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山葉TMAX車系由來已久,台灣地區車友早已遍地開花,通常都以諧音稱此車為「踢媽」、「踢媽媽」,迄今已邁入第七代車型,爾後許多廠家要打造運動大羊,絕不能忽視TMAX的外型與工業設計,簡直成為了大羊界的標竿,現在連山葉R6都已要停產,TMAX卻依然是大羊長青樹持續在運動大羊界發光發熱,最近小弟有幸買到一台老款TMAX當代步車,本文就透過本車來回顧一下老款TMAX的魅力。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其實山葉早在1995年就有了Majesty 250車系(如上圖)作為山葉大羊代表在歐洲地區販售,但那並不能滿足山葉的野心,起初山葉在開發TMAX的時候就已有了明確目標,那就是要打造一台市場上最強大的大型運動速克達(Master of Scooter、Maxi Scooter,簡稱運動大羊),這個目標也是本車TMAX名稱的由來「テクノロジーをマックスで詰め込んだTMAX(Tech MAX)」,追求科技最大化,希望能有速克達一般的置物與方便性外,又能兼顧到運動性能,開發團隊聲稱要以打造「YZF-R5」為目標的心情來製作TMAX,然而受限於速克達傳統傳動與車身框架配置等因素,大羊要實現運動化相當困難,於是山葉在大羊的革新上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創舉。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第一就是配置了並列雙缸水冷499cc四衝程引擎360度點火斧式曲軸,雖然現在台灣的兩陽都能做到這個大排量,但在當時這卻相當不尋常,TMAX當初就打破了世界大羊排氣量的上限設計,山葉除了設計出首台雙缸大羊提供了充足的馬力與扭力外,TMAX還安裝了一具不點火的平衡缸,可以有效地降低引擎震動,提供平順地運轉體驗。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再者是山葉TMAX首創將速克達引擎與CVT變速系統結合在車身中央置底處(見上圖),變速箱再透過鍊條驅動後輪,就連油箱都集中在車身中央位置,幾乎「躺平」的缸頭,搭配鑽石鋼管車架,以追求集中與低重心來達成運動性能的極大化。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反觀一般速克達變速系統是皮帶式搭配case箱兼做搖臂置於車身左後方,如上圖光陽刺激500為例所示,傳統設計除了笨重變速箱重量分配導致影響運動性外,對於速克達傾角限制很大,車身重心也會有所影響。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因此山葉的革新做法有效降低與集中TMAX車身重心並加強車身剛性,達到了前後近乎50:50的重量分配,並提供了高達50度的傾角,回想2000年初,我第一次看到TMAX初代時也是在思考這case箱也小的太不可思議了吧,甚至比許多國產125小綿羊都要小,連空濾盒都看不到,山葉簡直匪夷所思,到底怎麼辦到的?現在拜網路發達之賜一切都有了解答。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前叉設計上,一般速克達僅配置下三角台,山葉則將TMAX前叉上下都配置三角台以加強剛性,另外就是有別於一般大型速克達印象中的後垂直式雙槍避震設計,TMAX將後避震設計為單槍且中置車底,結合上述設計有效減低簧下重量,再再增強TMAX的剛性與運動性。以上數點替TMAX打造了充實的運動化大羊基底,打破了當時所有人對於運動大羊的性能與操控想像。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外型上則是一色知行先生(如上圖)設計,這位山葉設計本部的設計師大有來頭、作品無數,許多耳熟能詳的車款如勁戰、馬車125等都是出自他手,2001年TMAX勇奪日本GOOD DESIGN AWARD大賞,要說這是一台工業藝術品也不意外。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於是TMAX一推出就成為市場上運動大羊的領航者(上圖為2003的TMAX黑色限量版),最早於2000年初代5GJ車型(又稱SJ02J型)歐洲地區率先發售,日本國內則是於2001年秋天接續發售,最初正式名稱是XP500 TMAX,發售即創下佳績,第一年歐洲就賣出了9000台,爾後三年直到2004年改款二代之前又售出了4萬台。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山葉在2004年對TMAX進行改款推出二代TMAX(5UV型,也有SJ04J的稱呼),參考上圖為二代標準版),其實外型上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以至於許多人甚至會認為這是一代TMAX,山葉二代TMAX改款工作有許多項目是針對實際配備進行改進,諸如:
  • 增加前叉管直徑至41mm
  • 新配置的五幅輪圈
  • 後輪由14吋升級至15吋
  • 前煞由單碟升級為雙碟
  • 引擎由化油改噴射使馬力上升至44.4匹
  • 新增環保觸媒
  • 儀表改進成雙圓表搭配多功能顯示幕
  • 新配備手剎車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接著就要談到本車了,我手上這台是2005年9月發售的二代日規ヤマハTMAXスペシャル版(參考上圖),新車售價¥871,500円,當然是後來開放日規車後由廠家引進台灣的二手車。而本車作為日規特別版則搭配了一些標準版沒有的配置,諸如:短版原廠燻黑風鏡、紅黑配色坐墊、紅底儀表、紅色卡鉗等,以區分與一般版的外型,也給予了更加運動化的感受,下面附上TMAX二代的諸元給各位參考參考:
  • 引擎形式:四衝水冷並列雙汽缸
  • 缸徑x衝程:66.0 mm x 73.0mm
  • 壓縮比:10.9 : 1
  • 總排氣量:499 cc
  • 最高馬力:44.4ps/7,500rpm
  • 最大扭力:4.9kg-m / 6,250rpm
  • 車架形式:鋼管車架
  • 傳動系統:V型皮帶無段式自動變速
  • 燃油供應:電子燃油噴注系統
  • 前懸掛系統:41mm套管前叉,120mm行程
  • 後懸掛系統:油壓避震 預載調較,120mm行程
  • 輪胎(前):120/70 - 14
  • 輪胎(後):160/60 - 15
  • 前掣動系統:267mm雙碟
  • 後掣動系統:267mm單碟
  • 長x寬x高:2235 x 775 x 1410mm
  • 軸距:1575mm
  • 最低離地距:130mm
  • 座高:795mm
  • 乾重:205kg
  • 油缸容量:14公升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外觀上充滿洗鍊都會的風格,許許多多的運動大羊都離不開TMAX的影子。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正面照來一張,炯炯有神的分離雙燈,以及分離式方向燈,耐看又有神,我看久了覺得山葉FJR1300的大燈跟TMAX也蠻像的,當然沒有LED或是HID大燈的先進高檔配置,不過傳統鹵素燈泡便宜又好用已足。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側面照來一張,有別於現在大羊車款稜角遍布,TMAX走的是素雅流暢風格,值得一提的是後傳動case真的小得嚇人。
這裡也要說明一下,本車座墊高度795mm,看來並不難騎乘,但礙於車身中段引擎變速箱配置集中之故,雙腳置地需較為開闊,停等紅燈時,小弟身高165還需雙腳墊腳用腳尖支撐,若有購入需求,身高較高者則無此憂慮,若你身高與我相仿則騎乘使用還不是問題,身高更低者則建議找一台實際乘坐看看較為準確。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後方來一張,尾燈也是簡潔有力,早期不透明燈殼設計,帶來一種古樸風味。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另外一面也來一張,TMAX排氣管真的粉長粉大,當然車友改管的也是有,不過我是原廠控,個人覺得簡單大方最適合TMAX了,這支排氣管也不是二代的,這是日本原車主改上的原廠三代管,但裝上去後意外的適合,如有購入二手車需求也可以看看管子是否已改好,說不定可以省一筆費用。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接著來看看操控面,改款後的雙圓錶真的比較好看,注意照後鏡不是安裝在龍頭握把上,而是在前斜板上,好處是視野是跟著車身動,但缺點是調節上距離較遠沒那麼就手,當然也有車友廢掉斜板照後鏡,改成龍頭握把改裝款式,若有二手購入需求最好看清楚。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儀表樣式近照,我這台多功能液晶顯示幕有淡化狀況,大家買車前要留意,若有類似情況可能要預留一筆維修費用,雙錶對稱設計就是好看,搭配雙銀框給人一種科技感,中央多功能顯示幕則提供時鐘、油量、里程計算等資訊。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右方把手照片,剎車拉桿為不可調款是,操縱按鈕由上而下依序是安全開關、警示燈開關(雙方向燈同步閃爍)與電發開關。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左側一隅,由上而下按鈕分別是遠近燈、左右方向燈、喇叭與手剎車,其實在前面一些還有一個超車燈按鈕,樸素簡單,這個握把也有加熱功能,只是本車從日本送來台灣之前就把線組剪掉,閹割掉該功能了,台灣其實用到加熱把手的機率也比較低一些。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下方靠右側分別是多功能鑰匙孔與一個小小的置物空間,當然跟漢堡人之類的空間大師相比,TMAX前置物空間是捉襟見肘了,不過考量到運動性優先,就瑕不掩瑜了,這大小放個手機還行吧。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因為要將重心集中,油箱也是配置在靠近車身中央位置,連帶油箱蓋也設置在此。二代TMAX的油箱蓋是鑰匙開啟式,因此當你要加油的時候一定要把鑰匙從龍頭拔下來,當然市場上也有買快速開閉免鑰匙油箱蓋,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自行上網選購,TMAX內藏14公升油箱,跑個幾百公里當然不是問題,旅行出遊也是非常好用。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TMAX寬大的坐墊使得本車也有著不錯的乘載性,後方小靠背當然跟其他類似車款相比算小的,不過聊勝於無,靠背有三段調整功能,調整前應卸下的螺絲在坐墊翻起的內側,紅黑雙色配置則是本特別版TMAX的獨家配置。話說本車坐墊確實很耐坐,雙色接壤處也有加強縫線,坐起來也不會很滑,後座也是平整走向,搭配可收折側踏板,就算載人出遊也是能力範圍啦。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TMAX坐墊下的空間有33公升,當然跟馬車250之類的50公升是沒法比,想到要運動性,某方面就要取捨了,當然還是有相當的置物能力,想增加旅行容量建議還是買個後箱裝上吧,另外馬桶內有小燈方便夜晚或是無光處照明取物。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坐墊下方則是隨車工具組的置放位置,另外調節靠背前後的螺絲孔位也在此處,TMAX坐墊設有油壓支撐桿方便車主取物,怕老化撐不住的買二手車之前最好測試一下。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後座空間近照,原廠扶手提供後座乘客支撐握點,當然設計上也是簡單流暢風,沒有現在那種尖銳的風格,後方置物架則是另外加裝的,搭配綁繩載物樂勝,當然也能購入後置物箱搭配使用以增加實用性,另外市面上也有後座靠背販售,如果你買的車已經改上,那就恭喜你囉。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打開坐墊也能發現電池藏在靠近車尾處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左側操縱桿,這個角度可以看到超車燈,也能看到剎車油壺觀察窗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右側拉桿,當然全不可調,TMAX油門搭配雙油門線,手感只能說非常扎實,即便過了快20年。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前座置腳踏板空間,採用耐磨塑料材質,可以平放也可往前斜放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側柱特寫,TMAX二代就搭載了側柱熄火安全預防功能,側柱沒收是不能發動的,安全配備加分。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中柱特寫,TMAX中柱特別設計過,TMAX重量205公斤,立車卻一點也不費力。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TMAX照後鏡特寫,看這支架形狀很粗壯,其實外面是一層硬塑料套,這支鏡子喜歡跟討厭很兩極,改裝成副廠他牌的車主也不在少數,但我覺得很有設計感,看來很像昆蟲的觸鬚。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後靠背,當然跟一票旅行大羊不能比,連抱枕都比他大,看在運動大羊的基礎上,就加減用了,多少有點支撐性,話說原廠日本山葉的縫線還是很美。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TMAX後座乘客可以使用摺疊腳踏。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大燈組特寫,你喜歡這種早期風格還是現在的兇巴巴大燈樣式呢?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大燈組正面特寫,真的很圓潤。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看完頭燈看尾燈,這燈組採90年代常見的不透明燈殼組,當然辨識效果仍然很好,只是給TMAX帶來了一股復古氣息的感受,當然市面上也有販售改裝尾燈,像是LED燈組、透明燈殼、甚至仿雙圓燈組都有,各有所好,買入二手車之前最好也確認清楚是否已經改裝,省了一筆何樂而不為?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前輪配置41mm正立式搭配雙活塞左右雙碟,比起初代有效改善制動力,右側柵欄內是散熱水箱柵。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後方特寫,就是這個case箱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山葉在TMAX上的創新讓他真正成為運動大羊的領航者,本車搭載499cc並列雙缸水冷引擎,44.4匹的馬力相當夠用,起步當然沒有太多的推背感,隨著時速跨入中高速,你就能感受到TMAX的強勁動力持續輸出,直線夠長的話,不知不覺就會到達120以上,TMAX車身剛性扎實就會在此時讓你充分體會,一點晃動感都沒有,高速之下稍微放手車依舊穩穩地走,國外曾有測試極速160至170公里,但我們在台灣還是規矩一點的騎乘吧。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後輪右側特寫,驗明正身的五幅輪圈,那擺臂在當年看到的時候也讓我不得不驚嘆「這太有設計感了吧!」,搭配諸多的創新設計,讓此車在殺彎時毫不遜色於各家運動檔車,安心感十足,當然我們還是建議各位以安全操駕為主。[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前方短風鏡特寫,日規特式版搭配的深色短風鏡,標準版則是透明長風鏡,各有人愛啦,當然是高低不可調,但寬度足夠,擋風效果佳,是冬日騎乘的好夥伴,如果要購入本車最好確認清楚,畢竟本車有年紀了,市場上風鏡較難尋,日拍可能較有機會,也有人選購鬼面罩之類的來改裝,或是整個大改做出low-rider的風格也是有喔。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車前側線條特寫,看的出來風鏡並不高。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TMAX腰身特寫,這線條真的完美,後來許多的運動大羊都可以看到類似這腰身的影子,你有印象彷彿看到哪款車很像TMAX的這個設計嗎?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後側特寫,其實二代TMAX的設計真的是內斂中帶有圓潤厚實的摩登運動風格,作為90年代末期的運動大羊代表,雖不若現代的銳角與多線條設計,但二代TMAX給你一種舒服又耐看的設計感。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當然日規車少不了這一類的日文說明貼紙,特寫給各位看看聞香一下,你也可以看出日本人在造車上確實有著許多貼近人性的考量,基於車輛安全性的說明也特別多。
[分享] 老車不死 YAMAHA 2006 TMAX 500
結語:
綜合二代TMAX的設計,我們不難理解山葉想要給車主提供怎樣的騎乘體驗,那就是兼顧日常所需與強化運動性能的大羊,若你沒有騎過TMAX,建議你一定要試試看,會讓你對「運動大羊」四個字徹底改觀,TMAX諸多劃時代的設計讓市場只能追隨他的腳步,雖說如此,但台日等廠家也是不斷在進步,值得我們更加期待。
但若你想找一台二手代步運動大羊,TMAX會是你相當值得的選擇,499cc的黃牌稅金一年也就2520元,相較公升級親民許多,免換檔同樣能給你運動感與實用感,油耗上一公升20公里不能說很省油,但想到本車帶給你的操駕與速度感,這一切應該都是值得的,目前購入價格也有許多個位數的選擇,預算買家可以多看多比較。
只是TMAX一代或是二代都已有接近20年的車齡,購入前徹底了解車況會比較好,弄清楚有沒有要大修的部分,雖說車老,但骨子裡外這仍然是一台YAMAHA,保留一些預算用作整理與維護會是比較好的計劃,我騎乘過刺激250,再換到TMAX後我也能感覺的山葉造車的扎實感,高速下一點晃動感都沒有,刺激250則是隨著速度提升會慢慢感受到不穩定感,這當然是沒法比的,整理好的TMAX相信不會讓你失望。
外型設計上本人覺得二代TMAX也是相當耐看,不是走現在到處可見那種充滿菱角尖銳複雜線條斜眼戰鬥風格,而是一種速度感+動感+簡約摩登都會的感覺,而且二代T的後尾也沒有刻意收窄上翹,而是一種相當平實寬大耐看的設計,搭配圓潤的雙大燈與車頭前後呼應,喜歡的就是喜歡了。
有改裝風格需求的也可以參考日拍與網路上的諸多圖片,台灣其實也偶有車友釋出改裝完成的愛車販售,碰碰運氣或許能有好的收穫。若你對TMAX有更多的了解與詮釋,也歡迎回覆分享給眾車友認識知道。
---
我其實在批踢踢有簡單發過二代TMAX的心得文,這裡還是來引用一下:
二手價+設計+速度+路權+操控+稅金+實用性=二代TMAX 500
祝各位都找到喜歡的車囉
光是努力分享文章的用心,就應該給你按讚
這台買來日常代步用,很適合
感謝分享
可以再提供購買日本2手車的資訊。
男人在自己的人生中,將自己的信念貫徹始終。 不是很帥嗎!
感續分享~~~~~~~~~~~~~~~~~~~~~~~~~
看到背景好熟悉,想不到是鄰居啊!
老車不死,樣樣經典的設計。
整篇看下來⋯

其實讓我最注意到一點的是⋯

手把上那兩個「露天」煞車油油壺的外觀!

二十多年了,

沒有氧化腐蝕斑!

沒有氧化腐蝕斑!

沒有氧化腐蝕斑!

只有掉漆一些⋯

反觀台灣一些所謂「大廠」出產的機車,

大多一年過後就已經斑斑駁駁長一堆腐蝕氧化斑!

台灣一些廠家生產的品質由此可見一般。
2000年TMAX500先發表雙缸大羊計劃
而HONDA也有在計劃雙缸400大羊
但因排氣量輸TMAX,所以將SliverWing擴缸到582cc
並且比TMAX早一年於2000年上市,SliverWing600
SUZUKI也在2002年發表排氣量更大的Burgman650

TMAX從2001年上市至今2025年共有九代
在維基百科有很詳細的介紹:山葉TMAX
讓我想到大學時的馬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