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Pro 在 360 全景相機的開端得要追溯到 2017 年 9 月推出的 GoPro Fusion,2019 年則帶來 GoPro MAX 其整合了 360 拍攝和 Hero 模式,想不到時隔六年才發表「GoPro MAX2」,該說慢半拍嗎?還是 GoPro 有著自己的盤算?!畢竟 Insta360 X 系列在這幾年已在 360 領域站穩腳步,今年異軍突起的 DJI Osmo 360 在未來更是有一統江湖的實力,因此最晚才亮相的「GoPro MAX2」實力究竟如何?讓吉姆透過實測帶給大家看看!
/// GoPro MAX2 外觀與特色介紹

GoPro MAX2 的造型與前代其實相當接近,當我們看習慣 Insta360 的全景相機,殊不知當年的 Insta360 ONE 跟 GoPro Fusion 是最早出現的運動型 360 相機,當年更有一款鮮為人知的 Garmin VIRB 360 而正巧吉姆就曾評測過。
GoPro MAX2 外殼是我們熟悉的強化塑料,帶有點皮革漆的質感,正面還有提供電池散熱的面板,裸機支援水下 5 公尺作業,體積 69.6 x 64 x 48.7(mm)、重量 195 公克;其方方正正的外型可說是吉姆目前最喜歡的 360 相機,但僅限於這個帥氣造型就是了,因為好拿好握且平放也不容易傾倒。

GoPro MAX2 也學到了 Insta360 X5 可 DIY 換鏡的特色,無須工具徒手即可轉下,GoPro 亦提供「鏡頭更換套件」可供購買,內含兩個鏡頭、更換工具和清潔布,但吉姆尚未查到這套件的費用,總之對消費者來說是友善的設計。
GoPro MAX2 由 2 片 1/2.3 吋 CMOS 感光元件組成,可錄製最高 8K 30p 的全景影片、4K 60p 平面影片與 2900 萬畫素的全景照片,特別的地方是 GoPro MAX2 在單鏡頭模式下支援到 180 度拍攝(其它品牌僅支援到 170 度),這也是為什麼 Max HyperView 模式會如此廣的緣故!
- 機頂

- 左側

機身上共有六麥克風陣列,支援指向性收音,能有效抑制風噪,機身左側則有揚聲器的出孔。機頂是快門鍵且支援快速啟動,說真的我還是比較習慣快門鍵在上方,就如同運動攝影機的設計一樣;機身左側的按鍵除了是電源開關以外,也是拍攝模式的切換鍵。
- 記憶卡槽/USB-C

- 右側外蓋

- 鋰電池

機身右側打開後可以看到 microSD 卡槽、鋰電池的安裝位置與 USB-C 充電/傳輸埠,採用 1960mAh Enduro 耐寒電池,但續航力我還是覺得普普,相對來說 X5 與 Osmo 360 的續航力更優,且可惜的是 GoPro Max 2 機身並不支援 PD 快充,需搭配選配的座充才能達到快充目的。

原本我以為 DJI Osmo 360 的 2 吋觸控螢幕就已經夠小了,想不到 GoPro Max 2 的 1.82 吋觸控螢幕直接顛覆我的三觀...基本上它就是用來「大概」取景的螢幕,根本別想看清楚你的取景畫面,因為光是選單就佔了螢幕一半以上。拍攝 360 要播放時無法滑動其它角度來檢視,是我覺得最遭的體驗之一,用戶只能在 360 錄製當下的視角進行觀看,想看完整 360 影片或照片就必須倚賴 Quik App...真的母湯啊!
- 自拍棒

- 1/4螺牙

- 內建轉接座

底座維持過去既有的「轉接座 + 1/4"螺牙底座」,而 GoPro 一統江湖的紀錄應該就屬自家的招牌轉接座吧?!看樣子也支援「磁吸轉接座」,不過簡配套裝似乎沒有附贈。
/// Quik App 介面與應用

這邊要先介紹的是 GoPro Quik App,這是 GoPro 全系列產品通用的 APP,但尷尬的是需訂閱付費才能享有全部功能,這對於已花上萬元購買 GOPRO MAX2 的消費者來說心裡自然很不是滋味,而且訂閱制費用每個月NT$150,首年優惠NT$790。
透過預覽圖示 Quik App 會顯示這是 360 照片或影片,如果是單鏡頭拍攝的素材就不會有 360 的球狀圖案出現;如果你早已熟悉 Insta360 或 DJI 介面的玩家,想必是需要多一點時間去適應。

接著來分享吉姆編輯 360 素材的流程,選定照片或影片後我會先制訂好「長寬比」,如果未來有上傳到 IG 的需求,我會建議輸出「4:3」這樣彈性會比較大。
- 取景模式

- 目標追蹤

- 追蹤失敗

再來取景模式可說是 Quik App 的弱項,除了關鍵幀以外我想多數 360 最常用的還是,物體追蹤或是自動辨識人物這類功能,畢竟一整天錄下來如果不能倚賴「自動追蹤」的功能來輔助後製流程,那麼真的乾脆用傳統運動攝影機會更省時省力。先說重點「Quik App 」不會辨識人物,所以需要手動框選物體,但追蹤失敗的頻率超級超級高,也就是說開始追蹤後我無法放著不管它直到結束,因為很有可能追 1 分鐘或 30 秒就失敗甚至追錯目標,所以我必須手動繼續操作下去,只能用事倍功半來形容...
- 豐富色調

- 色調/曝光調整

Quik App 值得稱讚的一點就是濾鏡選擇超級豐富,數量高達「48 種」,進入調整後還可以再微調「曝光、對比、飽和度、色溫、陰影、高光」這幾個細項,對於色彩及亮度這方面,內建的選單絕對夠用,這也是吉姆中意的部分。

GOPRO MAX2 強調它也是貨真價實的 8K 全景相機,不過市面上的其它兩個對手也是如此且感光元件更大 XD,GOPRO MAX2 最高能輸出 4K 30p 的高畫質影片,影片編碼則有 H.264 與 H.265 兩種選擇,接著就是實測的分享!
/// GoPro MAX2|360 實拍 8K 30p
既然是 360 相機最不用煩惱的就是防手震問題,拍攝前也不用特別設定防手震相關的選單,選好畫質然後開始拍就對了,這組日光拍攝其實讓我挺驚艷的,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不論是畫面中的細節,若是逆光下自動 HDR 的表現都堪稱優秀,打破我對它 1/2.3 吋 CMOS 感光元件的刻板印象,影片最後十秒有彩蛋(不客氣
)。這部影片透過麻豆來示範,可以看得出來室內棚加上光線不足時,畫面就會出現較明顯的雜訊,全景拍攝我都以 8K 30p 為主力,如果要拍高格慢放的話,最多僅支援到 4K 90p 這個數值,與同級機種相比也稍微遜色了點。
以上就是全夜景環境的暴力測試,可以很明顯感受到這就是 GoPro MAX2 的短版,受限於感光元件的尺寸再來影像晶片也沒有特別優化,自然就是這樣的結果囉!目前夜拍最強的 360 相機非 DJI Osmo 360 莫屬~沒有之一!
GP-Log 是 GoPro Max 2 提升其專業性的重要一步,它將 360 度運動相機的畫質和後製彈性帶到了新的高度,讓專業影片創作者能更好地將 Max 2 的素材融入他們的專業工作流程中,影片中可以看到 GP-Log 與標準色調及套用濾鏡後的差異。
再來是 360 搭配縮時攝影來作業,同時再加上一些 Quik App 的運鏡特效在裡面,如果「物體追蹤」這功能夠準確的話,其實能玩的花樣會更多,但如果我連目標都追不準,其實玩家也沒有太多心力去搞其它花樣了,Quik App 的進化絕對是目前的重中之中、勢在必行的關鍵!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最後吉姆再來分享幾張小星球的全景照,在後期調整的過程中可以明顯感受到,GoPro MAX2 給予的動態範圍彈性相當大,各種環境光線幾乎都能修正回來,特別是天空雲層的細節,基本上不會有斷階的情況出現。
/// GoPro MAX2|單鏡頭 4K 60p
GoPro MAX2 透過強悍的 Max HyperSmooth 防手震,搭配 360° 地平線鎖定,拍攝時完全不用煩惱穩定的問題,同時搭配 Max HyperView 的超廣角模式,既不會犧牲超廣角的視角,同時又能滿足畫面的穩定性,印象中 Insta360 跟 DJI 在使用類似模式時,沒辦法做到那麼廣。
單鏡頭是我後來才發現的功能,一開始找不到在哪...原來藏在頂部的選單內,所以平面影片的素材比較少,這天來猴硐找貓貓~多數時間都在噴雨,只捕捉到少數有陽光露臉的時刻。拍攝時我選擇將自拍桿倒置,讓 GoPro MAX2 盡可能貼近地面跟拍貓咪,營造出來的畫面不僅充滿了速度感,在 Max HyperSmooth 防手震搭配 360° 地平線鎖定的輔助下,效果還挺不賴的,想不到就連步行時的 Z 軸晃動都濾掉了。
/// 內建麥克風 vs. 藍牙麥克風|收音差異
至於「戶外平面錄製收音|內建 vs. 藍牙Mic」與「室內平面錄製收音|內建 vs. 藍牙Mic」的測試目的也很明確,戶外有沒有藍牙麥克風的輔助高下立判,至於室內有了藍牙麥克風輔助則能減少回音的影響。GoPro MAX2 雖然沒有出藍牙麥克風這類的配件,不過對它牌藍牙麥克風卻相當友善,像我搭配 DJI Mic Mini 配對成功後每次開機都是秒連,幾乎沒啥延遲的狀況。
/// GoPro MAX2 使用心得與結語

GoPro MAX2 在這陣子體驗下來,我覺得它的同級對手更接近前些日子才推出的 Insta360 X4 Air,因為不論是拿 Insta360 X5 或 DJI Osmo 360 與其比較的話,GoPro MAX2 是毫無勝算的...畢竟 GoPro MAX2 沒有專屬夜拍模式,加上感光元件尺寸差一大截,而且價格上也沒有優勢,實在很難說服消費者買單!

如果你就是超死忠的 GoPro 鐵粉,硬要入手的話 GoPro MAX2 倒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首先它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8K 30p 的全景畫質表現確實還不賴,360 影片或照片的拼接也很自然,自拍桿自動消除的效果也沒啥明顯的破綻;搭配 Quik App 多達 40 多種的濾鏡與豐富的調整空間,若真想要玩的話也夠了,更別說它還支援 GP-Log。
另外還有一個獨家優勢,那就是 GoPro MAX2 唯一內建 GPS,GPS會自動捕捉遙測數據,在 Quik App App 中可將這些數據(時速錶 / 移動軌跡圖),作為圖形疊加到影片中,讓影片更具專業質感。

360 模式下的硬傷就是 Quik App 的不給力,物體偵測失敗率高導致用戶需要花費比平面影片更多的心力去處理,久而久之就會失去耐心及新鮮感,如果是 360 照片或平面影片就沒這問題;另外平面影片的防手震效果相當優秀,就連 Z 軸的抑制也很出色,Max HyperView 的超廣角張力十足,吉姆個人很喜歡這個模式。
不過 Quik App 急需克服的除了功能不夠健全之外,採付費訂閱制更是逼退消費者的關鍵,因為功能更全面且穩定的 Insta360 App 與 DJI Mimo 都是免費的,Quik App 實在沒有收費的本錢。透過手動下載 GoPro Lab 韌體,可以解鎖 300mbp 的碼率及其它功能,算是比較進階的玩法!

如果 GoPro MAX2 早個 2~3 年推出,或許還有機會與 Insta360 X3、X4 一較高下,不過在這個 Insta360 / DJI 雙雄爭霸的局面,GoPro MAX2 的出現只能說是時不我予。面對 Insta360 X4 Air 建議售價 NT$12,200 元與 DJI Osmo 360 建議售價 NT$11,190 元的夾殺,目前優惠價依舊高達 NT$16,500 的 GoPro MAX2,必然會面臨孤掌難鳴的窘境,如果壓到 10K 出頭才會有競爭力!
其實不僅是 360 市場被中國品牌霸榜,就連最初由 GoPro 所打造出來的運動攝影機市場,現在也是由 Insta360 / DJI 雙分天下,GoPro 未來能否東山再起還是未知數,只不過現階段應該更積極面對軟硬體上的不足,才有機會扭轉乾坤啊!
ps. 感謝 Monica 協助剪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