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4月搬進了位於板橋的住所 當時天氣算涼爽


所以就一直沒有裝冷氣的慾望 5月中有一天下班回家
那天天氣就比較燜熱 我以為回家就可以比較舒服了 殊不知回到家後
又是進入一個燜熱的區域 最後我與老婆協商後 認真的研究了冷氣
牌子型號及機種 最後我們挑選了 一直都很中意的PANASONIC 國際牌
但是國際牌 冷氣又分4大類 PX / QX / LJ / K
光是機型就已經讓我眼花撩亂了 每個機型還有不同編號
依據空間的大小去購買適合自己的冷氣 這個可是相當重要的喔
如果你的房間太小 你買了一台太大的冷氣 不但冷死自己 還覺得冷氣太可怕
如果你的客廳太大 你買了一台太小的冷氣 他壓縮機 拼命打拼命打 怎麼省電呢?
最後 我跟我老婆討論了一後挑選了這台 CU-LJ22BHA2

為甚麼呢?很簡單


第一
以外觀來說呢

它是相當好看的 不可否認 我是個外貌協會
簡單的流線型 及 簡單的單一白色 {OS:好像冷氣基本都白的...}
第二
為甚麼選擇LJ 不是PX QX K呢?

這是一張對照表 仔細去看內容會發現 其實PX和QX沒有太大的差異 (不討論PX高效能)
PX 跟 LJ就有很明顯的差距了 價格也是有比較明顯的差距
但個人呢 比較看重能效與購買價錢的CP值
第三
那麼會有人認為K不就更便宜嗎 能效也還行 怎麼不選K呢?
LJ 跟 K 最明顯的差距在於 "3D氣流" 和 "氣流自動控制系統"
3D氣流:減少冷氣在空間內分布不均之問題
氣流自動控制系統就像循環扇它轉它的 有沒有均勻 它不在意
第四
Panasonic為什麼擊潰了眾多冷氣大廠讓我們選擇上呢
其實個人也沒有特別喜歡Panasonic 我反而比較喜歡LG
家中冰箱也是Panasonic 微波爐Panasonic 可能有狀況
我們就會詢問客服它的售後服務真的做得很好 這是我不得不打出來稱讚一下的
以上的就是稍微再挑選上做的一些小功課 可能也沒有很專業
但也不算完全沒有做功課
最後我跟我老婆擔心6月我們會熱死 所以趕在5月買了冷氣
師父大概是早上的10點到我家社區
在接冷管時 師父滿身大汗 真的是很辛苦



以細膩度來說是相當的夠了 線拉的也算滿直的
以室外機來說



可能唯一的小缺點在於冷氣的漏水管 稍微不夠長懸在那邊

不過沒關西 整體的購買到安裝 到冷氣測試
如果以100分為滿分來說 有個90 (我也分不清我標準是高還低)
冷氣的測試 要先來熟悉一下遙控器

基本上只要是人都會好奇遙控器上的 "NANOE" 跟 "ECONAVI"
用途到底是幹嘛?? 說明書內容是這樣寫的
NANOE

ECONAVI

目前已經裝了大概4天 以上兩個功能我是真的沒什麼感覺
不過冷氣的涼爽度來說 相當足夠
Panasonic國際牌 CU-LJ22BHA2/CU-LJ22BA2 推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