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的tobe,現在又有kia。
kia 也有不良記錄,在商言商,不行了,拍拍屁股就可以離台,
韓國品牌也不討喜
這種價格+羅輯下,買 vios/march 也不可能選擇 morning。
捨不著孩子套不著狼
要站穩腳步,就要想著賣出最大量,而不是最大利潤。要讓人感受到,我就是要來搶市場

像這樣的菜單,是不是很有吸引力,先求讓消費者沒抵抗力,才會有利潤產生的機會。
不求站穩,先期投資遲早都會變成流水。
kia又不是玩不起,來台成立兩間公司,資本額都超過 3億,只要拿個10億來燒,
54.98 -45.98 =9W,一月1000台,一年才少收10.8億(成本應該只有3億左右),但是整體營業額可是 55億。
利潤就算只有一成,5.5億,利潤兩成,就打平了,重點是一年賣出 12K。路上的能見度就會大大增加
平均車輛一年兩萬,一年保養4次,12K *4/365= 131 輛車/每天 /10個據點,一個點 13輛車/一天。
撐過兩年倍增,三年三倍,然後就站穩了,小改款。
如果一個月只賣 50台,三年後只有 1800台,營業額10億,利潤30% 也才3億。10個據點,一個據點10個人,每個人30K
三年就要 1.億人事成本,加上其它的水電、設備、租金,也許不賺不賠,但是也永遠長不大。最後放棄。
如果可預期這家公司,三年後和現在一樣,而且沒進步就代表退步,人只會敬而遠之。
不敢燒錢,就想賭台灣人會不會買單,難啦~~
TOBE 最便且 41萬都沒人要了
買小車的就是 便宜+口碑
反正只有四條路,
賣很貴、賣不好->失敗
賣很貴、賣很好->難啦
賣便宜、賣很好->有機會
賣便宜、賣不好->有機會,一個月50台,三年也才少收 1.6億,反正失敗,賠10億和賠 11.6億,對這種大公司而言,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