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Ro 2的牽車一週心得與高頻噪音問題

其實,售價便不便宜要照原售價去算
扣除補貼金額看起來便宜,卻沒想到補貼數量有限
難道每年都只賣這一兩萬台電動機車???

又另

原售價七萬多不含電池的電動機車
並不能算太便宜

所以噪音大這件事
還是應當看成一個缺點
期待原廠重新更換馬達或驅動部件
這車才會有魅力

噪音對一台車
從來就只是扣分

喜歡聽著噪音,然後說噪音好聽的人
畢竟是少數

yungsheng_us2001 wrote:
其實,售價便不便宜...(恕刪)

gogoro 2便不便宜我就不多爭論了,你說的也不無道理
不過眼前就算用原價近八萬來比,你在電動車裡頭還是找不到能跟他對打的車種,差距還很大

至於噪音方面,我個人比較持平
我同意G2的聲音比我騎過聽過的電動機車都來得大一些,但我也不認為到了無法容忍的程度
由於騎G1快兩年了,我已經習慣G1的聲音,所以G2剛交車的前兩天我對這聲音的確有點感冒
但是這幾週下來,也許是適應了吧,我對這聲音的接受度已經高了不少
甚是如果是性能派喜歡衝一下的人,其實這聲音對他而言或許是悅耳的
如果騎快一些,加速猛一些時,這個聲音的確不讓人討厭,而且這聲音5~60km/h之後就不明顯了
G2要是全力衝刺的話,只要約5秒就能達到60km/h的速度了
猛加速時這聲音其實還蠻飽滿的,還帶了一點科技感,像是什麼未來武器在充電的聲音

但是做為一款通勤,強調環保的電動機車,我同意也希望原廠能設法進一步降低G2發出的聲響
從第一批交車後騎到現在,目前已經邁向700KM的里程囉!

個人覺得GGR2高頻聲從來不是問題,反倒還有點喜歡~


畢竟每天通勤的路線是古亭到淡水,來回需要快2小時的交通時間,

當路上所有的汽機車聚在一起等紅綠燈的怠速聲跟廢氣還比較讓人煩躁.


而GGR2在等紅綠燈時根本也不會有聲音,起步時周圍一起催油門幾乎都蓋住高頻聲了,

GGR2的高頻聲還讓我在每天的山路上不會孤單,就如同GGR2在跟我對話的那種感覺,

再加上電動車不會震動的優點,其實長距離騎乘及山路行駛上真的非常的舒適,

要是換做以前騎油車(檔車),大概到公司就累癱加上屁股痠麻了吧.

整體對我而言利大於弊.




最後補充說明一下,小弟是在時常有巨大噪音的環境下工作的(根本非常適應噪音)




然後騎到目前為止覺得比較煩人的幾項有:

1. 煞車偶會嘰嘰叫,不是很喜歡那種更高頻的噪音.
2. app設定好的顯示光圈常常會變回預設的.
3. 前避震不知道是不是太硬,常常覺得很震.
4. SBS有時讓人覺得煞不住,蠻不適應的.
5. 後照鏡感覺有死角.
6. 儀表板第一天拿乾淨抹布擦就有刮痕了.(嗚嗚嗚)


senbeisama wrote:
從第一批交車後騎到現...
1. 煞車偶會嘰嘰叫,不是很喜歡那種更高頻的噪音.
2. app設定好的顯示光圈常常會變回預設的.
3. 前避震不知道是不是太硬,常常覺得很震.
4. SBS有時讓人覺得煞不住,蠻不適應的.
5. 後照鏡感覺有死角.
6. 儀表板第一天拿乾淨抹布擦就有刮痕了.(嗚嗚嗚)
(恕刪)

1,前天才拿到車,目前沒發現煞車噪音。
2,使用手冊中好像有提到,由於安全考量,日間光線強時就會恢復成預設,只剩白色。
3,跟你有一樣的感覺。前避震要是有後避震的一半效能就好了。
4,我適應比較快,騎二個小時後就很習慣它了。
5,不知道是不是鏡面太小。感覺一般的橢圓形鏡面視野較大。
6,這麼脆弱?看來我得去貼犀牛皮保護一下。

至於高頻的加速噪音,如果在車陣中,完全可以忽略。
但四下無車時,高頻噪音的確是有點吵。

聽說這星期日,新北三重有個『不熱不吵且友善』的Gogoro快閃活動。集合時間是清晨5點
不知道 Gogoro 2 如果參加,會不會成為注目焦點?

senbeisama wrote:
煞車偶會嘰嘰叫,不是很喜歡那種更高頻的噪音.
2. app設定好的顯示光圈常常會變回預設的.
3. 前避震不知道是不是太硬,常常覺得很震.
4. SBS有時讓人覺得煞不住,蠻不適應的.
5. 後照鏡感覺有死角.
6. 儀表板第一天拿乾淨抹布擦就有刮痕了.(嗚嗚嗚)


其實,上面這些都屬於非系統性的問題
煞車,軟體的設定,避震,後照鏡,儀錶板
隨著一批批的量產
只要官方有業務部門,自然會回饋這些反應
然後作出調整,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馬達的噪音我覺得是比較嚴重的狀況
因為這是屬於系統性的問題
主要驅動元件的設計問題


yungsheng_us2001 wrote:

其實,上面這些都屬於非系統性的問題
煞車,軟體的設定,避震,後照鏡,儀錶板
隨著一批批的量產
只要官方有業務部門,自然會回饋這些反應
然後作出調整,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馬達的噪音我覺得是比較嚴重的狀況
因為這是屬於系統性的問題
主要驅動元件的設計問題


如果高頻音如我所說是pwm噪音的話,其實這問題說難處理也未必

如果G1跟G2的馬達跟驅動器都是同一套(以大量採購壓價格的角度來看,沒有理由同一個動力等級的產品用不同的核心元件)

既然G1可以把噪音抑制到可接受的範圍,G2沒有理由做不到。可能車身在隔音上有先天的差異,那G2其實也可以朝隔音這個方向去做

如果是控制方式有改變了,譬如用新的控制模型或調整手法讓馬達特性更好,但卻造成更大的噪音(這我每天都在玩的),那就是取捨問題了。 官方可以釋出一個新的韌體(調整參數),有抱怨噪音的就灌低噪音參數,但缺點可能是動力比較軟一點,續航力差一點等等

或是乾脆開放使用者自己透過app決定要用哪個參數,用了不滿意就裝回原本的。把選擇權丟給使用者。
把參數給使用者,算是勉強可接受的方案
+1 ..................................

yagami7215 wrote:
如果高頻音如我所說是pwm...(恕刪)
G1G2的馬達供應商不同,G1是特斯拉同一家供應商,G2是士電。G1G2價錢不一樣,定位不一樣,我不確定這是否影響馬達狀況,但是如果因此有差異,也不意外。正如同同一家集團Lexus跟Toyota的車隔音有差、品質有差,價錢當然有差。也只能看在相同成本下,廠商是否還有調整的空間。不過G1當時確實被很多人說太安靜,或許也造成G2聲音的調教不同。

不過認為G1G2的馬達是一樣的,其實是誤解。

tjptw wrote:
G1G2的馬達供應商不同,G1是特斯拉同一家供應商

第一次聽到,哪來的消息?
我也想知道G1G2馬達來源不同的消息,從何而來。
但這不是重點,
不同來源甚至不同價格和高頻噪音為何能有關係 ?
比較貴的一定比較安靜,比較便宜的就比較吵 ? ...窮人就活該倒楣,是這樣 ?

身為消費者,我們根本不care馬達來源,只要合用就可以,
根本不該把有此噪音的馬達拿來當作機車使用與販售....
硬要推的話,也應把高頻噪音的特性充分揭露,列在規格表內,並且訓練業代,試乘時,充分提醒消費者.
而不是出售後,拖延時間,躲起來不回應也不處理,

小惡魔市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