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始閱讀本篇文章前,可以先觀看官方為 Instinct Solar 本我系列拍攝的形象影片。
Garmin Instinct Solar本我系列開箱與科技介紹
Instinct Solar本我系列使用Garmin錶款通用的硬式紙盒,但在左上角有著Solar太陽能系列的專屬icon,內盒包含Instinct Solar本我系列錶款與充電線組。

Instinct Solar本我系列錶款本體,尺寸上維持與過去測試的Instinct本我系列相同規格的45 x 45 x 15.3 mm,這次最大的特色則是在於太陽能充電鏡面科技的導入,單就外觀上與一般的智慧錶款沒有太多差別,想不到居然能夠吸收太陽能來提升電量啊...鏡面材質本身則是防刮康寧Gorilla玻璃。

使用黑白單色螢幕,並非為相當耗電的彩色螢幕,也是提升錶款本身續航力的重要因素。此外,Instinct Solar也依舊保有本我系列經典的雙視窗設計,像素則是128 x 128,既然作為一支主打冒險、軍事的戶外錶款,螢幕本身當然是搭載陽光下可視的穿透反射式高階顯示螢幕(MIP)。

實測之前也先提供官方數據報告給各位參考,在智慧模式下(就是平時最常使用的手錶模式),最長可使用24天,若期間都能滿足太陽能充電的需求(根據原廠數據報告,需每日於50,000照度戶外環境下配戴至少三小時),最長甚至可以使用到54天,另外GPS模式為基本30小時加上8小時的太陽能蓄電,最大電量模式與GPS 探險模式分別是70小時+75小時、28天 + 40天,而省電智慧手錶模式原則上則是56天。

錶殼材質部分,與其它本我系列相同,使用強化纖維聚合物,不加上矽膠錶帶的重量為53公克。強化纖維聚合物具有耐撞與防水的泛用性特質,也因此Instinct Solar本我系列是通過MIL-STD-810 軍規標準、以美國軍用標準810打造的智慧穿戴裝置,防水等級高達水下100 公尺。

Instinct Solar本我系列一共推出蘭花紫、石墨黑、深海藍、日曜黃與火焰紅五款配色,若你是比較喜歡配色鮮明、鮮豔的人,應該就會比較偏好日曜黃與火焰紅,針對行事低調的使用者,就可以選擇蘭花紫、石墨黑與深海藍三款。
- 蘭花紫
- 石墨黑
- 深海藍
- 日曜黃
- 火焰紅
這次的Instinct Solar本我系列另外還推出衝浪版本,在運動模式中加入市面上少見、過去只有在專用錶款中可以體驗到的衝浪模式與潮汐資料,配色上也有因應大海運動的礁石灰與浪花白兩款配色可以選擇。
- 礁石灰
- 浪花白
Instinct Solar本我系列為左三右二的五顆實體按鍵配置,按鍵為長方形的加大面積設計,提升按壓手感,上頭的方格刻紋則有止滑效果,這樣的按鍵配置,也是小編非常喜歡Instinct系列的主因。
- 正視
- 右側
Instinct Solar本我系列搭配的是與錶身相同配色的矽膠錶帶,可相容於其他配色的22mm快拆矽膠錶帶,配戴腕徑範圍為132mm至224mm。

錶背與過去的Instinct錶款相同,中央是腕式心率感應器,四周有簡易的錶款配置說明,四個Garmin智慧穿戴裝置專屬的金屬接點充電孔被放置於右側,與線材接上時會產生「喀搭」聲後接合,緊密程度相當高。

錶款外觀介紹告一段落,接著介紹功能層面。其實身為一支入門款式的Garmin智慧穿戴裝置,過去小編就曾經出過兩篇Instinct錶款的專門介紹,這次的Instinct Solar本我系列最大的不同莫過於太陽能充電的各項體驗,其餘功能上則新增脈搏血氧(Pulse Ox2)與身體能量指數(BODY BATTERY)兩項健康指標,都可以新增至Widgets小工具中。
- 太陽能
- 脈搏血氧
- 心率
- 健康介面
- 天氣
- 步數
- 卡路里
- 身體能量指數
- 日出/落時間
- ABC感應器
- 月出/落時間
雖然Instinct Solar本我系列在黑白單色螢幕的限制下,沒有辦法靠著更換錶面改變整體風格,但系統依舊提供許多種錶面選擇,讓使用者可以選擇最符合自己閱讀習慣、使用情境的錶面使用。
- 錶面一
- 錶面二
- 錶面三
- 錶面四
- 錶面五
Instinct Solar本我系列在電量管理上做出許多改變,其中一項就是電池效能管理。電池效能管理介面中,系統幫助使用者區分出許多不同情境,可以更有效率地使用電力,當然也可以自行啟閉各種功能,來調整電量耗損程度,其中小編覺得很有趣的是,系統會計算出在不同模式下剩餘電力可以使用的天數,並且能在進入低電量模式後提出警示。
- 省電模式
- 啟閉省電功能
- 睡眠模式
- 低電量警示
- 電量模式
雖然Instinct Solar本我系列定位在入門錶款,但其實它擁有超過30種運動模式,放眼Garmin其他錶款來說,也幾乎已經可以說是「全配」的程度了,而且為了符合戶外、運動等產品形象,Instinct Solar本我系列中也擁有像是釣魚、泛舟、滑雪與越野等較為稀有的運動模式,這次同步推出的衝浪版本還另外配置衝浪模式與潮汐資料。在運動模式下,也可以看到電量管控系統計算出的可連續使用時數。
- 登山
- 越野滑雪
- 可連續使用時數
快捷目錄是個人在使用Garmin錶款上,最直覺、操作起來也最得心應手的介面,而且Instinct Solar本我系列右上角的小視窗,也會隨著不同功能更換小圖示。
- 碼錶
- 電子羅盤
- 背光
開箱與科技介紹告一段落,在進入電量實測之前,可以先參考一下規格表。
產品 | Instinct Solar本我系列 | Instinct Solar本我系列(衝浪板) |
產品尺寸 | 45.0 x 45.0 x 15.3 mm | 45.0 x 45.0 x 15.3 mm |
螢幕 | 陽光下可視穿透反射式高階顯示螢幕(MIP) | 陽光下可視穿透反射式高階顯示螢幕(MIP) |
鏡面材質 | 太陽能鏡面(康寧Gorilla玻璃) | 太陽能鏡面(康寧Gorilla玻璃) |
錶圈材質 | 強化纖維聚合物 | 強化纖維聚合物 |
重量(錶身) | 53公克 | 53公克 |
電池效能(手錶模式) | 14天 | 14天 |
防水等級 | 10ATM(水下100公尺) | 10ATM(水下100公尺) |
儲存空間 | 16MB | 16MB |
美國軍規標準 | 依 MIL-STD-810G 程序測試 : 耐寒耐熱、防撞擊、防水 | 依 MIL-STD-810G 程序測試 : 耐寒耐熱、防撞擊、防水 |
無線連結 | 藍牙、ANT+ | 藍牙、ANT+ |
QuickFit快拆錶帶 | 適用 | 適用 |
配色 | 蘭花紫、石墨黑、深海藍、日曜黃、火焰紅 | 浪花白、礁石灰 |
售價 | 11,990元 | 12,990元 |
Garmin Instinct Solar本我系列實測分享
在過去的兩篇實測文中,小編就有實際操作過 Instinct 系列錶款,所以這次會把實測的重心放在電量測試上,並把紀錄了一周的電量變化狀況提供給各位做參考。首先要說,除了實用性高、同時也相當具有話題性的太陽能充電系統之外,Instinct Solar 本我系列在整個系統的各處細節上,都能看到針對電量管理而做出的革新。

長按MENU按鍵後,會進入設定的各項介面,其中右上方小視窗中就會顯示出電量圖示與剩餘使用天數。

分享實際操作命名為「電池效能管理」系統的過程。主要區分為省電模式與電量模式。這次實際操作Instinct Solar本我系列大約兩周時間,記錄電量變化的一周都是開啟省電模式,並開啟睡眠模式,睡眠模式就是系統會依照使用者睡眠習慣,在該區段時間停止大多數功能,減少電量耗損,小編是調整為22點至隔日6點,實際使用上比起過去沒有這項功能的Garmin錶款來說,確實有卓越的幫助,因為系統在固定時間關閉功能,等同於讓Instinct Solar本我系列每天都有8個小時是處在極低耗電量的情況下,直接提升錶款本身的續航力。

小編也有嘗試使用與建立自己的電量管控模式。系統有「最大電量模式」與「夾克模式」兩種預設情境,「最大電量模式」基本概念就是關閉大多數較為耗電的功能,像是心率與接聽電話等,另外也開啟Ultratrac來打點所在位置。至於「夾克模式」則是模擬在穿上長袖夾克後,心率感測器無法偵測健康數據的情況而命名,因此就是一項用來關閉心率功能的模式。

小編也將測試一周電量變化過程中,錶款所使用的各項配置提供給各位做參考,基本上就是個人平常配戴Garmin錶款的配置,像是基本的健康數據如心率、步數等等會開啟,GPS則是在紀錄運動歷程時才會開啟,平常都是關閉狀態,背光部分,個人真心覺得Garmin的陽光下可視螢幕(MIP)強大,不僅是在烈光下依舊擁有不錯可視度,在較缺乏光線的室內空間下,也只需要稍微的背光即可,所以小編通常都是將背光調整為20%。
開啟項目 | 關閉項目 |
心率 | GPS定位 |
步數 | 爬梯 |
卡路里 | 周熱血時間 |
壓力指數 | 高度計 |
能量指數 | 氣壓計 |
日出/落時間 | 電子羅盤 |
月出/落時間 | 運動模式 |
手機通知 | 音樂 |
背光(20%) | 替代時區 |
接下來要跟各位分享太陽能蓄電的使用狀況與個人觀察。首先是客觀的環境數據,根據中央氣象局顯示,臺北地區在2020年7月的日照時數為160.3,單月總日射量則是以距離臺北市區最近、位於木柵區的文山茶改觀測站記錄到的總日射量(MJ/m2)606.7為參考值(實際臺北市區的總日射量應該會再稍微下修一些)。
- 日照時數
- 日照量
小編平常是一位機車族,平日早上大約8點過後從新店家中騎車到內湖的小惡魔總部上班,路徑大約16公里,騎乘時間則落在50分鐘至60分鐘,通常早上的陽光雖然已經很充足,但照在身上的熱度就明顯沒有正中午那麼強烈,原本以為會影響到Instinct Solar本我系列的太陽能蓄電程度,但其中一天來到公司打開錶款中的過去6小時太陽能充電折線圖趨勢,可以看到鏡面確實有吸取到足夠的光線,線狀有明顯變化的區域也大約是整個折線圖的六分之一,符合騎車時間約為1小時的實際使用狀況。
- 行徑路程
- 太陽能
接下來分享一周的電量變化歷程,Instinct Solar本我系列除了運用電池圖示顯示剩餘電量外,再來就是直接顯示出可使用的剩餘日期,小編紀錄從7月20日至7月26日間的電量變化,第一天(7/20)使用時系統顯示剩餘電量為19日,最後一天(7/26)則是17日,期間完全沒有進行電源充電,這代表原本一周實測間預計會耗掉七天的電力,但在太陽能充電輔助下,最後只耗損掉三天的可使用電力。
註:由於無法預先知道每一位使用者在未來利用太陽能鏡面蓄電的程度,錶款中顯示的剩餘電量,就是系統依照當下判定的剩餘電力可用的最大天數。
日期 | 當日剩餘電量 |
7/20(一) | 19日 |
7/21(二) | 18日 |
7/22(三) | 19日 |
7/23(四) | 19日 |
7/24(五) | 18日 |
7/25(六) | 17日 |
7/26(日) | 17日 |
第一天:隨手用手機紀錄下一周的使用經過,第一天正常時間帶著剩餘19日的電量出門至公司上班,在騎乘過程中,太陽能折線圖已經產生變化,顯示鏡面正在為錶款蓄電中,但因為當日都待在辦公室內寫稿,所以第二天早上發現剩餘電量降低為18日。
第二天:小編因為拍攝需求去爬了一趟金面山,中午以前天氣炎熱、日照強烈,中午過後有場午後雷陣雨(直接被淋成落湯雞...),但由於Instinct Solar本我系列具有最高10ATM的防水等級,所以並不擔心錶款進水故障的問題,也因為這天都在戶外爬山的緣故,隔日電量居然提升了(剩餘電量顯示為19日)!
第三天:小編有外出松菸文創園區歸還之前測試的智慧棒球,加上騎車上班的路途,太陽能鏡面也吸得飽飽的,足以維持當天的耗電需求,所以剩餘電量仍顯示為19日。
- 第一天
- 第二天
- 第三天
第四天:小編正常上下班,剩餘電量從19日下降到18日。
第五天:小編大多數時間都把錶款放在進光亮很強的窗台上,嘗試看看隔著玻璃能否進行太陽能充電,但效果不算太好,當天電量再度從18日下降到17日。
第六天:休假日早上與下午帶著家中毛孩至公園玩耍,前後總計大約三小時,當天電量沒有變化,停留在17日。
第七天:由於前一天的充電量充足,所以儘管當天大多數時間都在室內寫稿,電量也能夠維持在17日,測試結束。
- 第四天
- 第五天
- 第六天
- 第七天
小編在測試的那幾周內有西裝拍攝需求,正好測試在袖口可能會遮住太陽能鏡面的情況下,影響此項功能的程度,實際測試下,太陽能充電效率大約減少30%~35%,所以在被衣物材質遮住的情況下,確實會影響到充電效率。

將Instinct Solar本我系列連接上App程式Garmin Connect之後,也可以在手機程式中檢視太陽能的使用狀況與詳細的折線圖,但個人還是比較習慣在操作錶款當下就檢視太陽能充電進度,畢竟比較方便呀...

最後也介紹一下這次Instinct Solar本我系列不同以往Instinct系列所新增的功能,主要都是著重於健康數據上。首先是脈搏血氧(Pulse Ox2)。這項數據其實在許多Garmin錶款中都可以算是標配的數據,但過去的Instinct系列主要僅有包含心率與統計步數、爬梯等等,配合這次的太陽能系列發表,研發團隊也一併把脈搏血氧(Pulse Ox2)這項數據加進去了,小編大概一天測試一次,配合不間斷的心率偵測,記錄下自己每天有關血氧與心率的健康狀況。

至於另一項新增進來的健康數據,則是身體能量指數(BODY BATTERY)。這項數據是Garmin設計團隊綜合感測器的各項數據,如心率變異、壓力等級、睡眠品質和活動數據,來分析使用者在一整日儲備多少能量的功能。小編在這個項目較少使用到,倒是卡路里消耗可以說是小編每天沒事就會點開來看的數據XD

總結
近年來Garmin設計團隊把大量的功能加入至旗下錶款中,同時間對續航力也成為一項嚴峻的考驗,對於繁忙的現代都市人而言,一款智慧穿戴裝置能夠在滿足日常所需情況下使用多久,也成為入手錶款時的重要考量。Garmin在2020年7月,正式推出太陽能Solar系列錶款,若你很討厭沒幾天就要為錶款進行充電,或是厭倦了每次因為健忘,低頭看時間時才發現螢幕一片慘白的情況,強烈建議你至實體店點試戴一下Garmin最新推出的Instinct Solar本我系列,體驗長時間靠著太陽能充電就能持續使用智慧錶款的便利性。

協力拍攝:Harv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