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PO 在去年底時發表了自家首款摺疊機 Find N,雖說整體設計與三星 Z Fold 頗為類似,但最為不同的地方,就是在機身用了更為適合單手的小型體積外,轉軸的設計不同,也讓 Find N 在內頁螢幕摺痕體驗,可說是摺疊機中的翹楚了。本次要介紹的,則是今年度的新機 Find N2,且有別於先前官方直接 Say no 的態度,Find N2 在本次似乎有那麼一點機率引進台灣?

今年更迭的 Find N2,不僅在處理器等基本規格有所提升(雖然不是 S8 Gen 2),幾大升級分別是延續這類小變大摺疊機的輕量化、觸控筆的支援;另外,前代相對較弱的相機規格本次也有升級,並導入 OPPO 自行研發的 MariSiliconX 影像晶片等好料。
▌開箱與外型
- 外盒
- 外盒

這邊也附上 Find N 的外盒,就是採全黑色搭配簡單的產品型號做設計。
- 手機收納區
- 宣傳字樣

這裡也附上前代的開盒方式,基本上兩個版本都是相同的。前代的標語則是「從嚐鮮、到常用」。

移除手機收納層後,底部則是配件、充電器與 USB-C 線材的收納區,則是都以黑色的方式來提升質感。

線材跟充電器都有用黑色的紙板做包裹保護,不過 Find N2 的 USB-C 線材還是 A to C 雙頭,不是目前較為常見的 C to C 雙頭。

配件盒共有保護殼(前代沒附)、擦拭布、資訊文件與保固卡、退卡針、尊榮服務卡與配件折價卡等,不過這次的版本是中國版,如果未來真的有國際版的話,可能附上的物品會不一樣,這點需要特別注意。

OPPO find N2 共有素黑、雲白與松綠三色,本次開箱的是採霧面玻璃的松綠,而素黑則是採皮革設計。從外觀跟主鏡頭的比例,就能看出 Find N2 與一般小變大的摺疊機比例、體積都是相對小的。

而與前代相比,機背設計其實大抵差不了多少,但最重要的是機背材質幾乎取消了指紋收集器般的鏡面設計(Find N 三款就有兩款是鏡面),這點值得大大的加個分啊.....

Find N2 機身尺寸 132.2 x 72.6 x 14.6mm(摺疊),展開為 132.2 x 140.5 x 7.1mm,重 237g / 233g(素黑)。跟前代 132.6 x 73 x 15.9mm(摺疊),展開後則是 132.6 x 140.2 x 8.0 mm 相比之下體積皆有縮減。這邊也拿去年度輕巧手機中的翹楚 ASUS Zenfone 9 做比較,Find N2 在摺疊狀態下的高度還矮了一點。

展開後的樣貌其實跟前代差不多,但主要的差異除了機身體積變小,為了輕量化也能看到轉軸設計有所不同,稍晚也會做詳細介紹。

有別於前代沒有附上保護殼,這次 Find N2 就有隨盒裝附上一只類皮革質感的保護殼了,同時也會呼應機背的顏色給相應的顏色。是說偏綠的皮革紋路看起來好像有點怪怪.....

- 裸機重量
- 加保護殼重量
- 機底(摺疊)
- 機頂(摺疊)
- 側面(摺疊)

這裡也附上前代的邊框,這個鏡面真的是超容易沾指紋跟灰塵.....
- 側面(展開)
- 機底(展開)
▌轉軸與螢幕


這次 Find N2 為了輕量化,轉軸這邊用了航太級 MIM 超韌合金、高強度複合碳纖維等材質,可讓體積、重量分別減少 37 / 36%,同時機內的螺絲也從鋼材變為航太級鈦合金。而從外觀來看的話,則是將前代弧度線條收得更為方正,也直接把 find N 刻在轉軸上。

前代轉軸設計上則是較為圓弧,字樣也沒有 Find N,而是一個比較像開創性的標語。

這邊也看一下轉軸的內部結構,可以看到轉軸輕量化是目前摺疊機的必經之路了,像去年的 Z Fold 4 也是如此。
- Find N2轉軸
- Find N轉軸

Find N2 外螢幕為三星 5.54 吋 FHD+ 解析度 E6 AMOLED 面板,具備 8bit 色彩、100% DCI-P3 色域、1,000 / 1,350nits 典型與峰值亮度以及康寧大猩猩 Victus 玻璃,不過外螢幕僅有 120Hz 更新率。

不過較矮的比例在顯示上可能就與目前普遍的手機相比有些不同,是要花點時間習慣一下。
- Youtube HDR範例
- Youtube HDR範例

Find N2 內頁螢幕則是 7.1 吋,一樣是三星 E6 AMOLED 面板,解析度是接近 FHD 的 1,920 x 1,792。並有 1-120Hz 可變更新率、8bit 色彩與 100% DCI-P3 色域。亮度部分,內螢幕為 1,200 典型與 1,550nits 峰值亮度,並用了 UTG 超薄玻璃做為保護。

螢幕設定基本上與 OPPO 旗艦機差異不大,主要還是在內頁螢幕的相關多工應用功能上。
- 色彩模式
- 更新率
- 內頁螢幕
- 內頁螢幕(翻轉)
- 側面螢幕摺痕
- 側面螢幕摺痕
這裡也直接附上影片看螢幕摺痕,正面看幾乎是完全沒有摺痕,同時也少了像 Z Fold 那種塑膠保護片的感覺。只有在側面受到反光時,UTG 的反光以及摺痕才會相對明顯。表現真的還是目前摺疊機的翹楚啊~

接下來則是內頁螢幕的相關應用了,這邊可以在設定中看到,除了先前已有的自由浮動視窗、駕駛模式之餘。本次要介紹的則是摺疊機專屬的雙指分割、內外螢幕接力,以及新增的懸停模式。
- 懸停模式
- 懸停模式
- 懸停模式(APP)
- 懸停模式(APP)
- 懸停模式(APP)
- 懸停模式(影視)
- 懸停模式
這邊也實際附上影片做示範,老實說這個功能對於習慣摺疊機的朋友來說,應該會覺得有點可有可無,但如果是首次購買摺疊機,倒是能起到一點方便之效。

由於目前 Find N2 僅有中國才做販售,因此無論懸停模式,大部分跟摺疊有關的體驗,支援的 APP 多半還是中國內使用的為主。像是 bilibili 就能完整解放懸停模式、視窗比例放大縮小等。

如果是 Youtube 的話,雖然一樣能營造出上半部影片、下半部可看資訊與回留言的懸停模式。但 Youtube 無法放大、縮小畫面比例.....如果 Find N2 要出國際版的話,相關的應用程式適配性真的要好好跟上,等等也會給大家看一些例子。
- 分割畫面
- 分割畫面
- 分割畫面
- 多工畫面選擇
- 多工畫面選擇
- 側邊欄分割視窗

這裡也附上 Find N 系列最經典的雙指分割影片示範,甚至讓去年的三星 Galaxy Z 系列也加入類似的功能(不過是相反的從下往上)。
- 雙指分割畫面
- 調整比例
- 調整比例

內外螢幕接力部分簡單來說,就是在封面螢幕、或是內頁螢幕使用時,直接切換還是會無縫呈現上先前使用的樣貌,一樣用影片示範會比較清楚。比較不同的是在從內頁到封面螢幕時,會因應是否為待機的行為,而有需要一個上滑解鎖的認證。
- bilibili內頁螢幕
- bilibili封面螢幕
- 內頁螢幕呈現樣貌
- 可放大
- 可縮小
- 應用程式全尺寸
- 置右
- 置左
- 置中
- 應用程式全尺寸(翻轉)
- 置中(翻轉)
- 置右(翻轉)
- 置左(翻轉)
- Youtube範例
- Youtube範例(翻轉)
- Youtube Music範例
- Youtube Music範例(翻轉)
- Youtube Mucis範例(分割)
- Youtube Mucis範例(分割)
- Youtube Mucis範例
- Youtube HDR範例(16:9)
- Youtube HDR翻轉範例(16:9)
- Youtube範例(4:3)
- Youtube翻轉範例(4:3)
▌相機
- 主鏡頭
- 前鏡頭

在主相機模組的設計則是跟前代與 Find X3 系列的環形山模組類同,為何不是 Find X5 系列?看看下圖就能略知一二,Find X5 Pro 的相機模組坡度來的比較緊湊一些,同時形狀也不太一樣。


而摺疊機基本能做到的拍攝樣貌,Find N2 也通通能行,像是下圖摺疊拍攝做為支架,或是藉由封面螢幕讓被攝者做預覽等。

不過內頁螢幕的鏡頭設計位置倒是相當奇怪怪,是在封面螢幕的地方,這表示如果要放在平面上做自拍,就是突起的相機模組碰觸到平面,反而會有傾斜問題.....當然如果要用手掌當支點就沒這個問題。

邊拍邊檢視先前的作品也一樣能在 Find N2 上看到。
- 內頁螢幕拍照介面
- 內頁螢幕拍照介面(預覽)
- 主相機介面
- 拍攝功能
- 專業模式RAW+
- 專業模式
- 主鏡頭夜景
- 前鏡頭夜景
- 人像模式
- 景深強度
- 人像濾鏡
- 主鏡頭美顏
- 前鏡頭美顏
- 前鏡頭美顏
- 主鏡頭錄影
- AI錄影
- 防手震錄影
- 景深錄影
- 美顏錄影

前鏡頭錄影則無論是什麼模式皆為 FHD 畫質,不過景深跟美顏重疊使用的話,一樣會降到 HD。
▌實拍
這一組是陽光剛好灑落的樣子,廣角這邊有開到人像模式,所以後方景深比較不同。色溫三個焦段有些不同,但一致性還是有些差異,像是超廣角最暖、2x 則是稍微冷掉,但基底還是跟現場差不多,廣角這邊的人像模式影響,主體變得稍微冷掉一些,但背景的暖光還是可看到。放大檢視畫質,基本上在如此光線的照射之下,理論上廣角不會有太大問題,2x 這組的表現也不錯,髮絲清晰度維持得不錯。至於超廣角放大後,得於 48MP 超廣角,雖說還是有點模糊,但以其他 13MP、甚至 8MP 的規格,表現已經是相當不俗了,至少跟前代比就有差了。
下一組是順光的室內場景,亮度三個焦段都蠻一致的,色溫部分一樣可以發現廣角稍微偏冷,超廣角與 2x 望遠偏暖一些。以現場的調性來看,我自己會覺得廣角會比較相近,或許是手機內的色溫感測器僅針對廣角?不過整體來說的差距並不會到太大,等等看看極端場景的表現就知道了。
畫質表現部分,廣角端在這組髮絲就稍微有些塗抹的感覺了,而望遠端同樣也是,且相較廣角端銳化感更重一些。至於超廣角就相對模糊不少,但髮絲整體的輪廓還是多少能辨識的。
再來換成稍微有點逆光,光線從左方斜向射入的場景。這組三個焦段在亮度、色溫表現的一致性可說是目前最佳,尤其是廣角、超廣角端針對過曝窗戶的修正還算自然,同時背光的人像陰影也沒有因為硬拉亮度而出現過低對比的狀況。畫質表現部分,除了背光處塗抹感稍微多了一些,基本上面光處都沒什麼大問題。
再來一樣是稍微逆光的地方,不過在背景處就沒有足夠的光線來照射主體了。色溫部分超廣角在這邊稍微偏暖一些,整體亮度差異不大,不過超廣角人像主體對比就有些許偏低的狀況。
畫質部分,這組我覺得 2x 望遠端表現得最好,廣角放大看可以看到有些鬆散與低對比的狀況,超廣角雖說相對糊一些,但整體細節輪廓也是都有呈現出來。
換成比較多逆光的地方,一樣主體也沒有光線做補足。這組超廣角主體就沒有做加亮,亮度就明顯偏低,廣角跟超廣角則是表現不俗。放大檢視畫質,一樣在背光處有稍微出現點鬆散與塗抹的狀況,但整體看來的表現依然不錯,可以說跟前代的差距有明顯拉開.....
這組一樣是背光,但在右側還有個條狀的窗光稍稍補點光。可以看到三個焦段在這邊色溫與亮度都有不同的呈現,廣角偏冷與亮、超廣角也是偏冷,不過亮度就較低,2x 望遠則是偏暖。畫質表現則是與先前差不多,2x 表現最優秀、次之是廣角,超廣角在這組塗抹的狀況又多了一些,尤其是在衣服的細節上。
最後一組則是大逆光的場景,這組一樣 2x 望遠焦段有些偏暖,廣角跟超廣角都是偏冷的,而超廣角主體亮度還是稍微暗了一些,理論上應該是要像廣角一樣加亮的,放大看其實有,但就是比較不明顯。畫質部分,除了背光的超廣角端畫質還是受到影響更為鬆散之餘,廣角與 2x 望遠基本上表現一樣亮眼。


接下來是人像模式的表現,這兩組包含複雜背景、景深誤區等幾大模擬景深可能會失誤的地方,但本組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摳邊的自然感也不錯,真的要挑的話可能就是右方的區域景深與模糊處比較不自然。

這一組則是在人像主體右方的枕頭處稍微奇怪一些,不過在摳邊上還是沒什麼大問題。

難度較高的窗框背景這邊,Find N2 的表現一樣是蠻不錯的,真的要說可能就是左方的盆栽看起來有點太清楚.....

跟上一組差不多的場景,不過改為 2x 望遠焦段做拍攝,這邊可以看到在摳邊、窗框處理表現一樣是高水準,只不過在中央上方的磚牆建築並沒有成功做模糊。

前後景比較分明的地方,Find N2 基本上還是能夠抓的不錯,只是這組右方的背景硬要模糊,跟左方背景相比之下就顯得很怪。整體來說,Find N2 人像模式比較大的問題會是景深過渡上。

最後在逆光人像這邊,Find N2 人像模式也一樣能觸發 HDR 機制,自然與否這點見仁見智,但至少呈現的效果是相當不錯的。

換成人像自拍,基本上 OPPO 自拍美顏、畫質上都是完全不用擔心的 Android 資優生,而這幾組包含簡單與複雜背景,還有景深誤區上,某種程度表現似乎比主鏡頭人像還要來得自然不少.....

另外,一般摺疊機在內頁螢幕上會閹割的前鏡頭,Find N2 則是跟封面螢幕前鏡頭完全相同,因此也不用怕以摺疊拍攝時,會影響畫質表現。看到這幾張深深覺得會有不少人單純買 OPPO 相機來自拍,不是沒有理由的.....
自拍人像模式遇到逆光時,在今年 OPPO 的相機也都幾乎同步支援 HDR 修正了,這邊就直接來賞圖吧!
本次 Find N2 拍攝一般與夜景模式,大部分的成品都是相同的,有不同的組別才會跟大家分享,其餘都是以夜景模式拍攝為主之餘,也不像先前 Find X5 Pro 時夜景模式會動輒 6 秒以上.....另外,本次拍攝的時間點跟先前的 2022 七款集評同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存照片自己做個比對較量

夜景第一組是好久沒拍的台北某飯店,可以看到廣角端色溫明顯偏暖,超廣角與 2x 望遠則是相對適中。畫質表現部分,望遠端表現我自己覺得最優秀、廣角與超廣角表現則是還行,重點是在大門上的兩個花圈,陰影處幾乎看不到細節。
下一組則是基本的自由廣場牌坊,一樣可以看到由於牌坊是白色主體搭配暖黃光照射,廣角與超廣角皆有保持黃光照射的樣貌,而 2x 望遠則是直接做了校正。畫質表現以背光的牌匾細節為主,廣角與 2x 望遠稍微糊了一些,但看得出細節,超廣角則是有些細節被塗抹而消失,但以超廣角的特性來說,我自己覺得 Find N2 如此表現已經是中上水準了。
接下來是國家音樂廳的表現,超廣角色溫稍微冷調一些,2x 望遠是這組中唯一夜景與一般模式有差的。可以看到夜景模式色溫變暖,吊燈亮度也有點調整,但因為望遠沒有光學防手震,所以這組的夜景模式就晃到了。不過這組的畫質表現上,縮圖檢視尚可,但廣角與超廣角在放大檢視國家音樂廳牌匾時,細節都相對模糊不少。
最後一組則是亮度最暗的中正紀念堂本體,可以看到 Find N2 的調性是稍作加亮,但這組無論是哪個焦段,放大檢視看牌匾幾乎都是糊的.....廣角表現也如此感覺不太 ok 啊,而且就連曝光時間較短的一般模式也是如此。
▌設定

Find N2 搭載基於 Android 13 的 ColorOS 13 作業系統,首先在內頁螢幕顯示,左側會是整體設定,右側則是會顯示當前選擇的設定欄位。

一般設定這邊與 OPPO 旗艦機差不多,整體佈局也跟先前更新到 Android 13 的 realme 手機類同,畢竟兩家幾乎都是共用介面來著

- Wi-Fi設定
- Sim卡設定
- 有通話錄音
- 安全性
- 其他功能
- 杜比全景聲
- 杜比全景聲
- 震動觸感
- 其他設定
- 觸控筆

機身內部一樣也能額外再擴展擴展 8GB 的記憶體。

Find N2 搭載高通 S8 Gen 1+ 處理器,這次測試的為最高階版本 16GB LPDDR5 Ram + 512GB UFS3.1 容量版本。實際以安兔兔 V9.5.2 進行跑分,得出 946,087 分的成績。

以 3DMark Wild Life 壓力測試跑分,分數區間為 10,546 至 6,518 分,穩定度 61.8%,最高溫來到 33 度,並消耗 13% 電量。效能上基本沒什麼問題,但因應緊湊的機身體積,跑高效能的遊戲應該效能穩定性會比較不穩一些。

Find N2 內建電量為 4,520mah 雙電芯,實際以 50% 亮度、搭配最高 120Hz 更新率,並連接 Wi-Fi、關閉藍牙與定位做 PCMark 3.0 續航測試。首先內頁螢幕這邊得出將近半天的 11 時 54 分。

換成沒有自適應更新率的封面螢幕,測試條件相同。不過總在最後一步閃退的關係,這邊以手機內建的 PCMark 運作時間為主,關閉螢幕設定最短的 15 秒,因此可以算 13 時 56 分左右。
- 充電器
- 充電器
- 5%機身紀錄
- 99%
- 充飽

如果是以安兔兔內建的充電測試軟體,則花了 1 時 9 分,感覺很不準啊.....看來要自費買個充電計了

▌小結

整體來說,OPPO Find N2 就大方向來看,與前代主打的特性其實差不多。都是在以目前小變大的橫向摺疊旗艦來說,開創出一條以單手使用為主,使機身更輕巧的獨門路線。某種程度來說這樣的想法,可能會是未來輕巧機種的未來,畢竟平時好收納,要用時畫面可以變大,幾乎是雙贏的局面了。
就這次的更新來看,最有感的無非就是在以單手使用為出發點而做的輕量化了,畢竟老話一句都要單手拿了,如果加個殼將近 300g,用久了手一定有夠酸。更別說前代體積小,但跟螢幕有差距的 Z Fold3 幾乎一樣重.....真的不行啊~

處理器沒有用新款的 S8 Gen 2 雖說稍嫌可惜(畢竟要讓給 Find X6?),但 S8+Gen1 一定程度上也改進了發熱的問題。而 Find N2 在操作上其實與前代大同小異,說真的懸停操作我自己覺得對新手來說可能會覺得新奇,但摺疊機老手可能反而會有多此一舉之感,而且 Find N2 用的作業系統也不像 Z Fold4 有著 Android 12L(現在應該變 13L)的專屬工具列等加持,在多工上可能多少會有些影響之餘,相比三星 Z Fold4 系列,沒有無線充電與防水機能,也還是 Find N 系列有差的地方。

最後,本次最為重大的升級,無非就是在相機上了。補足了前代不足的超廣角與望遠端狀況,在本次拍攝上,日拍三焦段搭配相對自然、符合現場的亮度與色溫,幾乎可以說是旗艦級的表現,當然自拍就更不用多說了。不過在色溫極端狀況下,多少還是有些失準外,夜景縮圖看起來可接受,但放大跟日拍比畫質相差有點多之餘,主鏡頭的人像模式在過渡感上不夠自然,都是一些可接受,但能改最好的小瑕疵.....日後還有時間的話,也拿來跟 Z Fold4 做個小比較看看差異。
MD:Bobi
▌小惡魔福利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