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回歸首部曲 Kia Morning 1.3

給我volvo SG

給我volvo SG

給我volvo SG


羅柏江 wrote:
曾經在國內出現一段時...(恕刪)


少數幾篇人比車美的專題報導,應該讓 MD 多多亮相。
kia 回台,基本上只有小賠或大賠

之前有的tobe,現在又有kia。

kia 也有不良記錄,在商言商,不行了,拍拍屁股就可以離台,

韓國品牌也不討喜

這種價格+羅輯下,買 vios/march 也不可能選擇 morning。


捨不著孩子套不著狼

要站穩腳步,就要想著賣出最大量,而不是最大利潤。要讓人感受到,我就是要來搶市場



像這樣的菜單,是不是很有吸引力,先求讓消費者沒抵抗力,才會有利潤產生的機會。

不求站穩,先期投資遲早都會變成流水。

kia又不是玩不起,來台成立兩間公司,資本額都超過 3億,只要拿個10億來燒,

54.98 -45.98 =9W,一月1000台,一年才少收10.8億(成本應該只有3億左右),但是整體營業額可是 55億。

利潤就算只有一成,5.5億,利潤兩成,就打平了,重點是一年賣出 12K。路上的能見度就會大大增加

平均車輛一年兩萬,一年保養4次,12K *4/365= 131 輛車/每天 /10個據點,一個點 13輛車/一天。

撐過兩年倍增,三年三倍,然後就站穩了,小改款。


如果一個月只賣 50台,三年後只有 1800台,營業額10億,利潤30% 也才3億。10個據點,一個據點10個人,每個人30K

三年就要 1.億人事成本,加上其它的水電、設備、租金,也許不賺不賠,但是也永遠長不大。最後放棄。

如果可預期這家公司,三年後和現在一樣,而且沒進步就代表退步,人只會敬而遠之。



不敢燒錢,就想賭台灣人會不會買單,難啦~~

TOBE 最便且 41萬都沒人要了

買小車的就是 便宜+口碑

反正只有四條路,

賣很貴、賣不好->失敗

賣很貴、賣很好->難啦

賣便宜、賣很好->有機會

賣便宜、賣不好->有機會,一個月50台,三年也才少收 1.6億,反正失敗,賠10億和賠 11.6億,對這種大公司而言,都是一樣的
台灣的百年稅制和時才要檢討改一改阿?
至少級距縮小也好

羅柏江 wrote:
曾經在國內出現一段時...(恕刪)

這台有前後4碟...

再看看其他的小車
撇開品牌情節的話

這台車的確是贏了一大票台灣的小車

不管是價格上還是配備上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稅金阿.....

squall410339 wrote: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稅金阿.....(恕刪)

以稅金來說,上一代的歐洲星真的很便宜。
模特兒腳到底有多長?穿高跟鞋坐在後座,坐墊完全支撐不到大腿
高跟鞋脫掉,赤腳坐上去看來支撐性也不會很好

還有輪胎上那兩個紅點是什麼?
squall410339 wrote:
撇開品牌情節的話這台...(恕刪)


配備上其實也只贏某些小車,

不過如果客觀來看只比較同級小車的話,

例如alto、i10,

只有配備贏,

但價格輸很大。

羅柏江 wrote:
曾經在國內出現一段時...(恕刪)

她,我可以。
它,我不可以。
答えは一つ。強いものが勝つ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