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NDA CRF1000L Africa Twin 造型源自於 XRV650/XRV750 的雙燈設計,綜合本田多年來的越野多功能車款經驗,集結在旗艦車款上,LED 雙大燈剛好一遠燈一近燈,其餘燈系也均為 LED 燈組,前 21 吋後 18 吋鋼絲框配胎,以及長達 230mm 前懸吊行程與最低離地距 250mm,座高最低能設定為 850mm,騎士能在越野路中輕鬆駕馭,並列雙缸引擎能在低轉產生扭力表現,節流閥為 Throttle by Wire 電子節流閥體,更別忘了 2018 年款的騎乘動力模式可調系統,能針對引擎煞車力道、循跡控制段數與動力輸出線性調整,日系四大車廠公升級多功能車款中,唯一配有半搖籃式車台的 CRF1000L,在經過本田調教之下,除了越野能力大幅提升之外,公路騎乘也能保有必要的舒適性。

缸徑x行程:92.0mm x 75.1mm
排氣量:998 c.c.
最大馬力:95ps @ 7500rpm (日規)
最大馬力:87hp @ 7500rpm (台規)
最大扭力:10.1kgf-m @ 6000rpm (日規)
最大扭力:9.5kgf-m @ 6000rpm (台規)
壓縮比:10.0 : 1
供油系統:HONDA PGM-FI 全電子噴射系統
變速系統:濕式多板離合器,六速往復檔
傳動方式:鏈條傳動
車台:半雙搖籃鋼製車台
前避震:SHOWA 45mm 潛望倒立式預載可調油壓前叉,行程 230mm
後避震:SHOWA 單槍中置預載阻尼可調後避震,行程 220mm
前輪煞車:雙 NISSIN 對向四活塞輻射固定式卡鉗,碟盤直徑 310mm
後輪煞車:單 NISSIN 單向雙活塞浮動式卡鉗,碟盤直徑 256mm
前輪尺寸:90/90-21 M/C 54H,內胎式
後輪尺寸:150/70R18 M/C 70H,內胎式
防鎖死煞車:HONDA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搭載
長度x寬度x高度:2330mm x 930mm x 1475mm
軸距:1570mm (台規)
座高:870mm/850mm 可調
裝備重量:230kg
油箱總容量:18.8L
|
- 左側
- 右側
- 車頭
- 車尾
- 比例側面
- 比例正面
- XRV650 Africa Twin
- XRV750 Africa Twin
- CRF1000L Africa Twin
- CRF1000L
- 車頭造型
- 前端風鏡
- 大燈造型
- 近燈
- 遠燈
- 前方向燈
- 車輛側面
- 大燈關閉
- 近燈
- 遠燈
- 騎士視角
- 後照鏡
- 左把手
- 循跡控制
- 把手護弓
- 新儀錶板
- 舊儀錶板
- 後ABS鍵
- 右把手
- TbW
- 儀錶板
- 開啟動畫
- 總里程
- 里程A
- 里程B
- 動力模式
- 預估里程
- 即時油耗
- 平均油耗
- 平均時速
- 倒數里程
- 經過時間
- 氣溫
- TOUR
- URBAN
- GRAVEL
- USER
動力模式 | URBAN | TOUR | GRAVEL | USER |
P ( 動力輸出 ) | 2 | 1 | 3 | 自訂 |
EB ( 引擎煞車 ) | 2 | 2 | 3 | 自訂 |
HSTC ( 本田循跡控制 ) | 6 | 6 | 6 | 自訂 |
P:動力輸出大小,可選擇動力輸出強度,動力最大為 1,動力最小為 3。 EB:引擎煞車強弱,可選擇引擎煞車強度,引擎煞車最小為 1,引擎煞車最大為 3。 HSTC:本田循跡控制,可選擇循跡系統介入強度,介入最小為 OFF,介入最大為 7。 ◎預設三種模式可進階調整數值,但只有 USER 會在關閉電門後儲存調整結果。 |
小編為了簡化動力模式的說明,改以表格來做介紹,簡單來說本田在 CRF1000L 的動力模式分為四段,四種都有不同的動力輸出、引擎煞車與循跡控制介入強弱,P 動力輸出大家應該比較清楚,越強代表引擎輸出越直接,越弱則是引擎輸出越和緩,EB 引擎煞車控制則是能讓引擎煞車感受減低,如果設定成最小介入,放油門之後可以滑行較遠,若介入最大則是會有較強的引擎煞車效果,最後就是 HSTC 循跡控制系統,如果關閉就是完全無後輪循跡控制,開啟介入最強則是會避免任何打滑情況。
- 油箱組
- T字設計
- 油箱側殼
- 坐墊組
- 雙色設計
- 坐墊拆下
- 隨車工具
- 可調座高
- 後扶手
- 可鉤網袋
- 側箱固定點
- 尾燈組
- 後方向燈
|

HONDA CRF1000L Africa Twin 外型非常獨到之外,引擎與懸吊系統更是讓 CRF1000L 如此特別的關鍵,基於越野車款的基礎,卻又提供市區通勤能力,全新的並列雙缸引擎算是最重要的一環,SD04E 使用與大多數公升級多功能車款大不相同的 SOHC 單凸輪軸與長行程引擎設定,提供低轉大扭力,控制容易卻也帶有公升級該有的樣貌,前後長行程懸吊系統與超高離地距,則是讓 CRF1000L Africa Twin 能夠輕易跨越許多艱難地形的關鍵,並且原廠已經配備鋼絲框,擁有更佳越野緩衝效果。
- 前懸吊組
- 前叉頂蓋調整
- 前叉外管
- 土除保護內管
- 前輪框組
- 日本製造
- 前輪制動系統
- 前輪卡鉗

前輪原廠配胎為 Bridgestone 普利司通的 BATTLAX Adventure A41 系列輪胎,前輪規格為 90/90-21 M/C 54H,沒看錯就是 90 胎寬而已!以公升級來說是非常窄的前輪配胎,尤其與競爭對手紛紛為 110/80R19 甚至是 120/70R19 等規格相較,90 胎寬實在驚人,但 21 吋前輪與 90 胎寬更明顯強調出 CRF1000L Africa Twin 優先考量越野騎乘特性之想法,這樣的配胎的確在越野路也有不錯的表現。
- 水冷排
- 右側風扇
- 左側風扇
- 引擎右面
- 引擎左面
- 機油尺

( 圖片來自 PartZilla,版權均為其所擁有 )
而 CRF1000L Africa Twin 車台更是日系四大車廠目前在多功能車款中,唯一使用半搖籃式車台,其他三款車 V-Strom 1000、Versys 1000 以及 XT1200Z 均未採用這種設定,是因為本田知道 CRF 就該有 CRF 的樣子,買 CRF1000L Africa Twin 絕對能進入不少越野路段騎乘,半雙搖籃式車台能讓受力平均,且具有保護引擎本體不受正面敲擊之功效,越野路段容錯性更高,當然上面其他三款車也能進入越野路段,只是需要的心思與技巧遠超過 CRF1000L,設計上就以不同的目的為出發點所造成的差異呀!
- 左邊腳踏
- 可拆橡皮
- 右邊腳踏
- 副水箱位置
- 搖臂右側
- 搖臂左側
- 後輪避震器
- 快速調整預載
- 多連桿懸吊系統
- 後輪制動
- 後輪卡鉗
- 排氣管造型
- 雙色管身
- 前段加強保護

後輪配胎為 Bridgestone 普利司通的 BATTLAX Adventure A41 系列輪胎,規格為 150/70R18 M/C 70H,胎紋可以參考右側,這是普利司通於 2017 年底最新推出的越野胎種,於 2018 年正式上市,用於取代 A40 系列產品,並且能應付大約 40% 越野 60% 公路使用之情況。
|

其實從第一代 CRF1000L Africa Twin 於 2016 年上市,小編就非常期待能騎上這款車,終於在 2017 年底聽到台灣本田確認引進,並於 2018 年底開放國內媒體進行試駕,CRF1000L 的 L 字樣代表能在公路上騎乘的合法樣式車款,那麼公路上騎起來的感覺到底是什麼呢?只能說大為驚人啊!看似奇特的外表,以及許多針對越野道路而生的配備,卻能在公路表現出如此順暢自在,實在讓人佩服本田的調教功力。

首先大家最關注的動力表現部分,並列雙缸引擎以及 87hp 其實不差,油門一貫的本田線性,不會有突兀的爆點出來,但這並不是說 CRF1000L 很好惹,順順的動力就會往上提升,與 V-Strom 1000 需要帶些轉速的反應完全不同,相對來說高轉動力反應與延續感也沒有這麼強烈。

搭配動力模式調整,CRF1000L 擁有三種不同的預設動力,基本上在市區與旅遊行程中,兩種對應的動力模式調教都很順暢,尤其是旅行模式,預設將 EB 引擎煞車力道減低,放油門之後的滑行距離明顯增長,可減低收油時的不適感。

騎乘 CRF1000L 感覺其實非常奇妙,因為身體像是陷在車體中央重心點,可是考量一下最低離地距 250mm,卻又能有如此低重心的操控感,本田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呀!能把車做得這麼好騎乘,實在不可多得,彎道攻略時當然不比街跑車,以較高的速度進彎還會感覺到前後稍稍不同步的情況,這可能是因為 90/90-21 前輪尺寸與 150/70R18 差異較懸殊的關係,以多功能車來說,懸吊是比較偏軟些,如果僅在公路騎乘,可以將前後懸吊適度調整或者直接升級,會獲得更好的公路騎乘感受。

當然,87hp 跟 95ps 騎起來的差異絕對是有的,但以這輛車配備有內胎的輪胎、前 90 胎寬與高車身、長行程懸吊系統等越野專屬配備來說,原廠直接說明安全極速並不建議超過 160km/h,所以這中間的差異並不大,在公路上 CRF1000L 能表現得符合大多數需求。
|

HONDA CRF1000L Africa Twin 就車型設定以及車名來說,越野惡路才是它的歸屬,也因此 CRF1000L 我們特別帶來越野路段騎乘,感受一下本田的調教功力,以及為什麼 CRF1000L Africa Twin 如此受到愛好越野路段騎乘車友們的大力推薦。

騎上越野路的第一句話就是「原來這就是專為騎乘越野路調教的感受呀」,很明顯的 CRF1000L 來到越野路才是真實面貌,整體動力表現非常適合越野騎乘,不論是扭力的平順度以及最大馬力的出現時間點,都是 CRF1000L 與其他競爭對手不太一樣的地方。

而長行程懸吊系統與大輪徑配胎,更是能讓車子經過這些地方如履平地,而且這是以原廠懸吊未調整下去騎乘的感受,原廠調整位置剛好介於街道與輕中度越野之間,當然提供的調整範圍能夠讓車輛更接近街道騎乘或者越野騎乘,不過若是要我說,會很難調到適合街道騎乘的情況,因為小編覺得 CRF1000L 越野比例一定大於街道比例呀!

GRAVEL 模式下引擎煞車力道較強,相對也能減輕前輪煞車負擔,另外可關閉的後輪 ABS 也是 CRF1000L 的一大特點,因為在越野路段騎乘,後輪的控制非常重要,甚至有時還會刻意鎖死後輪,因此 CRF1000L 保留這項特點,對於越野騎乘絕對有加分效果。

窄前胎與把手角度設定上,更能展現出 CRF1000L 於越野路輕鬆操控的特性,前輪在輕度越野路段轉向輕盈,很容易就能控制車身,照著自己想要的方式以及路線行走,整體騎乘感受上,CRF1000L 就真的是以 CRF 精神與公升級引擎搭配相輔而成,成為越野騎乘探險世界的好夥伴,但是若要真的跟林道車友們去跑比較進階的越野林道路段,CRF1000L 裝備重量為 230kg,得先衡量自己是否有辦法囉!
|

HONDA CRF1000L Africa Twin 在配備給足的情況之下,不論是道路騎乘,或者是越野路段表現都很容易上手,很快就能了解到長行程懸吊車該如何騎乘,並且很均衡的在舒適性以及操控性中取得平衡,雖然帳面數據動力並不是最大的車款,甚至在台灣被環保法規擺了一道之後再度微幅下降,卻依然維持容易上手的特性,騎士能自由的穿梭普通道路與輕中度越野路段,不被道路情況設陷,勇闖惡路探索這個世界的美,這就是 CRF1000L 希望帶給騎士的旅程。

有專心看完全文的大家,小編非常感動,因為這篇是近期比較少見的深度試駕報導,而文內更常看到提及「適合越野」一詞,這是因為雖然 CRF1000L Africa Twin 是定義為多功能車款,但是與其餘多功能車款相比,例如 BMW Motorrad R 1200 GS 來說,水鳥是非常標準的 50% 越野 50% 公路設定,而 SUZUKI V-Strom 1000 小編的愛車來說,則是 30% 越野 70% 公路取向,那麼 CRF1000L 呢?則是大約有著 70% 越野 30% 公路設定,所以車友們如果想要購買多功能車,得先看看自己的騎乘選擇,當然如果越野路段會玩得比較多,CRF1000L 是目前公升級車款誠心推薦的車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