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某日,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看到了那年輕時憧憬的夢想...."大型重機"
那咆嘯的排氣聲,充沛的動力表現。燃起我那失落已久的心,一個自由不羈的靈魂......
在我的心裡,彷彿著告訴著我:「是時候去完成自己的夢想了」。而這種念頭自此之後就一直揮之不去。
更甚至讓我在好幾個夜輾轉難眠......
最後
在歷經數番掙扎後,還是確定了一個答案。
「去實現吧」
然而,市面上的重型機車琳瑯滿目,為數眾多的車型和車款真是讓人難以決擇。
身為一個重機新手的我真是陷入了選擇困難......
最後....本田的夢想之翼,深深吸引了我。
於是就挑選了本文的主角
2017年式HONDA CBR650F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97ef3c633441eb61041a11fd5159ac9a.jpg)
CBR的引擎、街車的騎姿加上四缸的聲浪,簡直就是我的菜。
在看到這台車的同時,彷彿就在心中就已經決定是它了,所以在試乘過後就毫不猶豫的訂了車。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5c5df52a735a8f4bd16f32a1c7ed9d80.jpg)
在夢想實現之後,騎著愛車出門奔馳的那份感動,真是難以用文字來完整表達的。
以上就是純屬個人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但開箱文可不能就這樣結束了。
還是要不免俗地來分享個人的心得。
但是身為車主也難免有點車主情懷,所以有可能會過度渲染。希望各位大大不要太見怪。
希望能以輕鬆方式來看待就好。
以下為分隔線
================================================================
以下心得開始:
HONDA CBR650F於2014年問世後即成為本田最新一代中量級多功能運動車款。
使用前一代CBR600RR的引擎修改後,在設定方面著重在低轉扭力與中段馬力輸出力道,同時也保留高轉速的動力輸出。
而我買車時,恰巧正是2017年剛好改款的時候,所以就直接訂了2017年式樣的CBR650F。
不免俗的,先提供一下性能諸元(2017年式)
引擎形式 | 水冷並列四氣缸 |
排氣量 | 649cc |
全長(mm) | 2110 |
全高(mm) | 1145 |
軸距(mm) | 1450 |
座高(mm) | 810 |
車重 | 213kg |
供油方式 | PGM FI 32 MM噴射 |
壓縮比 | 11.4 : 1 |
最高馬力 | 91ps / 11.000rpm |
最大扭力 | 6.42kg-m/8,000rpm |
油箱容量 | 17.3公升 |
前懸吊系統 | Showa Dual Bending Valve41mmHM正叉 125mm行程 |
後懸吊系統 | 單槍懸吊 128mm行程 |
前煞車系統 | 320mm碟煞 配雙活塞卡鉗 |
後煞車系統 | 240mm双活塞單碟 |
外觀部分
=======================================================================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f4c7c67481cb535aa65cec189078f47b.jpg)
車頭正面照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f8c765e570b4cbfe3c8454d597c6569b.jpg)
車身側面照(右側)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215b22d34c5aac93b6491aeb12a16836.jpg)
車身側面照(左側)
雖然說外型部分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但對我來說,CBR650F的車身線條的修飾的很有設計風格,整流罩的每個線條都與各個部件相互呼應,而構成整體車身的銳利感,著實吸引了我的目光。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2391f490b8bbbe1590a0af1ffa1c0ec8.jpg)
而2017年式樣的造型,透露出了更為銳利的線條及更為洗鍊的外觀。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e2b73e2327e0ee601c357d8821638574.jpg)
正面部分,2017年式更改了大燈及追加進氣口,使得整體的造型更充滿著銳利的跑格。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85d327d5a0815dcd2ba790a238feefe4.jpg)
流線型的油箱,加上大大的本田之翼的塗裝,簡單中不失霸氣。
這紅色的翅膀真是魅力無法擋.....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ce082b8262da976729d3703bff76924a.jpg)
而2017的最大特色,在於燈系的LED化。
雖然看起來很高級可是坦白說很貴又不亮。
算是一個敗筆吧!!!!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20d1548b6e5a9fe808dd242318e2d1a7.jpg)
尾燈也一樣改為LED設計。但跟大燈相反,辨識度很高的尾燈。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30fe40949e9e87c813834850821191b0.jpg)
儀錶板的部分,其實看起來很簡潔。
將必要的行車資訊一分為二,左邊只顯示轉速與時速,然後將其他的資訊都放在右邊。
雖然看起來似乎很簡潔,但因為一分為二的關係,使得實際騎乘時辨識度反而降低。
沒有採一體式的儀表板及指針式的轉速表是讓我覺得可惜的地方。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0089679069087703edd7ab4e6d258206.jpg)
把手的部分,本田的車似乎都把喇叭的位置跟我們用車的習慣方向燈位置交換。
使得常常會有明明想打方向燈,結果不小心喇叭叭了一下的窘境。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d9bc4fe892583c1c5e320d0143b16fbc.jpg)
CBR三個大字,彷彿在告訴著這台車的優良血統。
「CBR呀,請讓我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吧。」
====================================================================
動力部分
正如之前所說,CBR650F是以CBR600RR的引擎加以修改而成。
小幅提升了50cc的排氣量,並縮小節氣門的大小至32mm,以追求增加低轉時的扭力表現。
而這點在這台車子4000轉以下扭力輸出特別的明顯。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564c2de93b3810974bf9b91a2712b2a4.jpg)
2017年的則是將CASE外蓋及缸頭蓋改為青銅色,至於好不好看就見仁見智了。
但不要以為2017只有改個顏色而已,更在馬力帳面上增加了4ps,來到了91ps馬力。
而變速箱的齒比也跟著調整齒比,使得動力銜接表現上更為出色。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c1daba69619a82e579f32d9638344f0f.jpg)
(感謝辛苦的北宜攝手)
承襲了CBR600RR引擎的特性,動力的輸出仍然也依然屬於高轉速取向。
縱然已經增加了扭力輸出,但CBR650F本身仍然還是一個高轉速取向的引擎。
所以在操作方面,仍然還是要注意轉速的控制,轉速一旦不足時,扭力不足的特性還是蠻明顯的。
車主為了要將車騎好,更是去學習油門收放的技巧。
而高轉速的輸出更是CBR650F的擅長領域,大約是6000轉是個動力的爆發點,隨著油門大補之後,轉速推破8000轉後。
隨之而來的正是那源源不絕的動力,讓人腎上腺素併發的加速感,真是令人大呼過癮。
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引擎的輸出特性仍然保持相當線性的輸出。在大轉油門拉轉的情形下,並不會有高低轉動力落差大,使動力突然湧現,造成控制上的緊繃感。
這樣的設定,縱使像我這樣的新手,也能夠確實地掌握動力的輸出。
這顆引擎真的是讓人感到HONDA工程師的用心所在......
===============================================================
車架部分
既然繼承CBR之名,操控性自然不能太差。但價格上的關係,車架及懸吊部分,自然是跟純種的仿賽車CBR600RR車系不能相提並論的。
雖然表現不比RR,但CBR650F搭配上仍有著自成一格的騎乘樂趣。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ea34aa962460cb7bea8c6fcf3feb7871.jpg)
車架部分,採的是鋼材鑽石型車架。雖然沒有RR龐大骨架的視覺感,但在實際操控上表現也是不俗。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068b0b6503e9eb76300491086418b980.jpg)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2f87f7faade050af0fbcd79871aba7c8.jpg)
後搖臂的部分,採的是雙邊不對稱搖臂。看這個粗度雖然不及RR但也算誠意滿點。
但美中不足的,不是配置多連桿避震器.....
=====================================================================
懸吊部分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1b3b2776adbb37b549d3488e8feb14d7.jpg)
S.D.B.V(Showa Dual Bending Valve)前叉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3b426e1637b5b6f837498d4e3a01cfa0.jpg)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12f594361e7dd15c7a49e6790a937d1f.jpg)
不得不提的是2017年式的CBR650F,配置的就是這稱為SDBV雙迴路阻尼設計的前叉。
根據官方的說法,原先的前叉,無論高速還是低速,軟硬度自始自終保持著同樣的軟硬度。
而S.D.B.V則是在高、低速的不同而調整不同的阻尼感,使高速時感受到操控性十足,而低速又可以保持舒適度。可以說是劃時代的科技突破。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60941dec77c63ee2d0c0f565590f4e74.jpg)
後避震則是128mm行程的單槍避震器。殘念的是並非多連桿設定。這也是我感到美中不足的地方。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7cf8ec74694261b373f6aa4ea890f6e4.jpg)
(仍然還是感謝辛苦的北宜攝手)
實際騎乘來說,最讓我感到驚訝的絕對是這組前叉。
S.D.B.V真的如同所說,低速域時保持舒適度;高速時絕不軟腳的支撐性。使得車子的操控性提升了另一個層次。
CBR650F給我的感受,不同於RR車系的銳利的過彎感。取而代之的,則是過彎靈活中帶有易於操控的穩定感。
前叉的設定是讓人可以很容易控制且感受到前輪的動向;而後避震器雖然感覺較軟,但也不會因此感到車身不穩定,讓我感到騎乘在蜿蜒的山路上,隨著身體的動作而傾斜的車身,動態上讓人感受到安心且穩定的感覺。
隨著大手補油出彎時,又能感受到後輪牢牢地抓在地面上,向前奔馳。
我想這樣的動態設定,不禁讓人讚嘆本田的造車的工藝的水準。
=============================================================================
制動部分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7a764c977161d1d2880a5bf997cf27e1.jpg)
剎車上也是2017年式CBR650F改款的一環。
碟盤的大小與舊款的大小一致,都是320mm的前雙碟的配置。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1f565b16eca1225ce3d76cd8b3c51e36.jpg)
但卡鉗好像跟舊款的大不相同,尺寸上又更大一點,制動力相較之下真的提升不少。
卡鉗上NISSIN的字樣因為照相角度的關係有點看不大清楚。
前剎車的手感讓我覺得不錯,制動力夠強外,也可以保持剎車手感回饋也是一流。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172e8611e82a9e3cd2e2a0056fa3c577.jpg)
後剎車則是配置240mm碟盤配上單活塞卡鉗。
雖然不是配置對二活塞卡鉗,但剎車時的手感...應該說是腳感,對於力道的控制,可以說是能讓人精確操控剎車力道,不會過於死硬。
=================================================================
改裝部分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53d4b966712c3e1da6c4601cd9968563.jpg)
俗話說的好,改裝要從最接近地面的地方開始改起,所以首先要給自己的愛車一雙配的起CBR三個字的大腳。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aa7f90ce062d09924502ff0c22c46edf.jpg)
當然要來一條跑車胎,Michelin Power RS標榜著85%的山路和15%的賽道。我想那15%我應該是用不到了;由於聽說耐用度不錯,是一條兼具耐用度及性能的好胎。
上面的motoGP圖案也表示了Michelin贊助MotoGP的官方指定胎,所以我也應該有算間接的贊助了motoGP吧。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547d6245eb883b787e3551e816653d27.jpg)
全幅式的水箱護罩,除了全方面的保護你的水箱外,也順便保護了你的排氣管。
避免車輛行進間遭到小石頭的侵襲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cb3e637b0a26ab8a4a494ed05a52908d.jpg)
銨鉑的AD720前後行車紀錄器
在這三寶橫行的社會,好行車紀錄器,不用嗎?
不過最近發現好像頗容易當機的.......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2a58e31ac5a9ee9be14812eeae4bcd91.jpg)
wintec MR100無線電
<strike>是您出門旅遊,躲條杯杯的必備好物(誤</strike>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f8cdc84259acc23ded5b3f273467b397.jpg)
隨處可見的油箱保護貼,雖然說號稱防滑及讓腳部更容易夾持。
但是我完全沒感受到他的優點,可能我技術不好吧......
目前對我而言單純就是個裝飾品。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97caf8c62e09148ee4a82f3897f98268.jpg)
正面油箱貼加上防倒球
<strike>正面的油箱貼可以防止你的JJ親密接觸油箱!?</strike>
同上所述,就是個美觀作用而已。
不過防倒球絕對是必備的.....
=====================================================================
總結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0f6b3862423b26dd22cc1bcf1abb92ca.jpg)
(感謝北宜辛苦的攝手)
2017年的改款後,可以說讓CBR650F的作品更成熟。無論是動力上、操控上及外觀都讓人感到為之一亮。
在這陣子騎乘以來,的確如同官方廣告所說"是一台能夠讓人輕易上手,且富有操控樂趣的車輛"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47332923e05f12bd8ac1921e5fa185f1.jpg)
(感謝北宜辛苦的攝手)
這樣的中量級多功能運動車款,操控上不及仿賽車般有著高性能的表現;通勤舒適上也不及他的同門師兄弟CB650F來的輕鬆愜意。
換句話說,CBR650F的騎乘姿勢相較於仿賽車來說,有著較為舒適的設定。縱然陪我上山下海一整天,也不會像仿賽車般帶來疲憊及壓力。而真正想要大顯身手時,卻又比CB來的運動性十足。這點也是官方所稱多功能運動車的特色,兼具了運動性及舒適性的特色,進而從中取得一個微妙的平衡,產生了這CBR650F才特有的騎乘樂趣。
![[開箱心得] 本田之翼的夢想,一個乘風翱翔的夢想實現。(HONDA CBR650F)](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7/mobile01-6d87c66f55166ff6f3e0588bf9975bba.jpg)
感謝各位大大能夠看這篇文章到最後,但最後還是要說一句......
能夠圓夢的感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