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elf wrote:台灣福斯之前就以台灣(恕刪) 以後所有 歐洲車 + 美國車 (除了 Tesla) 的充電設備都相同台灣也有專門充電公司在經營了,各大車廠也不用自己經營, 而採合作模式,感覺 充電環境大概還好吧, 至少會朝著 類似 歐美獨立充電公司去經營裕電能源 ╳ YES!來電華城電機(股票代號:1519) 是國內知名的重電機廠
tim2580 wrote:看看那Tesla以外電動車精美的銷量,這些第三方充電服務商不知何年何月才會認真佈建高速直流充電站 地點不好找吧1. 土地面積要夠大2. 租金(或土地購置)成本要夠低3. 交通要方便4. 等充電的時候要有設施可以打發時間(吃關東煮、尿尿)5. 潛在客群常出沒或必經目前能想到的大概就是 高速公路休息站 近交流道有超商 的地點比較可行能在這兩個地點設,即便一度點收個10塊錢應該都會有不少生意上門華城在內湖的那個站點也只有符合4一點而已,但星巴克消費也是有點偏貴 5的話有點勉強,頂多就是住那區或在內科上班的所以她也不敢全部車位都設超充 (應該會賠死吧)
tim2580 wrote:看看那Tesla以外(恕刪) 嗯我不認為除了特斯拉以外的車廠在台灣會認真的推動電動車發展在國外,這些車廠受到排放和環保法規的限制,不得不轉型電動車。轉型不來的,就交保護費給特斯拉。但在台灣可沒有這壓力,更何況#充電樁要花錢(不管獨資或是合作,只是投資和回收的分拆,沒有免錢這回事)#保養這個大金雞也不見了現階段,傳統車廠在台灣投入電動車,簡直搬石頭砸自己腳!在沒有法規壓力,或是補助的狀況下,頂多只是品牌形象的投資。
btopia wrote:地點不好找吧1. 土(恕刪) 最大的電動車客群是Tesla,今年平均單月掛牌300台以上,直流充電依靠自己的生態系統目前第三方直流充電僅能提供Chademo給Tesla使用,功率不高又要備轉接頭...說實話除非這些地點相對偏僻,不然實在不會選擇相對慢的直流充電而目前台灣其餘電動車支援CCS1掛牌數每月就那麼幾台,直流充電樁價格又那麼驚人,就算是遇到免租金佛新地主,這投資報酬率擺台餐車可能都比他高,廠商不積極投入也就不意外了再加上目前直接的競爭對手Tesla超充尚未收費,增設速度更快,可以想像兩方差距越來越大
tim2580 wrote:目前第三方直流充電僅能提供Chademo給Tesla使用,功率不高又要備轉接頭...說實話除非這些地點相對偏僻,不然實在不會選擇相對慢的直流充電 CHAdeMO轉特斯拉可以跑到50kW,不會輸特斯拉自己的城市超充 (58kW)太多如果附近有7-11或是大賣場可以順便耗點時間的,還是很實用,有利可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