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eilun wrote:
有…開放全線裝機且過..在基隆實現.(恕刪)
不是只新增6千餘E-tag?
比較起大多數(17:83=120萬:588萬).就算給它60萬
1.它消化的了嗎?
2.不停的濫用國道基金補貼短收.監察院.立委不管嗎?連沒車.沒駕照.有繳稅的也要付.
這樣對嗎?
3.個人認為.小惠拋出.102年無視民怨強行上路後.通行費必漲.06年+18年=24.百姓要被啃到2024.
蠻厲害的算法.難怪停損設在2012.起碼還可以百分百狂撈12年.前面6年反正已經有人付費裝機.
利息都賺到手軟........
4.國際上不是有NGO組織.評判各國執政清廉度? 把這整案拋給他們評估.如何? 反正眼下.官商都自覺良好.
千錯萬錯.百姓不支持的錯.那就訴諸國際公評.大家認為如何?
其實,我還蠻想辦的耶。
8年前去美國拜訪親人,坐友人的車上高速公路,
發現他們完全都不用減速不用開窗就可直接通過收費站,
貼在照後鏡後方既不干擾視線也不用更換電池,
當時很羨慕他們的科技進步能運用在日常生活,
現在台灣終於也可以享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了。
我想應該很多人都很期待e-tag全面開放吧?
龐大裝機潮應該會在開放後立刻出現。
之前的e通機最大的問題可能就在
體積過大阻擋視線妨礙其它導航產品裝設,
還有要常常更換電池很麻煩...扣款容易失敗,
一開始高速公路只開放一線車道,經常看到e通機的車主大排長龍
等著通過ETC車道,普通車道卻空空如也,
所以導致當時便利性並不比回數票佳,申辦熱潮當然就不會湧現。
e-tag把這些問題排除後,應該想不到什麼理由去排斥它所帶來的便利吧。
lukwama wrote:
使用率低的原因應該是他還沒全面開放申裝,並不是因為糾紛吧,
多數的人想裝都沒門路,申辦點也還沒全開放,
少數人有資格,擠破頭搶著裝所以才產生糾紛。
...(恕刪)
資格啊~很有趣的觀察點
不過目前 e-tag 申辦有限制的資格,也只是車子必須設籍在基隆這一項
單就區域來看,基隆也沒發生擠破頭搶著裝...何況現在也只能在特定遠通門市申裝
e-tag 現在有許多申裝的疑慮
1.裝設的車輛,若有貼前擋隔熱紙,則該隔熱紙必須通過檢測之後,合格,才能貼在前擋
若不合格,則必須貼在車前大燈殼外.....
試問,是隔熱紙該相容於e-tag,還是e-tag該相容於既有隔熱紙?
另,e-tag貼於車外(車燈),若因故毀損或功能出問題,是要車主自行負責,再申辦另一個e-tag...就要錢了
2.儲值
這就比較好玩了
除非在遠通門市,否則儲值一率要手續費...ok 畢竟服務業,使用者付費
但...要查詢剩餘儲值額度這個有問題了
目前查詢管道為 1.便利商店2.上網3.手機app
試問,家裡沒網路,附近沒便利商店的人....怎麼辦
當然,凡事總有替代方案,只是說啊,
明明是要讓大家更便利的措施,怎麼會越搞越複雜呢?
ETC or e-tag 絕對是很好的措施與制度
但,執行單位的效率低落,而監督機關又枉顧民意
難道就這樣甘願任人宰割嗎?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