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濾心到底何時換! 什麼時候換才能有效淨水又省錢!?
繼上回【檢測】地下水源全戶過濾再軟水 | Haier 前置/淨水/軟水機...其實在最早的時期,我使用的過濾方式就是傳統的20吋大胖PP濾心

之前用這種濾心的推測周期方式就是每個月拆開檢查看~
檢查PP棉的內外側雜質吸附的飽和度!
基本上最內圈還能看到純白棉基本可以定義還沒完全飽和~ 不過也該換了!!
抓到大概的周期之後,就固定每N個月更換一次!

而海爾這套中央淨水的特點就是自帶流量計~
由於可以偵測流量也就可以計算出總用水量! 進而推斷濾心的壽命!!
但是...廠商設定的200頓用水量的壽命數值靠普嗎!?
關於這個問題...也就是我這次文章的重點!!

年初的時候其實就把另一套安裝在自來水的源頭處進行試驗~
並且搭配縮時攝影以及流量計進行對照!

接續為了方便快速了解總用水量! 淘寶了一顆Wifi模組! 這樣就能搭配APP監控


隨著數月的累積使用過程...
終於來到了廠商設定的200噸濾心用水量的狀態!
面板也顯示濾心壽命零!!

透過APP觀看介面更直觀! 總用水量 200.07噸 濾心剩餘 0%

因為是自來水,所以要判定濾心是否失效我個人當時候做了兩個數據做為參考指標
第一個就是餘氯的去除效果!
在總用水量達200噸之後, 測試下來活性碳的效用還是存在! 絲毫沒有餘氯反應!
反觀自來水原水.滴下一滴就開始變色!

另外也取樣測試了濁度的對比!
這邊附帶一提...自來水源的部分是不經過水塔囤積的方式
直接連接自來水公司的管線直出...

當時候測得的自來水原水數值為1.55 NTU

過濾後的水質濁度則為 0.21 NTU
對比這兩個數據! 個人覺得到了廠商設定值的時候! 濾心效能看似還可以再撐!
不過這裡我犯了一個錯誤! 當時候應該拆開拍一下濾心的外觀!
這樣更有參考價值.... 這算是一個嚴重的失誤!

中間經過的250噸 280噸 300噸 320噸 350噸拍攝的實驗數據跟餘氯反應
這邊就不累贅都貼出來....
我直接秀出我自己心中預設的365噸目標為指標參考!

另外一個簡易判斷濾心飽和的方式~ 個人覺得流量也是一個參考指標!
不過我全新狀態下沒有先測試我最大流量的部分!
對比海爾官方的資料是 1.5噸/小時
我使用了365噸之後測試的流量則是1.21頓/小時
會以365噸的原因也很簡單! 我就以一天一噸用水為單位! 一年剛好365噸為基準!

全新濾心對比過濾了365噸自來水的濾心外觀對照圖...

由於這款濾心是採用折疊式濾心~
就外觀來判斷是不是完全飽和我個人的方式式看折頁內裡!

另外當然就是破壞他~ 直接看內部是不是完全飽和更有參考價值!
目視看起來以我這的自來水 365噸 應該還不算完全壽命終了才對! 但是估計也不遠了!

當然更科學一點的方式就是回到檢測儀器上來做對照!
同時段分別放水10秒之後開始取水源進行檢測!

餘氯的部分~ 這是各別滴入10滴試劑之後的對照!
原自來水基本一滴就有微微的變色反應!
之所以各滴10滴是為了確認濾心用了365噸之後鋰頭的活性碳是不是效果還是良好!



濁度計的部分 各別測得數據為 自來水原水0.75 NTU / 過濾後 0.45NTU

對比200噸時候的0.21NTU 濁度! 效果有略微下降! 但是還是比原水水源好上許多!

最近還買了這支水質檢測筆! 順便拿來對照測試看看兩者的差異!

這玩意號稱可以更精準的檢測水質 。 包括TOC COD 等等的數值!
至於準確度如何! 基本上我抱持中立的看法!

但是當我測試了一下我刻意買的瓶裝純水之後...
我就更好奇他測試出來的自來水成績了!!

不管有過濾還是沒過濾檢測筆都給了91分的良好標準!
左邊的數值為過濾過的資料 / 右側則是自來水原水!
這其中我比較不理解的數值在TDS . 我不明白為什麼經過了過濾之後TDS會比原水高!?
我反覆測試了對照結果還是過濾過確實TDS會比原水還高!
難道經過活性碳過濾之後也會溶入什麼離子?!
不過對比其他數值則式都有降低!

總結來說:
如果我將這套淨水設備用在自來水的情況下!廠商設定的200噸用水量個人覺得太過保守!
不管是商業考量或者是真的過濾水準的顧忌...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我覺得應該調整!
何況我自來水源還是台灣有名的中南部水質

後續我個人的想法! 應該就是365噸甚至400頓的時候在更換濾心!
設定400噸的原因是~ 機器預設是200噸濾心壽命歸零! 那我重置濾心後再一次歸零!
就剛好是400噸用水! 這樣方便我自己紀錄跟更換周期判定!
app裡面我找不到可以調整濾心壽命的方式! 如果廠商能協助更改那就再好不過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