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gydoggy wrote:
這段話錯誤百出,真不...(恕刪)
好的好的,既然您有看過美國能源部的報告之類的理論數據,那就更好說了.
您說的沒錯,一般汽油引擎(Otto cycle)峰值熱效率差不多30%,一般柴油引擎(Diesel cycle)峰值熱效率差不多40%
(SKYACTIV之類新技術的則才可能接近45%),再來Prius前兩代1.5L的使用Atkinson cycle引擎峰值熱效率才達38.5%,
現在第三代1.8L的才是已經是超過40%.
但是車輛行進間或是怠速時引擎總是在最高熱效率的"峰值"嗎?而用在行進上的"功"都是在最高熱效率的"峰值"產生的?
因為驅動用馬達沒有怠速問題所以才只提出平均約80%以上的低估馬達的效率數值.(馬達峰值效率很容易達到且大約都在95%)
所以我才會說一般汽油引擎的效率只有15%,而柴油引擎略好一點,有20%數值出現.(Prius大約30%)
至於火力發電廠蒸汽渦輪發動機使用的Rankine Cycle看起來好像被您看扁了,我說45%也只是低估值,
現在的發電廠的蒸汽渦輪發動機幾乎都有(reheat cycle),效率差不多可以高達47%,
若是加上燃氣渦輪發動機(Brayton cycle)的複合循環,效率應該可以高達60%。
因為馬達效率跟火力電廠效率我都是用較低值算,所以我才會省略充電損失不計,非常不好意思造成您的誤解.
以上如有問題請指正,我會回去再多讀點書.
另外火力發電廠以外的發電太雜所以不在此討論內.
至於耗能產業不思索減少用電這個問題都在各老闆手上,沒有利基點的話它們當然不會改良,而政府也讓他們予取予求這也是個問題.
clwu5724 wrote:
這種車能爬新坡一街,...(恕刪)
是阿,要是其他原廠未改的電動機車要是也能雙載爬新坡一街,又能不用顧慮電池的損耗我也會買.
並不是我非GGR不買,只是GGR比較早達成我的需求而已.
Kevin4931 wrote:
果然很有愛
13萬都...(恕刪)
是阿,能夠減少環境負擔我都是蠻有愛的,自己負擔重一點卻能給下一代好一點的環境又何彷.
會辛苦是因為目前我至少還有省水蓮蓬頭Nebia-Shower
太陽能屋頂的錢要付...就每個月少吃幾次美福牛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