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和一位餐飲業的朋友討論一個問題,「加一成服務費,或外帶打九折,哪一種策略比較好?」
台灣餐飲業有個很奇怪的文化:結帳時加上一成服務費,卻沒有清楚說明這筆費用到底買了什麼。有些店內沒有桌邊服務也照收,有些外帶也照收,一成變成「變相加價」而不是「服務價值」。
如果從策略來看,加一成與外帶九折,其實代表兩種完全不同的邏輯。
加一成,是把不透明變成習慣。
菜單價格看起來比較便宜,但結帳才發現金額不同。這在消費者心理上會留下「被動加價」的印象。
外帶九折,是讓價值邏輯變得清楚。
你省下店內服務、人員成本、空間使用,自然享有更優惠的價格。這是透明、有理由、也讓顧客覺得「被尊重」的策略。
這個邏輯,其實在軟體業也一樣。
以 QBoss 商用軟體 為例:
真正的成本是研發費用,最大的邊際成本則是售後服務,至於軟體的包裝盒、光碟、寄送,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如果照「成本導向」,我們完全可以說:
盒裝版較貴,所以必須加收運費和包裝費。
但我們的策略反過來:
不是盒裝加價,而是 ESD(電子下載版)給九折優惠。
理由很簡單:
客戶選擇下載版,確實替我們省下實體作業成本; 我們把「省下的」反映在價格上,這讓使用者覺得合理,也願意更快採用電子化方式。
無論是餐飲業還是軟體業,策略差別不在「加多少錢」或「折多少」;關鍵是你讓客戶理解了什麼。
加一成,是把加價包裝成制度。
外帶九折,是把價值邏輯說清楚。
透明的策略比較難,但長期比較健康。
您認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