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那個小白ok繃在01引起廣泛討論
在下非OBU,全民體驗,E-tag用戶
甚至根本沒有車 (但不代表我不走高速公路)
看了大家的討論測試後有個很大的疑問
大家都知道ok繃分兩種,前檔跟車燈型
規定位置分別為副駕駛座正中及頭燈正中
如單純用感應位置來分析
是不是代表收費感應器的感應範圍是從副駕駛座正中到頭燈整塊區域都在其中
不然難不成還裝兩根感應器
一隻對準頭燈一隻對準副駕駛座
那如果從玻璃正中到頭燈都在感應範圍
為什麼不讓用戶把ok繃貼在玻璃右下咧?
至少藏在下方礙眼度比正中間低多了
不知是否有懂微波技術的大大
可以分享一下感應器的感應範圍究竟多大
就算大家都貼同樣位置好了
每台車車身高低也不一樣呀!
代表感應範圍有其一定的區塊
真的無法理解硬性規定位置的目的在哪?
cjing wrote:
這幾天那個小白ok繃...(恕刪)
每家天線的場型不太一樣,因此寬度也會不太一樣;但如果打在車道上..由於一來以NCC規範而言只有2w EIRP,若我們直接拿Alien的標準10M天線進行量測,大約可偵測到的寬度是3M左右,直線距離是近8M,這還是在空曠地區,沒啥環境干擾,沒有黏貼在任何地方,而天線也非在M or N字型或是一字型上測得的數據,溫度約30度左右,相對濕度僅有40%才會有那麼好的結果,當然啦!這與Reader好壞也有差別,我用的是同廠牌9900+ 32dBm,天線也是同廠牌6dBi標準天線(Cable Loss含接頭約2dB),TAF認證通過機種,標準4W EIRP加衰減-3dB測得的數據,。參考看看吧!
cjing wrote:
那如果從玻璃正中到頭燈都在感應範圍
為什麼不讓用戶把ok繃貼在玻璃右下咧?
至少藏在下方礙眼度比正中間低多了...(恕刪)
這篇 ETAG安裝位置分享區 已研究過了!
eTag是被動式RFID,沒有電池,要靠接收到特定頻率電磁波產生電流,提供反饋的ID,
問題不在eTag是否能感應到訊號,
而是eTag感應到發射源的訊號後,eTag所產生的電流,把ID送出去的訊號夠不夠強?
所以,貼eTag要離金屬有段距離,避免干擾。
目前非遠通指定位置,不會礙眼,有較大成功機率,但不確定可以成功的地方,
1. 前檔沒隔熱紙的車,車內後照鏡的背面放eTag,
2. 前檔有隔熱紙的車,引擎蓋和前檔玻璃有片黑色+通風口的塑膠放eTag,
可能要拆那片黑色塑膠,也可能可用塞的...但etag要離雨刷馬達距離遠一點。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熊熊在森林中2443 wrote:
Sidney大,你的...(恕刪)
據我的推測,為何不貼靠上方的部份,有可能是因為"染色玻璃+標準SOP較易制訂+容易判斷(攝影機或肉眼)",許多進口車種的玻璃上緣都有做染色處理,舊的車種為了要能夠抗紫外線&紅外線,因此都會用上略為含金屬的材料(以往比較沒有環保問題!),因此要是以此位置做為標準,會有許多問題;為了讓所有車種(還要考慮25年以上的車種,因為不代表它們不會上高速公路!)都能共用標準!要是我是製定SOP的工程師,我當然會希望能夠做出一個能夠統一共用的標準。
我們來研究一下,以前擋而言,整個上緣都有可能有金屬,只剩下下緣可以利用! 要是貼在左邊,很多人會安裝東西(EX.GPS...),要是裝在正中央也有可能會安裝東西(GPS,行車紀錄器~(尤其是這個,很多根本沒有過EMC/EMI的檢驗,居然可以干擾到GPS,真是太扯了!)),那唯一的位置只剩下右下方了! ;貼在右下方,明明距離右邊邊緣可以不用那麼遠,為何要貼那麼高?!擋視線嗎? 據我的推測,這部份應該也是車種不一的考量! 因為跑車的前擋會比較傾斜,要是沒有那麼長的長度,有可能貼上去會與引擎蓋太接近,而影響到訊號!
至於容易判斷部份,我是把它列在最後一個可能性,為何呢?因為貼在車燈上的,一但到晚上燈一開,根本判斷不出來! 所以這部份最不可能!
以上是我不負責的推斷啦!看看就好!
說真的~看完那麼多! 以我的專業而言,我十分同情遠通的工程師! 真是超可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