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貼 ETAG 照樣可以扣款,我幹麻裝? (5/29持續更新)


ShangLai wrote:
現在的問題就在,如何...(恕刪)


找出有問題的很簡單啊, 辨識不成的不就是有問題嗎?
只要多拍幾張, 通通辨識不成, 那錯的機率就很低很低
前頭有人提出資料了, 一張辨識的時間是250毫秒
所以失敗的時間一樣是250毫秒, 每一張辨識都可以獨立做
因此用平行運算不管是拍幾張辨識, 全部都失敗的時間一樣是250毫秒
有很久嗎?

yenchee wrote:
找出有問題的很簡單啊, 辨識不成的不就是有問題嗎?
只要多拍幾張, 通通辨識不成, 那錯的機率就很低很低


辨識不成不一定是問題(違法)車牌,辨識成功還是要看failure rate,也不一定正確。
車牌辨識只能鎖定很小的區域,在車速很快的情形下多拍幾張是有實際的困難,更別說
不同角度了,要多幾支照相機嗎?

還有,車牌辨識都是獨立問題,不需要提到平行計算,performance夠的主機就好了,
不然分散處理也行。不過想拿來做執法系統沒問題,做收費系統的根本問題不在這裡...
這部分我有意見

RF -> demo -> ecc

也就是說解完了微波信號比對完才知道是錯了;我可以認同只要 ECC 後是對
的.後來的結果就會是 100%正確.

但是~~

重點就在於前段. RF -> DEMO 這邊接收到的錯誤率會受到同頻段信號/金屬
等影響造成錯誤.所以系統收到錯誤就會再發 REQUEST , 然後 ETAG ACK, 高
的錯誤率就在這段!!而不是後面.我之前描述了.廠商保守估計是 90%.


我也非常仔細思考這部分,為什麼???我想到的就是遠通為了衝高使用率,只能
用免費的,而免費的使用 OBU 這種車上盒對遠通太虧了.所以只能使用 ETAG
這種型態因為COST 非常低!算過了 就算300萬台也花不到 5千萬(同樣請參考
前文),也可以先渡過被罰錢甚至因為違約可能取消資格

但是這種型態的 RFID 根本不適合這種應用!因為這等於是低功率的被動元件
.他接收到基地台發出的微波再感應出電流而送出信號.可想而知他的功率一
定非常非常低也極易受到干擾.短距離可以應用;這種 7~10M/高速 的就很容易
出問題.當然這是臆測.因為遠通無法正面給答案,所以只能臆測

請看一下.我週末很仔細的研究了一下各國系統. 美/德/新加坡(新加坡是全世
界第一個使用,附帶一提美國也有部分地區是用純車牌辨識).她們共同的特點
都是用車上盒.而車上盒有電池可以發出比較強的電流進而送出信號
.我認為這
是整個系統的關鍵

美國系統

德國系統

新加坡系統


對了.各國都有建類似屋頂,我相信台灣最後應該是跑不掉.,並且由這個趨勢來看.
這個 ETAG 使用 RF 如果最終硬要上然後要成功,換成 RF 型的 OBU. 大概是最
後解

ShangLai wrote:
首先,微波信號就如你所說,在彼此間talk時,會有error correction code
來確定傳來的信號是否有錯,因此有干擾沒關係,頂多辨識失敗,錯誤的結
果不會送出,送出的一定是正確結果。但車牌辨識系統不一樣,它沒有error
correction code! 也因此,若它辨識錯誤,它並不會知道,只會吐出一個資
料說這個辨識結果的error rate是多少。為了確定是否有認錯,這時就要啟
動人工辨識。當然,人工辨識的正確率不見得勝過機器,但有一點是機器比
不上的,那就是判定這個結果可不可信! 舉例來說,若機器辨認出來的車號
是AB-xxxx,但回報failure rate可能大於10%,這時人工辨識就要上場,若
這個工作人員左看右看都分不清那是B還是8,就會判定這次結果無效,這樣
就可以避免誤判而收錯了錢。

另外,etag的辨識成功率若只有90%,那是不合格的,不是說德國那邊測是
99%以上?

至於說備案勝過主案......除非遠通能更新到大型主機來處理車牌辨識,並
為每個攝影機蓋屋頂,否則這是不可能的。不過若是仿照日本那樣在匝道設
擋路桿來感應,那每種方法都可以。(恕刪)

上文我提的,美國使用車牌辨識的區域是有多支攝影機的(前後車牌都拍)
至於連結.剛剛手賤按太快.我找一下貼上來

twmi wrote:
辨識不成不一定是問題...(恕刪)
這篇漏掉了,您說的是對的事實上會根據流量(計算)來設定要拍幾張
以避免誤判

yenchee wrote:
找出有問題的很簡單啊...(恕刪)
黑驢 wrote:
...
重點就在於前段. RF -> DEMO 這邊接收到的錯誤率會受到同頻段信號/金屬
等影響造成錯誤.所以系統收到錯誤就會再發 REQUEST , 然後 ETAG ACK, 高
的錯誤率就在這段!!而不是後面.我之前描述了.廠商保守估計是 90%.

我也非常仔細思考這部分,為什麼???我想到的就是遠通為了衝高使用率,只能
用免費的,而免費的使用 OBU 這種車上盒對遠通太虧了.所以只能使用 ETAG
這種型態因為COST 非常低!算過了 就算300萬台也花不到 5千萬(同樣請參考
前文),也可以先渡過被罰錢甚至因為違約可能取消資格

但是這種型態的 RFID 根本不適合這種應用!因為這等於是低功率的被動元件
.他接收到基地台發出的微波再感應出電流而送出信號.可想而知他的功率一
定非常非常低也極易受到干擾.短距離可以應用;這種 7~10M/高速 的就很容易
出問題.當然這是臆測.因為遠通無法正面給答案,所以只能臆測

請看一下.我週末很仔細的研究了一下各國系統. 美/德/新加坡(新加坡是全世
界第一個使用,附帶一提美國也有部分地區是用純車牌辨識).她們共同的特點
都是用車上盒.而車上盒有電池可以發出比較強的電流進而送出信號.我認為這
是整個系統的關鍵


出錯沒關係,反正出錯可由ECC確認這個結果可不可信,不可信就進入備案.....
至於成功率,基本上我個人認為不到99%就是不合格,之前不是有人提出在德國試驗結果可達99%?

至於這種被動式RFID是否不適合,那就要看是否有別國使用過,而使用的結果如何來判斷了。
有人有這方面的資料嗎?

會使用這個系統,一定就是成本低,這點無庸置疑,但便宜一定不好嗎? 這我不認為,還是由數據說話吧!

另外,純車牌辨識的區域其車流量如何? 是否需要人工辨識? 這方面有人有否資料? 如果純車牌辨識可行,為何世界各國多不採用? 是有何原因?
真相大白囉~原來 ETC 系統總體正常只有 95%的正確率(德國還是用不同技術)...
沒想到答案還是在遠通的網頁找到的至於 99.98% 那是遠通自己號稱的.對於這
家公司的誠信~大家自己來評斷...

我個人還是覺得貼片系統沒這麼理想(不是因為便宜,是看不到有人使用)

99.98% 是遠通自己號稱

所以我們又可以超美趕德了

PS1:然後由這篇的計算來看.我第一次算錯誤率應該是對的.我之前是用 A技術/B
技術同時判斷然後最後的結果 AND 起來, 所以我用 A*B; (看結果是同時判別)

PS2:網兄指導是用 A+(100%-A正確率)*B; 也正確.因為數學上是A判斷錯了由B
來補上,但是這非 ETC 系統的建構方式

PS3:德國是用雷射掃瞄(有點像測速槍吧,我看介紹是這種感覺)
Laser Speed Enforcement

ShangLai wrote:
出錯沒關係,反正出錯...(恕刪)
轉載一下"看不爽論壇"楊昕格主所條列的拒用理由, 轉載請便, 但請附上出處既可!

拒用 eTag 的12個理由

這幾天台灣又陷入ETC大戰,在開始討論這問題之前,先輕鬆一下來看看澳洲雪梨 E-way系統,開頭的圖片請注意看他的右手臂,看到了嗎?那個是機車用版本,有趣的安裝位置,真的可以這樣玩嗎?這可是官方套件的其中一種標準安裝位置,
另外像是安裝在機車油箱上等位置都可,安裝彈性度相當大。但這要是在台灣,肯定會被罵的半死,因為竟然敢向機車收費。

E-way 這個tag是內含電池,所以有沒有扣款可以由他發出的聲音來辨別,電池是無法自行更換,因為只有發送訊號才耗電,號稱可以使用上十年以上,但是用到沒電或扣款失敗,只需要先打一通電話告知系統業者,之後有空在去他們那邊檢驗,要是有問題會再換一個新的給你 ,不像台灣都是消費者的錯,過保固期來要自己買一個。

現在回頭來看看這次E-Tag所引起的爭議有哪些:

1. 首先先哀悼一下當初被幹掉的宏碁、台灣宇通兩個團隊,兩家都是採用RFID,也就是這次E-tag用的通訊模式,反倒是遠通電使用紅外線,現在是怎麼回事,竟然使用起失敗者的系統RFID,真不知道當初高公局是怎麼評分,保安,可以這樣嗎?優勝者放棄自己的系統,使用失敗者的系統,這中間沒有問題嗎?也許我們可以問一下現任財政部長的劉憶如意見,根據以下這篇新聞,當時擔任立委的劉憶如翻出來的資料,其實第一名是宏碁。
2. 超誇張的黏貼位置限制:全世界的車用收費系統在安全的考量下都是建議放在車內後照鏡附近,從駕駛座的位置不會看到這個裝置的存在,其目的就在於將整個視野留給駕駛 ,避免擋住駕駛視線,造成行車安全的危害。反觀E-tag竟然嚴格要求貼在副駕駛座前面,既不能往上移,也不能往下移,還要離A柱一段距離,這不擺明了硬要遮住駕駛右邊特定範圍的視線,再加上台灣道路狹小,機車,行人等混雜,遠一點的人車可能就這樣被遮住,出事情不知道誰要負責?向日本還有一些國家甚至授權車商直接生產的時候就整合到後照鏡的背面,這不是更美觀安全。


3. 搶錢的E-tag申裝費用225元:tag真的有225元的價值嗎?我們來比較安全性等級相同(晶片約略同價),封裝成本比OK綁更貴的悠遊卡, 悠遊卡採用的是mifare系統,封裝成最貴的鑰匙圈零售價也不過18元。所以悠遊卡免費提供,押金100,全世界其他系統多也是免費,或提供同等直通行費,就算加讓人工登錄的成本,E-tag申裝費用也不該超過100塊,現在為了提升申裝率,避免罰錢,竟然開出225的天價,來強迫大家提前買單,這樣對嗎?
4. 超短的三年保固期:現在新車都四年保固以上,E-tag這個車用裝置,這個理論上是與車同壽的裝置,竟然只有三年保固,更不用說其他國家免費提供的還永久保固,反而這個全世界最貴的系統只有三年,這樣合理嗎?
5. 超貴的扣款比率:車輛每次通過收費站就跟政府收3.4元,請參考我的前文。真不知道計程收費之後他打算抽多少比例,真的是國庫大失血,超級吸血蟲阿。
6. 儲值還要代收費用:先存錢給你生利息,這邊你就賺了不少,還敢收代收費用!有沒有看到悠遊卡不用錢。參考一下國外都是信用卡掛帳直接扣。誰像你這麼不方便,要用信用卡還只能用遠銀,限制還真多,收費還真敢。
7. 依照BOT的原始合約,遠通在兩年前就不斷的違約,政府早該罰n次錢,取消遠通繼續營運的資格,他到底做什麼事,可以這樣屹立不搖,一毛錢都沒罰,這中間沒有鬼才奇怪。
8. 政府不願說的真相:五楊高架穿過泰山收費站並沒有收費站,明年五楊高架完成之時,就是高速公路依里程收費的時候,但還有一年的時間,換廠商其實還很充裕,老實說現在的e-tag免費只是裝裝樣子,現在不換,一年後政府只有開天窗不收費,還是任由遠通予取予求,甚至更進一步的提高扣款比率。
9. 台鐵電子票證都可以刷悠遊卡、台灣智慧卡、高雄捷運卡以及遠通電收ETC卡,誰說只有一家生存的空間 :台灣還是電子王國,一狗票的上市上櫃的電子公司都能做該系統,而遠通有比這些公司厲害嗎?可能有一項能力是全台最強的吧。
10. E-tag系統真的是建置完成嗎?參考這篇etag放在家裡也可以正確扣款(38元),很顯然的只有台北基隆這邊已經建置完成,其他地方還未上線,以他的效率,真佩服高公局敢相信明年高速公路全面計程收費他可以來得及完成。專業的東西還是留給專業的公司去做吧。
11. 回數票竟然沒有配合E-tag上路開始回收!正常來說,申請E-tag同時,E-tag廠商就要同步回收 回數票,不然到時候駕駛因為有回數票要先用掉,結果車上的E-tag被隔壁車道感測器同步扣款,消費者被迫繳了兩次費用。一定會出現一大堆紛爭,現在沒出事有兩個可能,一個是如同第10點根本還沒建置完成。另一個就是功率調的很小,反正沒扣到可以處罰駕駛,增加收入。跟國外不一樣,國外是扣不到錢要罰廠商,除非廠商證明消費者取下裝置等故意行為。
12. E-tag 安裝完畢,沒有地方可以驗證是否可以正常工作:別以為直接上高速公路過收費站就可以驗證,請參考etag放在家裡也可以正確扣款,參考一下這家位於中大育成中心的廠商,為了展示他家的系統,在龍潭賽車場架設的Demo 系統。遠通難道你不能找一個場地來架設接收系統,讓大家檢測貼上去的E-tag是否正常工作。
13. 算了,輕輕鬆鬆就破11條,這系統還能用嗎?如果大家回應熱烈,我在來加碼繼續寫好了。回應太熱烈了,先追加一條。
babybike wrote:
這幾天台灣又陷入ETC大戰,在開始討論這問題之前,先輕鬆一下來看看澳洲雪梨 E-way系統,開頭的圖片請注意看他的右手臂,看到了嗎?那個是機車用版本,有趣的安裝位置,真的可以這樣玩嗎?這可是官方套件的其中一種標準安裝位置,
另外像是安裝在機車油箱上等位置都可,安裝彈性度相當大。但這要是在台灣,肯定會被罵的半死,因為竟然敢向機車收費。

這台機器消費者使用需要錢買嗎? 之前OBU為人詬病的是要花錢買OBU且又大又醜...
再者為何澳洲沒有採用車牌辨識系統即可呢??

babybike wrote:
E-way 這個tag是內含電池,所以有沒有扣款可以由他發出的聲音來辨別,電池是無法自行更換,因為只有發送訊號才耗電,號稱可以使用上十年以上,但是用到沒電或扣款失敗,只需要先打一通電話告知系統業者,之後有空在去他們那邊檢驗,要是有問題會再換一個新的給你 ,不像台灣都是消費者的錯,過保固期來要自己買一個。

若只能到他們那邊檢驗...相信在台灣又如同現行的OBU會被罵慘說為何只能在遠通的點才能檢修...
建構一個系統,有成本的考量/環境的考量(氣候/地理)/流量的考量;這
是遠通必須說明的,不是你我像挖弊案般找答案;為什麼澳洲不用車牌
辨識,我也可以反駁,那為什麼德國要用雷射掃瞄類似的車牌掃描技術而
不用 RF?這牽扯很廣,無解的

但是~~

我們已經有了先例,我們可以用全民體驗的車牌辨識.為什麼要用這些
多出來東西(貼啊裝啊的).遠通說人工成本考量,這是遠通做生意的問
題~不應該造成消費者的不便

ps:同樣的貼文描述過.美國的 OBU 是採押金的制度.如果 OBU 壞掉
換新.但是如果 OBU 遺失就要付 30美金; 但是基本上就是免費的.

無樂不做天行者 wrote:
這台機器消費者使用需要錢買嗎? 之前OBU為人詬病的是要花錢買OBU且又大又醜...
再者為何澳洲沒有採用車牌辨識系統即可呢?? (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