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國產黃羊一些疑問想請教諸位大德

錢多sym400~

錢少N3,

我騎N3...
我騎車開車搭公車 危險的是人不是車 廢禁行機車 重機上國道 燃料費隨油徵收

q118044 wrote:
先說我的需求:輕鬆純...(恕刪)

N3跑北宜,避震調到4,轉彎較易操控,即使雙載,要超過汽車也很够力,北宜在台灣的山路中算是比較没挑戰性的。
外出偷停機車格剛剛好不超出格線,跑西濱遇強風車體也不會被吹偏,加速到120很輕鬆,要再上去就有點吃力。
我騎一整天也不會覺得累,只是內褲要穿好一點的,不然屁股被車縫線压的很痛。今天跑了一整天繞了石門水庫一大圈,整路都遇到重機同好。
sym400加速沒那麼不堪啦

至少小弟憑藉體重優勢(不到50公斤..)

根本不會輸N3

即便一般人小輸

差那麼一點點加速性實在不足道

我不認為有甚麼是N3 XC400能做到

而Sym400卻做不到的

既然是要休閒用的

當然要舒服一點的

車重..我矮冬瓜都能拿來台北通勤

大哥您的身材 小意思啦

推薦 maxsym 400i

錢夠 新漢堡當然更好啦...

maxsym現任車主留
若是光陽的,嗯.....你不在意保固有跟沒有是無差別的話~就


光陽保固其實找對店家不差喔!

我有光陽、三陽、yamaha.bmw的大羊,除了光陽那台能在中和某ken迅速維修之外,其他的車款很多都要送回公司處理。建議無論如何找對店家!不然保固都是空談。
歡迎大家多多分享關於iphone.汽車機車.科技產品等相關資訊

q118044 wrote:
先說我的需求:輕鬆純...(恕刪)



從您的回文當中可以知道,您是相當重視操控以及動力,雖然不及熱血程度,但仍希望掌握的好。

nikita外銷座墊絕對舒適,我今天騎530去新竹,稍微跑了幾段山路腰真的很不舒服。我騎nikita從來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內銷座墊建議不要使用,非常不舒適,對身體根本毫無支撐力。

外銷座墊是少數大羊,設計有類似假油箱的設計。可以讓你固定在那個凹巢內,並且緊急煞車後仍能穩住身體,非常舒適。

nikita懸吊建議動兩樣就好,傾角便可比我的原廠tmax530還大。
1.前叉:中和申鼎的猴牌彈簧。3200元
2.後避震:RPM G2 ZERO 13000以內搞定。




maxsym最大罩門就是後軸太重,以及傾角小,懸吊幾何角度偏低。這些設計在RV車款真的是非戰之罪,如果不在意,那我會推maxsym。如果你心目中還想要有磨鞋跟的操控,nikita莫屬。

xcting400和530偏運動我就不推了。
歡迎大家多多分享關於iphone.汽車機車.科技產品等相關資訊

CWC20030205 wrote:
建議

超詳細的解說,在此向您致上最高的謝意!
聽了您的建議,心中對Maxsym 400加分不少,多謝了!

年齡正飛速向50靠近中,也就是所謂的初老
一生中學業平平,職場不高不低,老友二三人而已,對物欲已淡,人生除了回憶還剩下些什麼?
於是我想起了當兵前那段騎DT上山下海(邊)的日子
想起了北橫石子路面及枯木林的粗曠
想起了思源埡口的清風拂面
想起了南橫大關山隧道中倒懸如利劍的冰柱
想起了清水斷崖的山水相濡以沫(浪花)而我也相忘於江湖了
這都是一次次心神的悸動後深印入腦海的記憶
既然想起了就再次去看看,即使有些景色已改

老實說我並不是樂愛於騎車的人,但它卻是帶我走入山水的必要手段
因為車窗會隔離我與自然的親近、切割我的視野,甚至妨礙我品味原野的芬芳
所以騎車旅遊要的就是像某個輪胎名字一樣feel free

a901922001 wrote:
錢多sym400~

錢少N3

說得有道理,其實只差4~5萬也不是很多,還是需求最重要

085938.mob wrote:
只是內褲要穿好一點的,不然屁股被車縫線压的很痛

上次騎N3原廠座墊沒感覺到此問題,只有外銷座墊的車縫線比較粗嗎?

kaku69 wrote:
我不認為有甚麼是N3 XC400能做到

而Sym400卻做不到的

多謝您解決了我心中的一大疑慮,再來只要FOCUS於座姿及後避震的比較


diken0955 wrote:
若是光陽的,嗯.....你不在意保固有跟沒有是無差別的話~就

普偏性的通病只能忍了或尋求改裝品解決,但若嚴重到"顧路"就要"哭爸"了,咦這麼一想不就乾脆買中古的也一樣?

翱翔阿賢 wrote:
外銷座墊是少數大羊,設計有類似假油箱的設計。可以讓你固定在那個凹巢內

原來如此,座墊前端"硬"是有道理,感謝賢大專業的分析解惑

q118044 wrote:
先說我的需求:輕鬆純...(恕刪)



可以考慮MAX SYM

置於您說的加速問題

MAXSYM在40以下加速力道的推動感是沒其他黃羊來的強烈畢竟他是休旅車

但是在中高速巡航他的力道應該足夠,北橫北宜等有鋪面路夠寬坡度不會太大的山路這台可以輕鬆應對


但跑窄小山路的髮夾彎可能就比較費心了,因為MAXSYM的左右傾角都不大



畢竟這是台偏重舒適長途巡航的車

q118044 wrote:
於是我想起了當兵前那段騎DT上山下海(邊)的日子
想起了北橫石子路面及枯木林的粗曠
想起了思源埡口的清風拂面
想起了南橫大關山隧道中倒懸如利劍的冰柱
想起了清水斷崖的山水相濡以沫(浪花)而我也相忘於江湖了
這都是一次次心神的悸動後深印入腦海的記憶
既然想起了就再次去看看,即使有些景色已改

老實說我並不是樂愛於騎車的人,但它卻是帶我走入山水的必要手段
因為車窗會隔離我與自然的親近...(恕刪)


Good,就是這種情境讓機車長途旅遊吸引住我20年

我小你幾歲,和你不同的是我長年來機車旅遊幾乎沒有間斷
同一段路,開車和騎車的感受是不同的,騎車直接接觸空氣和雨水、風、溫度,全開放的視野,可以直接感受天與地,路面。

同一條路,20年騎來,看到不同樣貌變化,人的年齡增長,同一條路,騎起來的感觸也有所不同
有時候經過郊區外環道,會特別繞進去市區內環看看,試圖找出多年前的路標和回憶,尤其是柔腸寸斷的山路,總是會給人時光帶來的凋零惋惜

一張張沒有路標的省道公路照片我總是能一眼認出路段,就好像不同人會有不同面貌,每條公路也有他自己的面貌,講不出來怎麼認出他,但就是能認得出來,而且認得出來他的變化,整形了,或是老了,甚至消失並且逝去

譬如一是,1993年我騎車走在台14甲,到了梅峰台大實驗林的小隘口,旁邊的風和樹就會和我打招呼,突破隘口之後,溫度就會驟降一些,傳達給我。過了20年,每次上台14甲,到同樣一個地點,就會有同樣的風和樹與溫度向老朋友一樣的同樣地點準時出現,偶而,少了風,或是多了陽光少了溫度,都會馬上改變它的面貌而讓我感受得到。

這些都是騎機車更能深刻得到的感應,坐在汽車內會錯過這些老朋友的



不過拉回現實,前輩你已經長期沒有騎機車,那要適應的東西將會不少,問題會一一浮現尤其是像我們步入中年,不過,慢慢適應,慢慢體會,總是能樂在其中

祝騎車愉快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