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Sony 繼 2022 年在台灣正式發表 INZONE 電競耳機系列新品後,在 2023 年又再次跨界推出全新首款 4K 電競顯示螢幕 INZONE M9,承襲 Sony 本家深厚的影像處理技術,Sony INZONE M9 具備 27 吋主流尺寸,並擁有與 BRAVIA 系列相同的全陣列式背光技術、超過 95% DCI-P3 色域覆蓋率、DisplayHDR 600 最高峰值亮度、144Hz 螢幕更新率與 1ms 螢幕反應時間等規格,當然身為 Sony 自家的產品,這款 INZONE M9 當然也能完美適用於 PlayStation 5 的連接,讓玩家們能透過最佳化 HDR 設定自動對應色調,並支援自動畫質對應模式。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Sony INZONE M9 為 27 吋四面窄邊框設計 IPS 等級顯示螢幕,為全陣列直下背光技術,螢幕解析度最高為 4K UHD 3840 X 2160,螢幕也具備防眩光塗層,並獲得德國萊茵認證低藍光與抗閃爍功能。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M9 的機身背蓋為白黑配色,維持 INZONE 系列產品的基本配色,當然也可以完全連接到 PlayStation 的基本配色,除了使用原廠配上的支架外,Sony 也進行 VESA 壁掛孔的配置,讓使用者可以進行壁掛擺放。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機背上方的散熱孔也搭載背光條裝置,可透過顯示器內建的選單設定 13 種不同的顏色,為使用者帶來不同的遊戲氛圍,不過個人認為以現在市售主打電競的顯示螢幕,大多採用 RGB 燈光設計且能針對不同遊戲內容來改變燈光顏色與效果,這樣較為簡約的燈光設計,能獲得多少玩家們的喜愛也滿值得觀察。

三角支架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可調式結構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線材管理孔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獨特的三角支架設計算是 INZONE M9 的另外一個賣點,與螢幕連接使用金屬材質的快拆板,並具備可調整顯示器高度與傾斜角度的可調式結構,支架中間的孔洞則為線材管理使用,包含各式連接線與電源連接線都可以使用,算是這類型顯示器的基本結構配置。

最低高度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最高高度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最大後傾角度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最大前頃角度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這邊也提供給各位關於 INZONE M9 的最高與最低的高度調整,以及前頃與後仰的最大角度,最大的調整高度為 70mm、傾斜範圍則為 0°- +20°,基本上玩家們可以依照平常的瀏覽習慣進行調整,且無段式的調整結構,我自己覺得也是相當不錯的機能設計,在使用上有較多的彈性。

I/O 埠配置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電源輸入孔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快拆板卡扣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INZONE M9 搭載 DisplayPort 1.4、HDMI 2.1 x2、USB Type-C x1 (DP替代模式,上行)、USB Type-B x1 (上行)、USB Type-A x3 (下行),以及 3.5mm 耳機輸出插孔等 I/O 埠配置,這邊要特別注意的是,DP 1.4 支援 24Hz-144Hz 螢幕更新率,而兩組 HDMI 2.1 則僅支援 24Hz-120Hz 螢幕更新率,至於 DP 1.4 則相容 Adaptive-Sync、NVIDIA G-SYNC,而 HDMI 2.1 則相容於 VLLM 可變更新率技術。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在機背的左下方則可以看到電源啓閉按鈕,以及上方的五向控制搖桿。

主選單與快速功能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畫質模式選項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遊戲輔助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畫質調整選單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分區背光控制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色溫選項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長寬比選項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只要輕按五向控制搖桿後,就可以在畫面右下角看到控制選單,這與大多數的顯示器採用相同的設計,而 INZONE M9 的快速功能選項分別為影像模式(上)、遊戲輔助(下)、輸入選擇(左)與其它選單(右),其它選單則包含畫質模式、遊戲輔助、畫質調整、輸入選擇、USB 集線器、音訊、個人化、OSD 目錄與其它等主要選項。畫質模式的預設模式則具備標準、FPS 遊戲、電影、遊戲 1 與遊戲 2 共五種模式,特別的遊戲輔助選單中,則可讓使用者開啟十字瞄準線、定時器、影格率計數器、Adaptive Sync、反應時間與暗部等化器等功能選項。

如果預設的影像模式還是無法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就可以進入畫質調整選項,內包含亮度、對比、銳利度、伽瑪、分區背光控制、色調、飽和度、色溫與螢幕長寬比等選項,使用者可以針對個人瀏覽使用習慣進行調整,但要注意的是畫質調整是針對所有當下的影像模式進行細部調整,如果切換影像模式就會有所差異。

輸入選擇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USB 集線器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音量調整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個人化電源 LED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背光燈顏色選項(一)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背光燈顏色選項(二)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輸入選擇則是相對應顯示器後方的 I/O 埠,當然使用者也可開啟自動選擇功能來自動判定,而 INZONE M9 則具備自動 USB 集線器切換器,簡單的說就是你可以透過連接到顯示器的單個鍵盤、滑鼠與耳機,來控制一樣連接到顯示器上的兩台 PC 裝置,例如:桌機與筆記型電腦,這個功能也是相當方便,這樣就不用特別準備兩組周邊設備。INZONE M9 內建 2W 輸出功率的喇叭,在音訊調整選單中僅能針對音量大小進行調整,而在個人化選單中,則可開啟或關閉電源 LED 指示燈,也可選擇背光燈顏色,包含紅色、橙色、黃色、黃綠色共 13 種顏色可供選擇。

OSD 目錄語言調整選項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選單透明度調整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OSD 逾時設定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節能模式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最後則可以看到 OSD 目錄的相關功能選項,包括語言、透明度與逾時時間設定(最大 60 秒),這邊要說一下雖然支援繁體中文,但有些用詞還是需要調整,例如顏色用詞、幅率計數器等,而在其他功能選單中,則隱藏了節能模式功能,如果要設定的話要記得是位於這個地方。

INZONE HUB PC 顯示設定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裝置設定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系統軟體更新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除了透過顯示器內建的設定選單進行影像模式、音效等選項設定調整外,如果是使用 PC 或筆電的使用者也建議各位可以下載專屬的 INZONE Hub PC 軟體,除包含顯示器所有的設定選項外,也可針對顯示器進行韌體的更新,使用上也會更為直覺簡單。 

遊戲 1 影像模式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標準影像模式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FPS 遊戲影像模式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劇院影像模式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遊戲 2 影像模式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透過 4K 靜態照片來跟各位分享一下預設的五種影像模式,INZONE M9 的預設影像模式為『遊戲 1』,可以看到相比與標準影像模式,在亮度與色彩飽和度上較為突出但按部細節較沒有那麼明顯,而『FPS 遊戲』影像模式的亮度則是五種模式中最亮的一個,『劇院』影像模式則會增強暗部細節與對比度,色彩的飽和度雖然會調低,但層次感覺為豐富,至於『遊戲 2』影像模式則是我覺得畫面與色彩等各細節表現最為均衡的一種,雖說還是要看每個人的觀看習慣,我自己則比較喜歡這種。

遊戲1影像模式色域測試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標準影像模式色域測試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FPS 遊戲影像模式色域測試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劇院影像模式色域測試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遊戲2影像模式色域測試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這邊我也實際使用 X-rite iDisplay Pro 專業校色儀進行內建五種影像模式的顯示色域覆蓋範圍測試:

『遊戲1』影像模式 - 99.8% sRGB83.2% Adobe RGB92.1 % DCI-P3 色域覆蓋範圍
『標準』影像模式 - 99.6% sRGB80.5% Adobe RGB90.8 % DCI-P3 色域覆蓋範圍『FPS 遊戲』影像模式 - 99.8% sRGB81.7% Adobe RGB89.5 % DCI-P3 色域覆蓋範圍『劇院』影像模式 - 99.7% sRGB81.5% Adobe RGB91.3 % DCI-P3 色域覆蓋範圍
『遊戲2』影像模式 - 99.8% sRGB77.8% Adobe RGB87.1 % DCI-P3 色域覆蓋範圍

4K 畫質體驗(一)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4K 畫質體驗(二)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4K 畫質體驗(三)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4K 畫質體驗(四)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4K 畫質體驗(五)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有著 Sony 成名已久的影像處理技術加持,INZONE M9 在畫質的細緻度、亮暗細節對比與色彩表現上都相當有水準,以原生的 4K 靜態照片就可以看到,在畫面各部細節表現上相當精細,色彩的飽和度與層次都相當出色,亮暗部細節也相當明顯,亮部沒有過曝的情況,暗部畫面細節也不會出現黑成一片的情況,整體的畫質表現算是相當自然,長時間觀看下也不會有疲勞的疑慮。

《蜘蛛人:無家日》4K 電影片段(一)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蜘蛛人:無家日》4K 電影片段(二)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蜘蛛人:無家日》4K 電影片段(三)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NETFLIX《大衛艾登堡:自然本色》4K 影片片段(一)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NETFLIX《大衛艾登堡:自然本色》4K 影片片段(二)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NETFLIX《大衛艾登堡:自然本色》4K 影片片段(二)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這邊我也選擇《蜘蛛人:無家日》與 NETFLIX 的《大衛艾登堡:自然本色》4K 影片來進行影音娛樂的體驗,在畫質與色彩的表現上,INZONE M9 具備 DisplayHDR 600 認證,擁有最高 600 尼特的高峰值亮度,在整體畫面的表現上是沒有太大的問題,尤其是亮暗對比度與細節表現上都在水準以上,比較可惜的是內建的 4W 總功率輸出的喇叭,在沒有特別配上音效模式的情況下,就顯得有點馬馬虎虎,因此比較建議各位可以搭配 INZONE 系列電競耳機,或是自己常用的耳機來搭配使用,抑或可用 3.5mm 耳機輸出外接音響設備來強化音效表現。

《電馭叛客 2077》遊戲畫面(一)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電馭叛客 2077》遊戲畫面(二)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電馭叛客 2077》遊戲畫面(三)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極地戰嚎 6》遊戲畫面(一)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極地戰嚎 6》遊戲畫面(二)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極地戰嚎 6》遊戲畫面(三)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遊戲體驗部份,我則先選擇《電馭叛客 2077》與《極地戰嚎 6》兩款射擊取向的遊戲,這邊我也特別將影像模式調整至『FPS 遊戲』模式,顯示器我則是採用 DP 連接埠與電腦進行連接,藉此獲得最高 144Hz 的畫面更新率,而螢幕反應時間選項我則是設定在加快模式,這對於 FPS 射擊類型遊戲來說,是相當重要的設定,因為在遊戲的過程中並沒有感受到延遲的情況,遊戲畫面的流暢度相當不錯,也未出現明顯的畫面撕裂,至於 FPS 遊戲最重要的聲音定位表現上,我則是搭配 INZONE H9 電競耳機來使用,否則光是靠顯示器內建的喇叭是有點不太足夠。

如果各位是 FPS 射擊類型遊戲的新手或苦手,建議各位也可以開啟顯示器內建的十字準星輔助功能,並選擇自己習慣的準星樣式,搭配遊戲內的準星系統,也能確實的提升命中率,我自己覺得是有點太 OP 啦~

《F1 22》遊戲畫面(一)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F1 22》遊戲畫面(二)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F1 22》遊戲畫面(三)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最後的生還者 Part1》遊戲畫面(一)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最後的生還者 Part1》遊戲畫面(二)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最後的生還者 Part1》遊戲畫面(三)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另外我也選擇《F1 22》賽車類型遊戲,以及《最後的生還者 Part.1》動作 RPG 類型遊戲來進行遊戲的體驗,在高速移動類型的賽車遊戲中,不難發現 INZONE M9 在動態畫面流暢度的處理上也是相當出色,即便螢幕翻拍可能不太能表現出動態畫面流暢的效果,但實際的體驗上確實不會出現明顯的殘影或畫面撕裂的情況。而在《最後的生還者 Part.1》的遊戲中,則可以看到畫面的精細度表現,以及亮暗對比度的細節都相當明顯,這邊我也是建議像是賽車或運動類型的遊戲,可以開啟『FPS 遊戲』影像模式,而像 RPG 類型的遊戲則可以開啟『遊戲 2』影像模式,來獲取更真實的遊戲畫面細節。

PS5 最佳化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調整 HDR 1/3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調整 HDR 2/3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調整 HDR 3/3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戰神:諸神黃昏》遊戲畫面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如果家中有 PS5 的使用者,也可透過 HDMI 來連接 INZONE M9 顯示器,初次開機後 M9 就會自動針對 PS5 進行 AutoHDR Mapping 最佳化,當然也提供三個步驟的手動調整,而當 PS5 所顯示的影音內容不同時,M9 也會自動進行畫質調整,像是遊戲影像模式與劇院影像模式間的切換。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身為 Sony 旗下首款 4K 電競顯示螢幕,INZONE M9 確實延續了 INZONE 電競系列產品的外觀設計,以黑白為主的配色能與目前市售的電競周邊做出明顯的區別,搭配低調簡約的顯示背光燈條,雖增添些許的電競元素,但個人還是希望燈光顏色與效果能因應不同的遊戲內容來自動調整,相信以 Sony 的技術應該也是不難辦到。完整的 I/O 配置、全陣列式背光技術,搭配可說是目前市售頂規的功能規格,再加上對於自家 PlayStation 5 次世代遊戲主機的 AutoHDR Mapping 及自動畫質調整,還有我自己很喜歡的 USB 集線器切換功能,讓這款 INZONE M9 的泛用性可以說是相當廣泛,即便沒有用於遊戲體驗,做為影音娛樂或是專業創作者的顯示螢幕,也是相當合適的選擇。

而雖然內建喇叭或音效技術對於顯示器來說並非是那麼重要的規格或功能,但我覺得以 Sony 自有的聲學技術,要為電競顯示器的音效進行大改造並非難事,這樣也能與市售的電競顯示器做出更明顯的差異,也能更近一步的吸引玩家們的目光。

▋福利社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Sony INZONE M9 4K 電競螢幕試用|再度跨界能否成為遊戲玩家逸品?
接下來就是等Sony出鍵盤跟滑鼠了...
changkev
微軟大陸周邊team 都被砍光了, Sony 可以直接接收, 哈哈
功能齊全
畫質一等一 很優秀
好的螢幕可以減少視覺疲勞
功能強大,
但小了點><
可以考慮出個電競全家餐。
SONY也加入電競產業囉,過去SONY總是以PS系列與任天堂廝殺。
想不到現也來分蝕電競市場,不過這款螢幕視乎少了SONY影子,只能是一般般的電競螢幕。
我猜應該也是代工貼牌就上市的臨時產品吧
米副手機同一個MD?

御用?多多利用?

嘴唇性感
這款電競螢幕似乎沒有太多SONY的特色只能算是普通的電競螢幕吧
索尼的東西我是還蠻愛的

但27吋有點小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