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九月光陽在轟動時刻發表會中,一口氣發表了四台新車,Roma GT、RCS Moto、K1以及Many Moto,四車當中除了Many Moto之外,其他三台車早些時候我們都做了詳細的試駕報導,單單獨缺了Many Moto的試駕報導,正所謂欠債別欠過年,我們也趕年節之前將Many Moto的試駕排上了時程,雖然受到排成影響上線時間落在了過完年後,但能趕在年節前拍攝完成,應該也算是有始有終了吧。接下來就讓我們進入主題,看看這台Many Moto吧。

Many Moto做為魔鬥家族中的么子,承襲了魔鬥家族一貫的暗黑風格,原廠以反骨玩家做為該產品的後綴,酷帥有型有點壞壞的氣質,跟Many家族其他成員,繽紛甜美多彩的路線有著顯著的差異。
- 類碳纖維飾板
- 方向燈燻黑
- 魔鬥家族徽飾
- 塗鴉風格車型標示

不過比較有趣的一點是,Many Moto雖然看起來一臉非善類,但核心用的卻是較為溫柔的Many 110平台,使用一具111.7c.c.單缸四汽門氣冷引擎,動力數據官方並沒有公布,若參考Many 110的數據最大馬力大約會落在7.0kW@8,500rpm,最大扭力則為0.88kg-m@7,000rpm,不過比對油耗數據會發現Many Moto跟Many 110雖然車重相同,但Many 110的平均油耗是三級的每公升45.7公里,而Many Moto卻是四級的每公升44.8公里,較高的油耗是否代表動力有更好的表現?抑或是純粹的測試誤差?這部分還沒有肯定的答案,不過以我個人的體感而言,並沒有感受到兩者之間的動力有任何明顯的差異。

如果說Many Moto與Many 110的動力部分是高度相似,那底盤部分兩者就是完全相同,前後輪皆為著重靈活度的10吋配置,輪胎的前後輪尺寸一致,尺碼為90/90-10,雖然輪框施以黑化,質感看起來比起過往的銀色烤漆提升不少,但追根究底依然是鐵圈,而不是性能更佳的鋁合金輪圈。
- 前制動組
- 後制動組

懸吊部分,前懸吊適用27芯的正立潛望式避震器,後懸吊則是側置單槍配置,避震器本身也不具備任何調整功能。
- 儀表板面盤黑化
- 左側把手按鍵
- 右側把手按鍵
- 大燈組設計
- 前方向燈設計
- 後方向燈設計
- 尾燈設計
- 前置物空間配置
- 多合一磁石防盜鎖附USB充電座
- 踏板空間
- 隱藏式掛夠
- 坐墊設計
- 飛旋踏板
- 乘客扶手設計
- 坐墊鉸鏈設計
- 車箱空間

至於騎乘體驗如何呢?動力表現方面Many Moto維持著過往輕快的優良傳統,在起步至時速60公里的常用區間,提速迅捷,雖然與運動、熱血無緣,但若只是要跟上車流,那他的表現也是絕對夠用,但隨著時速提高,整體的加速態勢會有明顯的趨緩,並不適合長距離的中高速巡航。

操控方面,10吋車型的靈活依舊是無人能及,加上軸距僅有1195mm,車寬更是只有660mm,小輪徑、短軸距加上窄身版,穿街走巷就像是回到了主場一樣舒服,在上下班的尖峰時刻大動力不見得派得上用場,但靈活的優勢絕對會讓你在車陣穿梭間如魚得水。

中高速的部分,Many Moto的表現算是中規中矩,看起來有些單薄的懸吊在面對這一百公斤不到的車重時意外從容,唯獨靈活的設定在節奏加快後變得有些敏感,在彎道過多猶豫的動作會讓車輛的動態變得較不安定,煞車系統本身也不適合高強度的激烈操駕,比起上山輸贏,日常通勤會是更適合他的使用場景。

總體而言,在125以下級距選擇越來越少的現在,Many Moto雖然沒有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巨大更迭,但個性十足的叛逆風格,讓他在一便甜膩的粉紅泡泡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處理到位的細節搭配上完整的配備,也能看出光陽這家老字號在造車領域的掌握度依然是張弛有度,如果你想找一台有個性的純通勤代步車,那麼Many Moto相信會是一個不讓人失望的選擇。

題外話,這次在試車時看著Many Moto其實心中也冒出了不少感嘅,老實說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以及造車的手法上,還是能看出光陽確實經驗豐富成熟且老練,也就像是Many Moto一樣,按部就班穩紮穩打,當然這並沒有對錯,只是一種路線選擇,但當其他對手在都在玩命衝刺的時候,這樣穩健的策略就顯得有些保守,言盡於此,希望之後能看到更多精彩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