要碰觸到油箱為主,但應以放鬆的姿態來夾觸油箱,上半身則需要在加速時前傾,減速時放鬆手微彎即可,原因是透過前傾來抵銷加速時的拉扯力量,放鬆手微彎則可讓上半身微挺,讓減速度對手部帶來比較小的壓力。

小編也親自體驗這種加減速的感受,實際上真的非常明顯,甚至可以說以前自行騎乘的經驗中雖然有領悟過,但沒有這麼深入瞭解其中原理,所以沒使用得很徹底。

下一部分就是寬繞錐體驗了,透過繞錐方式來訓練油門的開閉時間點判斷,並結合剛剛的加減速身體姿態調整,來獲得最佳的安全騎乘經驗,只見指導員騎乘 CB1100EX 在三角錐不斷左右變換,感覺那車幾乎就像是 150c.c. 的小檔車般輕鬆,實在讓人驚訝這種基本功打得好所帶來的效果啊!

在寬繞椎體驗時,也能瞭解結合這些特點進行操控的車輛特性,也因為這樣的經驗,讓車輛操控會變得更得心應手更聽話。
這邊以簡短的影片來呈現繞錐時的狀態。

繞錐過後也有一段直線道路,可以讓學員進行加減速的身體姿態訓練。

在這些複合式訓練下,繞錐會變得更得心應手,會覺得儘管這些車重達 200kg 左右,實際上騎乘也越來越輕鬆簡單。

太陽落下,夜幕即將升起,第一天的課程也告一段落,車輛的外觀由自己動手擦拭,除了是一份對自己使用車輛的負責之心外,同時也能透過車輛擦拭,在車上發現一些可能造成騎乘危險的車輛組件狀態,進而避開危險的發生。

今天的車輛們,辛苦了!
|

今天上的課程會更為進階,在碰觸車輛前,也由指導員帶領大家進行暖身運動,隨後就自由挑選車輛,準備前往練習場地。
小編今天早上挑選到的車輛則是 HONDA NC750D Integra,挑選車輛完成後,也會由指導員帶領大家前往活動練習場地,沿路也會刻意進行長距離繞圈,讓學員們能熟悉車況。

今天的第一堂重點課程就是許多車友們心中存在已久的問題:『什麼是同傾?內傾?外傾?那到底過彎要哪種傾呢?』,這邊就由指導員進行講解,三種過彎方式均有其特點與缺點,講穿了以學習的角度來說,能把三種過彎方式精通,並在適當的時機使用對應的過彎方式,才是這部分的重點。

這三種過彎方式的說明如下
同傾:人與車輛為相同傾斜情況,比較無負擔也不需特別挑戰,最適合輕鬆騎乘時使用。
內傾:人的上半身會比車輛更貼近地面,在較濕滑的路面適合讓車輛以較直的角度過彎,維持摩擦力。
外傾:人的上半身會跟車輛呈反方向傾斜,能讓車子在過彎時的壓車角度更大,車輛更貼近地面。

小編在聽完指導員的說明之後,也簡單的整理出一些缺點分析,當然網友們想補充也歡迎回文唷!
同傾:中規中矩,比較不會這麼靈活。
內傾:視線範圍會因為上半身內傾,而被車輛本身的大小受限住。
外傾:傾角會快速的用完,需要更謹慎的拿捏過彎角度,避免輪胎胎面使用寬度超過太多。
上課時也會安排指導員在三種八字繞圈內進行觀察,藉此提醒學員應做出何種修正姿勢的方法,在上方三種過彎方法優缺點分析講解過後,這種實習也能最深刻的瞭解三種過彎方式之差異性;影片中也可以注意到小編我的攝影機都掛在相同位置,但是在三種方式過彎時畫面中呈現的車體位置均不相同,這就分別是同傾、外傾與內傾的身體位置差異性。

三種過彎方式都體驗過後,課程也開始進入比較困難的低速平衡部分,透過低速平衡對車輛的控制認知,讓騎士能做出在市區騎乘時非常需要的車陣中排隊與迴轉等常見狀況。
要看這個影片可能需要點耐心,因為小編真的是在場中慢慢騎啊…

不過影片中也可以發現路線已經與剛剛內外同傾練習不同,因為接下來的東西更具有挑戰性。

低速平衡習慣之後,指導員就會開始提高車速,綜合剛剛的內傾、外傾與同傾練習,來面對這條錯綜複雜的多樣化練習路線。

幸好 NC750D 那有著速可達皮卻有檔車內臟的車體特性,讓小編在這種多變練習路段能騎得非常得心應手,這張照片也有一點很值得注意,那就是前輪的指向並不是像網友常聽到的”逆操舵”狀態,而是過彎時就維持這個姿態,甚至兩天課程你不會聽到指導員提起”逆操舵”等字眼,因為逆操舵這種技巧是屬於高速競賽時快速變換車頭方向,破壞車輛安定性的直接方法,安全駕駛課程中是以實際道路使用為主,所以逆操舵並不適用於這兩天的安駕課程。
綜合彎道練習中,車輛的車速會提高許多,但結合剛剛所學的方法,其實並不會太過困難。

不過雖然在場許多學員們都是機車相關的專業編輯,對於離合器等操控早已習慣,但因為這場也有邀請汽車線編輯前往,其他同業就曾發生離合器操控不順而引起車輛熄火,進而倒車的情況發生,昨天教的倒車扶起變成馬上就要實習…還真是突然啊!
|

早上的課程很快就結束,中午休息過後下午的課程即將展開,一樣的也由指導員帶領大家前往練習地點,這次小編則是改選擇 CTX700N DCT,儘管 CTX700N 的腳踏位置與姿勢較為休旅化,但是面對這種繞錐活動,依然式小菜一碟啊!

其實挑選簡單過彎的車種上課是輕鬆很多沒錯,但也會錯失掉更多學習不同過彎方法的機會,就像 CTX700N 僅管傾角小,可是可以透過身體的內傾以及彎中帶一點轉動龍頭,讓車輛不需要過度傾斜,即可獲得對應的轉彎速度,這都是在課堂中透過指導員觀察及適時說明所學到的技巧。
在車輛熟悉過後,下午的課程展開,這部分的課程內容為煞車練習,在我們的認知中,常聽到所謂煞車分配要前幾後幾,最好不要單用前煞或用單用後煞,這個觀念部分是正確的,指導員也特別邀請其他指導員進行動態示範,讓我們瞭解到單使用前煞或者單使用後煞,都不會達到有效的煞車,應以前後煞車並用才會獲得最佳煞停距離。
此段影片則是示範當無 ABS 車款進行急煞時,若踩死煞車,車輛的滑行距離到底會有多長,輪胎鎖死後,煞車距離會比有 ABS 的車款還長上許多,但也要注意有 ABS 的車款若與無 ABS 的車款比較時,無 ABS 車款若能維持在鎖死邊緣上煞車,煞車距離還是會比有 ABS 的車款在 ABS 介入時的距離來得短,只是多少人能精準到每次在不同路段急煞車都能維持鎖死邊緣,就很難說了。

看過示範與說明後,就換學員們親自體驗煞車練習囉!練習以三種方式分段挑戰,包含短程的煞停練習、長距離加速後的煞停練習,以及最後的緊急煞停練習,緊急煞停練習就是當學員騎著車輛通過跑道上的某一點時,指導員會舉旗,學員們就必須立即進行急煞,最後再由指導員告知煞停距離等。
第二階段的長距離加速後煞停練習,可以看得出來直線長度還算蠻長的,但煞車距離有限,所以指導員們有下達最高時速盡量不要超過 50km/h,而第一次小編太早進行煞車,指導員也會適時的給予說明,第二次煞車就有改善這點,煞車距離也縮短至約五公尺。
這個練習中的最後一項,緊急煞停練習,可以看到在加速到某個區域時,尾端的指導員會突然舉起旗子,那就是煞車提醒,藉由這個練習可以讓自己瞭解到煞停的反應時間及煞車距離等。

剛剛的課程上過之後,指導員也會問問大家有沒有什麼感想或者學到經驗與否,大家也都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

對於最後一個項目,指導員也以簡單的實驗來說明,簡單來說當指導員手上的筆未經提醒落下,學員多久會握住那隻掉落中的筆,這個中間的時間差就是反應時間,當然反應時間越短越好,面對危及情況發生時,才能越快進行應對措施。

而急煞時對於身體的負擔也非常大,尤其若沒有正確的坐姿與重心擺放,很容易讓人產生前傾甚至前空翻等危險情況,所以這邊的課程也教導應該怎麼調整腰部重心與坐姿,讓在駕駛座上的示範學員被指導員推動時,從原本的一推即倒變成怎麼推都推不倒,獲益良多。.
最後的動態練習部分,就是將目前所學到的經驗完全放在一次活動上,讓學員們自由在練習區內以自己能夠挑戰的速度行駛,當然還是要注意安全,同時這次也是小編覺得最恐怖的一次練習,因為指導員會看情況找機會跟在後方,不是給學員壓力,而是近距離觀察學員的騎乘路線、姿勢、操控等技能,這個近距離到底有多近?想像一下過彎時後照鏡根本看不到指導員,但卻有一個引擎聲一直在後頭,就知道多驚人!不過因為跟得近,指導員也能給出最正確的修正方法。

今天最後一堂課程,就是要進行四輪死角分析,有時候我們會看到一些行車紀錄器影片,汽車變換車道時直接逼到機車路線,甚至引起擦撞等事故發生,雖然就大部分情況來說,汽車變換車道要再三確認無車才能換,但其實汽車的後照鏡死角非常多,台灣懶惰不轉頭確認的駕駛也很多,所以做為一個重機騎士,瞭解汽車的死角並避開死角區域也是明哲保生的重要方法,只見指導員在後照鏡上綁好線條,一旁擺了一排機車,這是要做什麼呢?

透過從駕駛座內看到後照鏡,可以發現剛剛一排的重機怎麼只剩下 CBR500R?其他車子呢?

實際上在汽車旁邊有著 CTX700N 與 NC750D,這兩台車都完全消失在後照鏡內,所以汽車駕駛若沒有轉頭或移動頭部來看後照鏡,是完全不會注意到有這兩台車的,因此做為重機騎士,能夠避開這個區域就避開,不論加速超過或者減速在車輛更後方讓後照鏡內出現,總之在旁邊就是只有危險啊!
|


結訓典禮正式開始,這次也非常感謝兩位指導員的課程教導,兩位指導員也希望能透過這堂課,讓大家能夠更安全的在台灣騎乘大型重型機車,並且讓更多人瞭解安全駕駛課程的必要性。

最後結訓證書頒發,每間媒體都有拿到專屬於媒體這個梯次的修業證書。

日本本田的安駕長官也來到現場恭賀大家完成結訓,也希望大家能夠騎得更安全,並感謝這兩天所有工作人員的付出。
|

這次安駕課程中,小編也注意這輛前些日子才在日本發表的 NC750L 訓練專用車,台灣本田為了讓安駕課程更妥善,也特別向日本原廠引進這款 NC750L 教練車,車輛本質以 NC750S 做為本體,但加上許多安全配備以及讓教練能瞭解學員操作車輛狀態的指示燈等,既然看到了就順便一併介紹吧!

車頭與 NC750S 無異,但是多出一整圈的燈號,這些燈號分別代表一、二、三、四、五、六檔與煞車燈、空檔燈兩燈號,讓教練遠遠就能辨認出車輛狀態。

車輛的前後也由原廠設計安全保護桿,避免練習時車輛倒車而壓傷腳部。


因為教練車並不是 DCT 版本,而是普通打檔車,所以左右把手也恢復成一般版本的開關座,複雜的 N/D/S 與 AT/MT 及 全消失囉!

假油箱真置物箱方面也有一些小小的變動,上方多出幾塊黑色的殼體。

不過這塊的 Honda 依然存在,而且自由之翼感覺比起標準版本更大片了?

引擎一樣採用 NC750S 的引擎組,也因為是標準版本,所以右邊就不會看到 DCT 等字樣。

剛剛車頭有的指示燈號,車尾除了少一個煞車燈以外全都有。

原廠出產的教練車果然不一樣,所有端子都採用防水接頭,因此可更耐得住台灣的多變午後雷陣雨氣候。

這款車來到台灣之後,目前台灣本田表示也僅此一台,不知道日後是否有台灣的駕訓班會開始採用這款車來進行練習與考照呢?
|
台灣本田的安駕課程就像是開頭所說的,是從基底各種層面重新培養騎士的習慣,在上過課程後,許多以往沒有注意到的小細節開始漸漸會堤防,尤其小編日常代步均以大型重型機車為主,因此完全沒注意過原來汽車死角這麼大,日後騎乘也逐漸遠離死角,其他各種方面也都有增加經驗,台灣本田在這方面引進日本的安駕課程的確能提高駕駛車輛的安全性,雖說要身為台灣本田重機的車主才能繳費報名參加,但老實說小編覺得這堂課不論新手或者老手其實都很適合,除了盼望未來能不限定台灣本田車主也能參加外,也希望未來有更多騎士能加入安全駕駛的觀念進行騎乘,以達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