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srake wrote:
我不也說了嗎從雙北上...(恕刪)


雙北上雙北下加重費率...

Good idea!

但你確定這樣不會造成其他路段更塞嗎?

如果政府真的夠魄力...

像新加坡那樣增加購車跟開車的成本豈不是更能有效改善塞車問題?

台灣?

呵呵...

算了吧~~

mr335ci wrote:
雙北上雙北下加重費率...(恕刪)


如果雙北的人願意繞遠路從桃園上交流道~ 當然ok

但只會花更多時間,此不也增加改搭大眾運輸的機率。


有些國家進特定城市是需要付一筆錢的、有些國家買車前要有車位證明,

這些都是一些可行的政策。

比如:在都市買車需要有車位,房價已很高又要另外付筆費用在車位上,

不就有機會讓一些人轉至周遭鄉鎮買房,又或讓買車的意願降低,

而多利用大眾運輸系統,如此也能夠有機率的分散一窩蜂的往都市鑽。


同理一樣,車流量大的路段若類似區域上下交流道,讓其費用比其他路段增加,不也就有機會減少塞車機會。

所以,讓全部用路人平均費用是不合理的,應該要讓部份易塞車路段費用提昇、其他路段減低才合理。


不也可以有機率的達到車流分散的機會。


mr335ci wrote:
我同意你的說法!

況且"如果"真的多數人為了省那十幾二十塊...

都轉往一般道路...

都會區塞車狀況難道不會更嚴重嗎?

塞車難道不會造成油耗跟污染嗎?

不要以為收費方式改變就能造成交通多大的改善...

整天在吵說要公平的人不知道有沒有思考過這些問題?

btw,我上下班一定得走國道!

就算全程收費我也照走不誤...

塞車不見得一定是車流量的問題...

我個人認為龜車跟白目駕駛才是造成交通堵塞的主因吧~~



我同意龜車是造成堵塞的原因,但不是主因。

每回去桃園以北出差,從中壢就開始一堆車進來,到桃園或林口時又一堆車出去;

然後到三重又一堆車進來,不過因有18標關係,的確達到分流效果,有好一點點。

二高一到中和,一堆車進來然後又堵塞,過新店後才好一點。

我常覺得納悶,中和、板橋‧‧等竟然都用同一匝道,沒做到有效分流效果。

原始設計規劃就出現問題。

中港交流道也有異曲同工效果,一堆車往中港交流道擠進擠出,只是現在好一點,

還有五權路可分流,然後五權有接快速道路,能分流中港交流道一些。

新竹段也妙了,

會塞的往往就只有上下班時段。

二高與一高交會處後就是竹科交流道,過去寶山交流道至竹科這段路沒開通時,

大家全擠在二高一高系統交流道這邊,現在開通了,就做到分流效果,至少比以前好不少。

但上班期間一高南下路段很塞(下班則北上),原因就在於沒啥替代道路,沒有高架道路做分流,

所以全擠在那邊。

而這就是一般小都會預算太少,無法建替代道路的問題。就算全面收費,此路段還是一樣塞,

因為根本沒有大眾運輸工具可做選擇,也沒有替代道路選擇。

所以,資源全集中在台北,以台北觀天下的政府,非常令人不滿。

因此政府似乎是看到雙北這樣塞,為改善塞車並鼓勵民眾搭大眾運輸工具,

就來個一用路就收費。但有無想過其他小型都會是否有替代方式來上班?




看到各大媒體一面倒只關心十大苦主路段(原本不用錢現在要收錢)
只有蘋果日報的論壇刊出學者提到已默默當苦主數十年的路段
在計程收費後反而得到公平正義的結果
(如:林口/三峽~台北,桃園~台北,...)

"試想對於從桃園通勤到台北的民眾,每天往返皆經林口收費站,有人為省這80元,得從林口下交流道並繞道山路再從五股上交流道,原本5分鐘的車程變成30分鐘。在新制下,因前10公里不收費,故每天往返平均只要花20元即可。對長途用路人而言,新制確實可省費用。此外,有反對者認為許多人買不起都會區的房子只好買郊區,新制使其到市區要多繳費,但這是錯誤的觀念,若年輕人只能購買林口的房子但在北市上班,每天須經林口收費站,新制比現制可讓其快樂通勤。"
以這世界沒有絕對公平來打壓可以做到的公平真的令人蹄笑皆非啊...

如果同一天同一時間車商賣你比另一個人貴十萬你會開心???

沒有絕對公平我相信...

所以才要做到相對公平..但要以沒有絕對公平來否定相對公平我就很不認同..

現在什麼都不講光講養護費用...

大台北區短程車流量一年有多少你知道嗎???為什麼他們全免費..

還要轉嫁到其他長程使用者身上..???不管短程有沒有免費..

高公局也說了不可能少收總收入..短程免費的情況下就是長程加收?這有相對公平嗎???

我住新北市..每天到新生北上班..我都沒有臉說要短程免費了...
再加一票, 希望政府(或政客)能看到理性但沈默的大多數意見,
另相對於部份中南部偏鄉民眾,居住大臺北區雖然有比較多的大眾交通工具可以選擇, 但我們要付出的居住成本要遠遠高於中南部偏鄉區......若不是要糊口飯吃, 我們也不想住到臺北呀..

this7777 wrote:
以這世界沒有絕對公平...(恕刪)


什麼叫轉嫁到長程使用者?

假設前十公里免費之後每公里1元...

這樣會比未改制之前貴嗎?

況且新制如果真的實施後還有折扣(不爽貼貼紙的除外)

不就是短程省錢...

長程少省一點罷了...

需付的費用不都比之前少嗎...




mr335ci wrote:
什麼叫轉嫁到長程使用...(恕刪)


單一費率一公里0.82元, 假設台北到高雄330公里, 收費270元
免費10公里後面一公里一元, 同樣330公里, 收費320元

中間價差就是長程使用者被轉稼的差距...

mr335ci wrote:
什麼叫轉嫁到長程使用...(恕刪)


問題就在 交通部認定 年總收入220億不能短少

而現今65%(沒記錯的話)是沒繳費的..

也就是說當全面收費時(不能有免費路程),每一公里收一塊錢是合理?

光是大台北就可以貢獻多多了。

再來讓車流量多的路段收多一點其他區收少一點,

至少也能達到分流效果。

我不是繳費大戶,但一個月也要付二三十張過路卷給政府。



Sleeace wrote:
單一費率一公里0.82元, 假設台北到高雄330公里, 收費270元
免費10公里後面一公里一元, 同樣330公里, 收費320元

中間價差就是長程使用者被轉稼的差距...



我很粗略算一下,每公里0.3~0.5塊合理。

但因為沒有太多母數,只能粗略算,希望沒算錯。


但前提是,不能有免費計程。

全程收費下,母數將把之前未收的65%都納進來,

若費用全程統一,則每公里的費用不該是1塊上下,畢竟母數也就是總里程數增加很多很多。


另外,現在二高的使用率低很多,所以二高的費用要比一高低才對,如此才有機會達到分流效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