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台三菱定頻冷氣,耗電量達2350W,因為冷房降溫速度很快,運轉聲又極為小聲,小到幾乎聽不到,基於這兩點實在捨不得把它換成變頻機,常在網路看有人說開除濕比較省電,但最近一個月使用下來,發現除濕模式與冷氣模式有其不同的使用方式,原因或許與除溼模式有個天花板值有關,一般冷氣是無法設定除濕值的(少數機型可能可以)。
舉個例子,我自己使用習慣把溫度設為25度,主要為避免主機壓縮機來回跳停,在除濕模式下,主機原廠預設50%濕度值(此濕度值為固定,無法控制),只要濕度到達設定值,壓縮機立馬就停止,壓縮機一停室內溫度跟濕度都會變高,待濕度回復到60%壓縮機又啟動,感覺在除濕模式下的溫度設定似乎作用不大,因為冷氣散熱片冷排比傳統除濕機大上許多,除濕快,在到達濕度設定值的同時可能根本還沒達到你設定的溫度。
在冷氣模式下,在室溫26度時,濕度已降到50%,但室溫仍未達我設定的25度所以壓縮機還不會停,直到溫度降到25度時壓縮機歇止,不過此時濕度已經降到33%。
在除濕模式下,如果外面天熱,濕度高,壓縮機來來回回跳動會比冷氣模式嚴重許多,如此除濕模式反而比冷氣模式加耗電。不過同樣的做法用在我客廳的富士通變頻就沒差別這麼大,這大概是定頻跟變頻的差異吧。
留客干 wrote:
定頻冷氣除溼模式與冷氣模式
定頻式冷氣機壓縮機和膨脹裝置(毛細管)是固定的,只差在風速是可以調變。
冷氣機的運轉有降溫(顯熱)和除濕(潛熱)兩個效果,
高風速時冷氣能力大(顯熱+潛熱)、顯熱比高,低風速時冷氣能力小、顯熱比低(除濕的潛熱比高),所以除濕模式都是以低風速在運行,又因為機體沒有濕度sensor監控,為避免持續運轉使得室溫過低,都是以壓縮機走走停停方式運轉。
冷氣模式則是依照使用者設定的風速,以設定溫度值的管控為目標在運轉。
因為除濕模式是以電量比較小的低風速運行,而且又是固定式的走走停停,所以比起耗電當然是除濕模式比較省,但是整體的製冷能力(顯熱+潛熱)還是比不上冷氣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