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貼 ETAG 照樣可以扣款,我幹麻裝? (5/29持續更新)


snoopy6713 wrote:
有喔這幾天新聞有撥警...車被撞爛了.....(恕刪)


如果是我的車......找回堆廢鐵?...

sihsiao wrote:
如果是我的車......找回堆廢鐵?

是歹徒逃跑過程中
撞到電線桿
車頭整個凹進去
理論上可以找歹徒求償
不過有幾個人敢這樣做呢
男人有錢就會變壞,女人變壞就會有錢。

snoopy6713 wrote:
是歹徒逃跑過程中撞到...(恕刪)


如果是車牌汙損無法辨識,叫警察抓?!
然後發生事故,算誰的?
您好,
這部份看來您了解他的轉換過程只是不知道他需要的時間
簡單的說

1.ccd (或是相關影像擷取) 拍攝影像;進行 ADC 處理
2.DSP , 包含 SHARPNESS 等執行; 進行判斷
3.回存; 包含辨識資料 / 影像回存

用比較通俗的講法,就和數位相機拍照一樣,我拍攝一張照片從按下到存到 FLASH
應該一秒是足夠的(請注意 Flash 的 access 時間已經包含),並且用大型電腦,
甚至只用 pc 速度應該會快, 因為他有 DDR 為暫存,不用立刻寫入硬碟;這個動
作等餘包含了上面描述的 1.3. 只差 dsp 的時間

而 DSP 的時間請看中間每張處理

比較通俗看就假設是 0.25 秒.(這還是電腦判斷,如果設計專用的 ASIC 會更快)

所以整個處理一張的時間我們用整數來估算1秒好了, 算了2秒, 這應該可以看成
概略時間至於,需要拍幾張,我要找點資料

最後請注意.因為有 BUFFER 的關係, 不需要太頻繁的硬碟讀寫;然後以一張 JPG
+ 辨識的資料(看照片大小,這邊無法確認);現在硬碟都是 T 等級.加上這種系統都
是磁碟陣列.問題是不大的

不知道這樣是否回答了您的問題

ShangLai wrote:
由這個例子來看,車牌辨識應該有速度上的問題,雖說dsp判別完不用多久,不過影像處理要時間、ad轉換也要時間,資料儲存也要時間(影像的資料量應該遠大於etag的資料量),又有辨識度的問題(颳風下雨天應該辨識度會下降,夜間的辨識度應該也會下降),所以車牌辨識比較適合做為備用系統,用來比對etag偵測失敗的車子。

若是只有用車牌辨識系統,那每天數十萬輛車的影像,光是儲存就耗不少時間了,更何況其他的資料處理時間? 到時政府可能又要補助遠通更新設備.......(恕刪)

yenchee wrote:
...
說穿了, 一開始車牌辨識就一直存在, 不管是過去現在或未來
除非將來遠通取消一車一機, 只看etag扣款
不然車牌辨識一樣會有, 既然一直都有, etag根本是多出來的東西
那個優惠不優惠和成本無關, 事實上etag成本更高
因為etag感應完還是要做車牌辨識, 不然如何知道移機了?
...


在這舉個小例子,海關如何知道這個貨櫃有走私? 除了有人密報,就是靠抽檢,我想海關應該不會吃飽沒事逐樣檢查吧!

同樣的,若etag感應成功了,會不會再做車牌辨識? 我個人認為應該不會,除非遠通真的想知道是否有人違反一車一樣的原則,但這樣也不須要逐車做車牌辨識,抽檢即可。不然以遠通這種鳥設備,逐車做車牌辨識,在利用率超過90%的情況下,肯定不勝負荷。

如果是抽檢,那etag仍有雙保險與成本較低的優勢。

順道問一下,有沒有人車上的e通機在未變更使用車輛前拿到別台車上使用而被罰錢的? 若沒有,我想就是沒在抓這件事。

yenchee wrote:
請問你要如何解識, etag偵測必需綁申請車輛? 他是如何知道真的貼在那輛車上?

如果用的是車牌辨識系統, 那車牌系統就不是備用系統
而etag偵測的成本是車牌辨識+etag偵測, 實際上更高


etag與e通機要綁申請車輛,應是為了收錢方便,若偵測失敗,還可以啟用車牌辨識。至於etag的偵測成本,只要後來的車牌辨識只在etag偵測失效時才啟用,那etag的成本就低多了(車牌辨識太花時間)。
有沒有人研究過國外ETC都是僅使用車牌辨識或是併同使用OBU或eTag方式呢?
怎麼沒人要求遠通不要限制一車一eTag的方式而是多車可以使用同張eTag呢?

ShangLai wrote:
etag與e通機要綁申請車輛,應是為了收錢方便,若偵測失敗,還可以啟用車牌辨識。至於etag的偵測成本,只要後來的車牌辨識只在etag偵測失效時才啟用,那etag的成本就低多了(車牌辨識太花時間)。


你要不要做個調查,有沒有人OBU拿去別台試過? 應該有很多例子是有抓到
如果是抽檢, 比例也太高了一點

另外你一直在提車牌辨識太花時間, 有任何依據嗎?
以現在的平行處理技術加上叢集運算, 我實在不覺得會花什麼時間
現在的電腦其實已經快到不像話了

黑驢 wrote:
這部份看來您了解他的轉換過程只是不知道他需要的時間
簡單的說

1.ccd (或是相關影像擷取) 拍攝影像;進行 ADC 處理
2.DSP , 包含 SHARPNESS 等執行; 進行判斷
3.回存; 包含辨識資料 / 影像回存

用比較通俗的講法,就和數位相機拍照一樣,我拍攝一張照片從按下到存到 FLASH
應該一秒是足夠的(請注意 Flash 的 access 時間已經包含),並且用大型電腦,
甚至只用 pc 速度應該會快, 因為他有 DDR 為暫存,不用立刻寫入硬碟;這個動
作等餘包含了上面描述的 1.3. 只差 dsp 的時間

而 DSP 的時間請看中間每張處理

比較通俗看就假設是 0.25 秒.(這還是電腦判斷,如果設計專用的 ASIC 會更快)

所以整個處理一張的時間我們用整數來估算1秒好了, 算了2秒, 這應該可以看成
概略時間至於,需要拍幾張,我要找點資料

最後請注意.因為有 BUFFER 的關係, 不需要太頻繁的硬碟讀寫;然後以一張 JPG
+ 辨識的資料(看照片大小,這邊無法確認);現在硬碟都是 T 等級.加上這種系統都
是磁碟陣列.問題是不大的

不知道這樣是否回答了您的問題


基本上,說pc會快過大型電腦,這點我不相信,除非你說的大型電腦是由網路cluster組成,而且網路速度又不快時才有可能。不過大型電腦應該遠通用不起,這點就忽略不計。

首先,車牌辨識的過程有拍照、儲存、ad轉換、dsp、比對資料庫、結果存檔,而etag的過程中就只有reader與tag之間的talk,成功後就直接比對資料庫,這兩者的速度應該就有好幾個order上的差距了。

更何況,若車牌辨識時回報此次辨識成功率不高(dsp應可判別這次的辨識成功率),那就要動用人工辨識了。若當真要全車牌辨識,幾十萬車中只要有1%的case被回報failure過高,那就必須人工辨識幾千台車.......先不論人力,光是時間成本就不知多少了。

再來,計程收費開始時,不論是匝道感應,或是交流道間感應,肯定不會像現在的收費站一樣,給它蓋個屋頂,那颳風下雨起霧天色暗,車牌辨識系統的failure rate就會上升,那豈不搞死人? 反觀電子收費系統,不論是紅外線或是微波,受到天候的影響必定比較小(之前中華電就在二高上試過紅外線系統、德國也使用過etag系統,不良天候時failure rate都在1%以下),假設它的failure rate就是1%,那這1%(幾千輛)才會啟用車牌辨識,如果這1%中又有1%是車牌辨識failure過高,那只有幾十台而已,至少可以大大的減少人力成本。

要不是這樣,德、日二國工業實力多強,美國更強,還不是照樣在用ETC而不是純車牌辨識?

yenchee wrote:
你要不要做個調查,有沒有人OBU拿去別台試過? 應該有很多例子是有抓到
如果是抽檢, 比例也太高了一點

另外你一直在提車牌辨識太花時間, 有任何依據嗎?
以現在的平行處理技術加上叢集運算, 我實在不覺得會花什麼時間
現在的電腦其實已經快到不像話了


現在的電腦是快到不像話,但ad轉換的品質,雖有進步但沒電腦那麼快,還有,失敗就需要人工check,這個成本也要算入。更重要的是,天候影響極大。

另外,obu拿去別台車試,是有什麼罰則? 我目前沒聽說,就有請達人來釋疑了。至於有沒有"很多例子被抓到",這我不知道,至少我沒聽到過,你有聽到過嗎?

假設,若沒有罰則,那遠通何必要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