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Fenix 3 HR官方同樣製作中文化宣傳影片,建議大家可以看一下快速了解特色功能。
這次開箱主要分為下列項目:
1.開箱與外型設計
2.功能介面與實際使用
(1)新增運動模式
(2)全天候心率監測與日常活動追蹤
(3)實際運動
A.室外慢跑
B.室內慢跑
C.室外自行車騎乘
D.廣播模式
E.體適能指標
(4)電力使用情況
1.開箱與外型設計 |
大約在將近一年前,筆者就有開箱分享過Fenix 3最入門的太空灰版本。而這次試用的Fenix 3 HR的功能特色重點如下,其中紅字的部份,則是與最早推出的Fenix 3太空灰版本不同之處。
(1)支援複合式運動記錄
(2)全向性EXO天線整合雙星定位(GPS+GLONASS)
(3)內建高度計、氣壓計、電子羅盤
(4)支援智慧提示功能
(5)支援多種ANT+感測器
(6)支援Connect IQ
(7)內建腕式心率監測感測器
(8)增加全天候心率監測功能
(9)增加了槳板衝浪、划船、室內划船、高爾夫、跳傘等運動記錄模式。
(10)增加體適能指標
(11)採用藍寶石螢幕。
首先看到外包裝的部份,整體設計與之前的太空灰版本無顯著差異。

主要在正面加上了心率圖樣以及藍寶石的字樣!相信看到這兩個圖樣後,會有不少網友口袋的小朋友準備要出走了XD

接著看到盒裝正下方配備清單,包含了主機、USB充電傳輸線、AC電源變壓器與中文操作手冊。所以之前有網友詢問過關於錶帶的問題這裡再回覆一次,並沒有多附金屬錶帶喔。

內容物由左至右分別為主機、USB充電線與AC電源變壓器。

直接看到主機的部份。

正面的部份在外觀上看起來並沒有明顯的差異。但在錶面的部份則是使用了藍寶石材質,從最早推出的太空灰版本之後,後續推出的像是玫瑰金與這次的HR版本,甚至再到未來會上市的鈦版本,將全面採用藍寶石鏡面。

在按鍵的配置方式也與之前版本相同,但右上方的開始/暫停確認鍵原本有圈紅圈,這次在Fenix 3 HR上則改為銀色。

另外一個最大的差異就是在錶帶的材質上,這次搭載內建心率監測的功能,特別將錶帶換成矽膠的材質,因為會比較軟一些,才能讓錶帶更加服貼手部的形狀。

再來看到的就是這次的重點囉,搭載了由Garmin自行開發的Elevate光學感測技術。

就可以直接測量手腕皮膚下的心率資訊。而在感測晶片的設計上,可以看到還是會有微微的凸起。實際測量後,整體重量為89公克,與沒有內建腕式心率監測的太空灰版本相比,稍微重了約7公克的重量,說真的戴上時應該感受不到這微乎其微的差異。

實際戴上後的樣子,我想這就是許多網友喜歡Fenix 3的原因,因為外型並不會像其它的運動錶一樣,使用了大量的塑料,而是使用金屬材質搭配上簡約的設計,一般生活上穿搭都不會太過突兀。

說真的,個人覺得戴起來的時候,對於感測晶片微微凸起的部份並沒有太多的感覺,反倒是換成了矽膠材質的錶帶,在戴上拉緊的過程會變得比較不好施力一些。而長時間戴下來後,當把手錶拿下時,在手腕的部份還是多少會有個感測晶片的壓痕,但不至於會有明顯的不舒服或是異物感。不過,這個部份每個人手形與感受可能會有不同,建議還是要自行試戴才會更為準確。

2.功能介面與實際使用 |
關於Fenix 3 HR的相關操作介面,其實大部份都與之前開箱過的太空灰版本差不多,所以下面主要是針對Fenix 3 HR與之前的Fenix 3功能上的差異做分享。如果對於更詳細的操作介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之前的太空灰版開箱。
(1)新增運動模式
這次試用Fenix 3HR時,發現到有新增了幾項運動模式可以使用,而且這些新增的模式不只是Fenix 3HR版本才有,而是所有Fenix 3透過更新後就會全部都有喔,不需要任何的費用!所以如果是之前比較早買的朋友有空的時候記得去更新一下吧!筆者手上的Fenix 3HR系統版本為2.20。
原本Fenix 3的運動模式包含了越野滑雪、滑雪、登山、健行、越野跑、跑步、室內跑步、騎乘、室內自行車、室內游泳、開放式水域、鐵人三項等,而這次新增的運動模式包含了槳板衝浪、划船、室內划船、高爾夫、跳傘、戰術等等。不過這幾樣模式中,有幾樣使用者必須自行到設定中新增,系統預設並沒有全部開啟。而設定的方式,首先進入設定選單下的『App應用程式』中。

在此選單中就可以看到所有的運動模式臚列如下。下面便以新增跳傘模式為例。

確認要新增的模式後,首先選擇該模式的代表色。

接著便進行此運動模式記錄時,所需要開啟的功能。跳傘的模式與路地上的運動不同,因此會有3D速度與3D距離等資訊。

即便是在跳傘也可以開啟虛擬夥伴與設定配速等資訊。

運動狀態下的顯示頁面也可自行定義。




全部設定完後,就可以看到運動模式中多了跳傘的圖示與選項囉!

在運動模式下選擇跳傘便能開始進行記錄,同時也可以搭配內建的心率感測裝置進行心率相關資訊的記錄。不過筆者對於跳傘這項運動過去完全沒有接觸過,所以對於相關的專有名詞與使用方式並不了解,就沒辦法實際試用記錄讓大家看。如果您本身是位跳傘的高手對於這款Fenix 3HR也很有興趣,歡迎發送私訊通知筆者,跳傘的功能就靠您來測試啦!

除了跳傘模式外,這次更新也多了槳板衝浪、划船以及室內划船等需要偵測手部擺動的運動。


這幾樣運動如果是在戶外,便能偵測到配速與距離等相關資訊。

以及划水數與划水率等。

同時也可以透過手腕偵測運動時的心率。

這次也內建了S系列的高爾夫記錄功能,只要透過Garmin Connect APP先下載所在球場後,就可以了解果嶺前中後的距離、使用里程計,並能進行計分以及保留擊球的成績。

除了上述的模式外,還有一個叫做戰術模式的功能,是讓佩戴者透過夜視鏡時也能清楚看到錶面資訊,畢竟當初Garmin與美軍的結合相當緊密,有個戰術模式也不會太奇怪XD

(2)全天候心率監測與日常活動追蹤
這次Fenix 3 HR最大不同的部份,因為加入了腕式的心率監測,所以可以進行全天候的心率監測,讓配戴者可以觀察自己一整天的心率變化情況。而這樣的功能,其實在去年底所推出的跑步用錶Forerunner 235上就已經納入使用了。
Fenix 3 HR檢視心率資料的方式簡單好操作,只要在一般手錶模式下按下左下的頁面切換鍵即可進行檢視,檢視的資料包含目前心率、最低靜止心率以及過去四小時的心率變化圖,但要記得要先到『設定』裡面的感測器中,將『手腕心率』功能設定為自動。
使用者在心率頁面所看到的心率變化,只是即時進行心率偵測顯示出來,而並非即時記錄心率,所以在一般生活使用狀態下(非活動模式),全天候的心率監測是每2到10分鐘動態記錄,期間內如果偵測到心率變化大於5或小於5,則會記錄新的心率數值。如果是在活動模式下進行的記錄,心率的監測才會是做每秒都記錄,同時心率值也會更為精確但也會更加耗電。

按下右上確認鍵,還能進一步看到過去七天的平均靜止心率值,而靜止心率對於一些專業的運動員來說,是會用來藉此判斷個人目前的身體狀況。

每日再與手機配對做同步,將所有的數據上傳到Garmin Connect上做檢視。而因為Fenix 3 HR同時也可以記錄使用者一天的活動量追蹤與睡眠,在Garmin Connect網站上是放在同一個功能頁面中,所以下面就連同心率資料的部份一同做檢視。首先在左上方分別為當日總步數、強度分鐘數與已爬樓層數。

在右邊的部份則有一整天的活動摘要,包含了燃燒的總熱量、平均靜止心率、最低心率、每日平均步數、下樓總計與總距離等資訊。

首先看到的心率的紀錄,心率是以G-sensor做偵測,可以看到呈現方式是以時間軸的方式呈現出心率的變化。後面的部份斷掉是因為我自己的習慣是回到家後洗澡前就會把手錶取下,到隔天早上要出門時才會再戴手錶,所以後面大約在晚上十點半後就沒有心率的資訊了。

下一項是強度分鐘數,是以一周的方式做為檢視,右邊則是目前距離達成當周目標所剩餘的時間。

至於強度分鐘數的意思,在手錶上其實翻譯為『週熱血時間』,詳細的顯示方式如下圖所示。至於這個功能的定義在手錶上的判斷方式,是根據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包含身高/年齡/體重/卡路里消耗/心跳等資訊,來判斷這段時間的活動對於佩戴者來說是高強度或是中強度,再將其換算成時間。至於中強度和高強度運動等定義,則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而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這裡。
而下圖中數字150代表著一週的目標,希望佩戴者每一週能進行達到150的中高強度運動,這樣換算下來是希望大家每天平均可以運動至少20~30分鐘,而這個150分鐘的目標,使用者也可以直接在手機APP上進行設定,這樣就可以隨時提醒自己這一週的運動量是否足夠。因此中間顯示的117則是加權後的總計時間,會將中高強度的運動時間做總計。舉例來說,佩戴者進行了中度活動10分鐘,以及高度活動10分鐘,加總後會顯示為30分鐘(因為高強度會算兩倍)。

我個人平常睡覺如果手上有東西會覺得怪怪的,所以平常習慣睡覺時會把手錶拿掉,但為了要試用睡眠監測功能,所以前一晚有刻意戴著睡。可以看到上面記錄了總睡眠時間,中間則是用圖示的方式呈現睡眠情況,淺藍色的是淺層睡眠,深藍色是深層睡眠,桃紅色則是清醒的。可以看到在大約四點左右,因為起床打蚊子所以呈現一個睡睡醒醒的狀態...索性在五點左右終於把牠解決了...(握拳)下方則是各個睡眠狀態的總時間。

最後一個項目,看到的則是當天的整體活動情況,如果當天也有使用運動模式記錄的話,則會列出時間、消耗的卡路里、距離與活動類型,而再往下方則固定會有一列式每日步數的資訊,最後一列則是所有活動量的總計。

(3)實際運動情況
這次在運動的試用上,主要針對慢跑與自行車做測試,並且都分別使用內建的腕式心率監測功能,以及搭配上Garmin去年底推出的Tri HRM心跳帶使用與記錄。
A.室外慢跑
在室外跑步時,分別記錄了透過內建腕式心率監測的跑步情況,以及佩戴Tri HRM心跳帶的跑步情況。首先看到的是透過內建腕式心率監測的紀錄資訊。
透過Garmin Connect檢視運動紀錄,可以看到在最上端同樣可以看到運動的軌跡。

在上端右邊則有這次運動的總資訊。

在下方則有海拔高度、配速、心率、步頻與溫度等資訊。

最下方則有這次運動的統計資料。其中在跑步動態的部份,只能看到步頻與步幅等資訊。

下方則能切換成分段的方式做檢視。

如果只想單純看心率的情況,也可以透過各心率區間所佔的比例與時間直接檢視。

另外也有改採用HRM-Tri心跳帶做室外慢跑的記錄。如果使用HRM-Tri心跳帶,運動頁面便會增加了下面的資訊,包含了GCT平衡,這數據可用來判斷運動時左右腳的平衡情形;下方則有移動效率、步幅等資訊。GCT平衡與移動效率等資訊,舊的Fenix 3用戶透過版本更新後也同樣能使用。

另外還有步頻、觸地時間與垂直振幅等。

下面列出的便是與使用內建心率感測器時,兩者所能記錄下的資訊差異部份。可以看到包含了詳細的步幅長度資訊、垂直振幅與GCT左右腳的接處地面時間平衡。

最下方可以看到統計資料的部份,在右邊的跑步動態變多了許多個項目,包含平均垂直比例、平均垂直振幅、平均GCT平衡與平均處地時間。這些數據對於進階的跑者來說,可以用來參考並做更多細節上的調整,以增強個人的運動表現。

B.跑步機慢跑
透過跑步機慢跑,同樣分別測試了以內建腕式心率監測,以及透過佩戴Tri HRM心跳帶。
首先看到的數據是以內建的腕式心率進行心率監測,實際跑了約四公里左右的距離。而在室內慢跑並不會有軌跡記錄,但依舊可以記錄到速度與步頻等資訊,包含了總距離、總時間、平均速度等。

並有時間軸的圖示顯示速度、心率與步頻等資訊。

在下方心率的相關資訊有平均心率、最大心率、訓練成效,在速度相關的資訊有時間、平均步速、最佳配速等;而在跑步動態資訊則有平均步頻、最高步頻與平均步幅等資訊,另外還有高度與溫度等資訊。

而在最下方則能看到分段的資料,在分段的部份是以一公里為單位做劃分。


而在分段資料中,也可以看到五個心率區間所佔的時間以及比例。

另外一次則是搭配HRM-Tri心跳帶進行慢跑,實際跑了約2.7公里左右的距離,下面為實際記錄下來的詳細數據內容。可以看到多了步頻、垂直振幅與觸地時間等資訊。

下方則在跑步動態的部份,多出了平均垂直振幅與平均觸地時間。

C.室外自行車騎乘
這次同樣也試用了自行車記錄功能,搭配使用了Garmin的ant+速度與踏頻器使用,並使用內建的心率監測功能進行心率記錄。
這次騎乘的距離,大約從內湖的美堤河濱公園出發,騎到北投洲美橋自行車引道的位置,距離大約11公里。

可以看到所記錄下的資訊,最上方的部份為軌跡圖。

上方右側則能看到總資訊。

下方可以看到海拔高度、速度、心率、踏頻與溫度等資訊。

在下方的統計資訊所能記錄的數據。

分段進行檢視。

同樣也可以直接檢視各心律區間所佔的時間比例。

D.廣播模式
由於Femix 3 HR同樣具備了廣播模式,與其它支援ANT+的裝置配對使用後,可以做為心跳帶來使用,這樣的功能其實之前台北市長柯文哲進行自行車挑戰的時候有使用,當時他是以vivosmart HR手環進行搭配使用。
這次試用廣播功能時,搭配使用的是體積小但功能全面的EDGE 25使用。在設定上相當容易,手錶端只要在設定中調整成廣播模式,EDGE 25便能很快的配對成功。

實際使用起來,在顯示上手錶的心率變化與EDGE 25同步顯示的速度很快,偶而會出現手錶的心率已經變化了但EDGE 25上的數據還沒改變,但這樣的落差延遲其實不到一秒的時間,應該是不影響到使用者使用。而在廣播模式開啟時的電力使用情況,騎乘了半個小時的時間,電力大約掉了2%左右。

E.體適能指標
這次最新版的Fenix,增加了體適能指標測量。是以心率做為基準,提供壓力分數、乳酸閥值以及體能狀況指數,這個部份舊的Fenix 3用戶透過版本更新後也可以使用。
(a)壓力分數
測量您靜止時3分鐘的心率變化情況,藉此評估使用者的整體的壓力狀態,數值為1到100,數值愈低代表壓力的情況愈低。選擇進入壓力分數模式後,確認心率資料已經偵測到後便按下Start鍵開始記錄。

接著就依照手錶上的指示進行。


經過三分鐘的時間後,便能取得壓力分數數值,系統會建議每天在同樣的時間做測試並進行比較,才能取得更準確的判斷。

(b)乳酸閥值
乳酸閥值是透過心率以及配速,計算出肌肉開始產生疲勞的乳酸閥值。乳酸閥值是高強度運動下乳酸在血液堆積的門檻,當跑者跑步時超過配速或者心率門檻,疲勞感就會開始迅速增加。

同樣進入乳酸閥值的模式後便依照錶面上的提示進行運動。



(4)電力使用情況
由於搭載了內建的心率監測功能,在電力的表現上更為耗電是必然的情況。根據官方的數據,訓練模式下可長達16小時,如果是採用GPS省電模式最長可達到40小時,如果是使用智慧手錶模式可達約2週。根據這次的試用來看,如果開啟心率功能但關閉智慧提示,使用一整天下來大約降了8%左右的電量,據此推測大約可以使用將近兩週的時間,如果將心率監測與智慧提示都關閉,一天則大約掉1-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