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問以下幾種廚下加熱器有甚麼好推薦呢?

因之後小孩出生後熱水的使用度會增加,不論煮飯/煮泡麵/泡奶等等,且太太也比較喜歡喝溫開水,所以決定還是直接裝廚下型的加熱淨水器,目前有考慮以下幾款,還請有用過的大大幫忙推薦/建議及分享使用後的感想。

如有錯誤的地方也請各位大大再更正補充。

"這邊就不討論RO V.S. 淨水器 & 自組RO等等的議題了!!!"
價格部分因購買地方不同跟活動優惠會有一些落差,但大約都在3萬內。

使用人員 : 兩夫妻+新生兒
使用方式 : 廚下加熱淨水器+ 熱水瓶(放房間泡奶用)
地點 : 桃園


選手一
美國愛X浦HS-288T 智能雙溫廚下型冷熱飲水設備+3道式PruVive Trio-4H2銀離子抑菌型
$29900
前置濾心 :RES-800+PF101
主濾心: 愛x浦 4H2銀離子抑菌型
濾心可過濾細菌 : 0.2 微米,為3位選手中過濾最細的。

優點 :
觸控龍頭可180度旋轉
陶瓷隔水加熱
4.5L大容量、
最吸引我的是可設定加熱的間隔時間
溫度可多段選擇、

缺點 : 前置濾心不是快拆式的,更換濾心麻煩。(但有聽說這種看的到濾心得比較好?)


選手二
宮黛GD600+ QL3 BH2抑垢生飲淨水組
$28800
聽業務說這家大都是幫3M等大廠代工的,宮黛為自品牌

前置濾心 :AKMI快拆PP濾心 + 樹酯濾心
主濾心: 愛x浦 BH2銀離子抑菌型
濾心可過濾細菌 : 0.5 微米。

優點 :
觸控龍頭可180度旋轉、
可設定3種定溫給水60、85、100。
全機2年保固
龍頭為ST-316醫療等級、
蒸氣回收改善加熱時水滴缺點,達到節能省水
前置濾心是快拆式的,更換方便。

缺點 :
ST不鏽鋼環狀型加熱管(不是陶瓷加熱)、
容量為3位選手中比較小的只有2.4 L
聽說蒸氣回收容易壞。


選手三
愛X普科技 EVB-298-E +DCP3000
$38000 (有認識的可買到3萬內)

濾心 :DCP3000 (DC2000無鈉離子交換樹酯濾心+DC-1000 單到雙效複合式淨水器
濾心可過濾細菌 : 0.5 微米。

優點 :
陶瓷隔水加熱
龍頭有加設紫外線UV滅菌+O3臭氧,除臭殺菌、
4.5L大容量、
濾心為快拆式的,更換方便、濾心為台灣製照、
快速加熱。

缺點 :
不確定只有2道的濾心是否足夠。
無法設定溫度出水
此組在網路上的評價很少,不確定使用情況如何。
麥哥咖拉
我說一下缺點.

第1道PP濾芯根本没有實際作用.不論有没有這支濾芯你的出水端淨水品質是一樣的.

第2道樹脂看個人需求,軟水濾芯對加熱器有一定幫助,但也要考慮划不划算,
比如RES-800太貴,這支規格是標準10吋濾芯,網拍價格多在100元上下,但RES-800賣380.這支樹脂依據官網說法是材料符合認證,但成品並未認證.
10吋樹脂濾芯100元為例,同樣濾材換成卡式濾芯,價格可能變800.划不划算看各人需求.


觸控龍頭採IC板控制故障率高是缺點,一般都可以360度旋轉.

陶瓷隔水是特點不是優點,耗電易故障.
隔水加熱就一定比較耗電,哪來的安全省電?

蒸汽回收故障率超高,3M的加熱器故障率超高就是這家生產的.
龍頭故障率也超高.

龍頭有加設紫外線UV滅菌+O3臭氧,除臭殺菌
所以業者先設定自家產品淨水的出水端生菌數量很多??

如果非得其中選一樣,我推選手1

但其實房間有放熱水瓶,那流理台只要裝個冷水生飲就好了.2~3萬的櫥下加熱器多餘了......
看過加熱桶,你應該就不會想用了 (難以維護呀)

量大:真空斷熱熱水瓶

量少:快煮壺
Eigen wrote:
看過加熱桶,你應該就(恕刪)


我看江守山醫師的文章說,加熱桶用不銹鍋的比塑膠桶的好。
請問這個真的有差嗎?
小弟也是找類似的產品,加熱淨水器,希望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謝謝
geoguide wrote:
我說一下缺點.第1道PP...(恕刪)


主要是因為家裡是透天,想說2樓客廳跟廚房可以直接用加熱器,才會想說隨時有熱水會比較方便點,
房間才放熱水瓶以防萬一。

1. 我看很多品牌的第一道都是PP濾心, 主要好像是濾泥沙/鐵鏽等比較大一點點物質,聽說好像也只是減少後續主濾芯的損耗,所以不是一定要有的嗎?

2. RES-800,如果都是通用的10"樹酯濾芯,那是否可以用其他品牌替代呢? 我以為380已經很便宜了

3. 陶瓷的優點好像是不會直接接觸的飲用水,所以不會有汙染的問題?
麥哥咖拉
Eigen wrote:
看過加熱桶,你應該就(恕刪)


有些品牌標榜還可以拆下來洗,所以要換就是要整組更換嗎?
麥哥咖拉
diago0112 wrote:
主要是因為家裡是透天(恕刪)


第1道PP的作用是濾除固體雜質.
這個功能第3道濾芯本身也有,而且第3道濾芯密度更高效果更好.
業者可能會說PP 先濾除雜質後可延長第3道的壽命,但是實際上哪有延長??
比如第3道濾芯可能設定是每11個月更換,加裝第1道PP之後,更換時間還不是11個月?
PP要發揮作用,除非你水源雜質多到會提前堵住第3道濾芯,但若你的水源是自來水,
這種狀況幾乎不會發生.第3道濾芯堵住的機率很低,我的經驗都是濾芯本身瑕疵堵住,還没碰過被自來水中雜質堵住的.

第2道濾芯是10吋標準規格濾芯,你可以上網拍找,上面的濾芯都是強調食用等級樹脂,最貴的好像也不到150元.
RES-800不可能是更高級的樹脂,就是吃品牌而已.
但即便以150元計算,1年要換4次就是600元,你每年花600元來軟化水質是否划算就看你那個地區的水質硬度如何了.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看你家自來水龍頭是否有產生白色水垢,若是没有表示水質不硬.
如果水質硬度高,那麼可能影響到加熱棒(但是你若選陶瓷加熱片就不會有影響).
還會因水垢而影響到溫度感應.
如果你有使用水壺燒開水,可以看看水壺內的水垢多不多再決定是否需要軟化水質.
台北市幾乎没必要.


陶瓷的優點好像是不會直接接觸的飲用水.
這就是唯一優點了,陶瓷加熱片這設計在幾十年前就有了,但被淘汰了.
原因就是故障率太高.
而且相對用金屬加熱棒所謂可能污染水,那麼你聽過這種污染有對使用者產生什麼損害嗎?
其實並没有吧.

就好像是洗澡沐浴過濾器可以除氯,宣稱自來水的氯會致癌,但是你聽過台灣人因為洗澡而皮膚致癌嗎?
就有人因為這種噱頭而花1~2千去買沐浴過濾器,效果大約是2個月.
geoguide wrote:
龍頭有加設紫外線UV滅菌+O3臭氧,除臭殺菌
所以業者先設定自家產品淨水的出水端生菌數量很多??...(恕刪)
 
自來水除氯後就沒有消毒殺菌功能,所以從龍頭出水孔、濾完的管線、濾芯的反面或是濾殼,都還是有可能會長細菌
EVERPOLL他們家的滅菌龍頭,就是在消除這段管路可能長出來的細菌,確保出水端就是殺菌過的水
你就是沒有 wrote:
 自來水除氯後就沒有(恕刪)


没啥道理呀.
濾芯是可以濾菌的,然後細菌只可能在濾芯之後才產生,
濾芯之後只剩下管線和出水龍頭了.
管線因為是單向且是流動的,所以可以忽略細菌的問題了,
剩下就是出水龍頭這部分.
出水龍頭有細菌多半是出水端逆污染,這個問題就算裝了紫外線殺菌還是没啥差別.

你懂我的意思嗎?生菌污染是在紫外線燈後段污染的,裝了也是白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