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ro 交車屆滿一個月 心得"千萬別買!買了會後悔..."(文可能有點長,不喜勿入)


peggydoggy wrote:
這段話錯誤百出,真不...(恕刪)


好的好的,既然您有看過美國能源部的報告之類的理論數據,那就更好說了.
您說的沒錯,一般汽油引擎(Otto cycle)峰值熱效率差不多30%,一般柴油引擎(Diesel cycle)峰值熱效率差不多40%
(SKYACTIV之類新技術的則才可能接近45%),再來Prius前兩代1.5L的使用Atkinson cycle引擎峰值熱效率才達38.5%,
現在第三代1.8L的才是已經是超過40%.
但是車輛行進間或是怠速時引擎總是在最高熱效率的"峰值"嗎?而用在行進上的"功"都是在最高熱效率的"峰值"產生的?
因為驅動用馬達沒有怠速問題所以才只提出平均約80%以上的低估馬達的效率數值.(馬達峰值效率很容易達到且大約都在95%)
所以我才會說一般汽油引擎的效率只有15%,而柴油引擎略好一點,有20%數值出現.(Prius大約30%)
至於火力發電廠蒸汽渦輪發動機使用的Rankine Cycle看起來好像被您看扁了,我說45%也只是低估值,
現在的發電廠的蒸汽渦輪發動機幾乎都有(reheat cycle),效率差不多可以高達47%,
若是加上燃氣渦輪發動機(Brayton cycle)的複合循環,效率應該可以高達60%。
因為馬達效率跟火力電廠效率我都是用較低值算,所以我才會省略充電損失不計,非常不好意思造成您的誤解.
以上如有問題請指正,我會回去再多讀點書.
另外火力發電廠以外的發電太雜所以不在此討論內.
至於耗能產業不思索減少用電這個問題都在各老闆手上,沒有利基點的話它們當然不會改良,而政府也讓他們予取予求這也是個問題.


clwu5724 wrote:
這種車能爬新坡一街,...(恕刪)


是阿,要是其他原廠未改的電動機車要是也能雙載爬新坡一街,又能不用顧慮電池的損耗我也會買.
並不是我非GGR不買,只是GGR比較早達成我的需求而已.


Kevin4931 wrote:
果然很有愛
13萬都...(恕刪)

是阿,能夠減少環境負擔我都是蠻有愛的,自己負擔重一點卻能給下一代好一點的環境又何彷.
會辛苦是因為目前我至少還有省水蓮蓬頭Nebia-Shower
太陽能屋頂的錢要付...就每個月少吃幾次美福牛排吧.
tacoben wrote:
真的~
有您大大這些人的批評與討論,真的會讓Gogoro 進步喲!
至於您對這個品牌的評價,不管多爛,相信很多Gogoro 車主一點都不介意,真的!

別客氣
反正不關你的事
不過我想你也別太期待GOGORO了
世界很大的
多看看外國科技
別妄想一步登天喔
wish770924 wrote:
您叫我兄台
那我也請...(恕刪)


外型外觀是個人問題不用拿來比較.iPhone也是有人覺得醜到爆.
真的要比車齡??
我的B1 40多年跟KTR 150 10年也都還可以騎...那忍7年是?
所以不一樣的東西不用這樣硬是要比較.
我是覺得您只是想要說"17萬,您寧願買7年的中古忍250,也不買GGR."
如果是這2台擺在那邊(沒有試乘),給我選我可能也會是選忍250.(我擋車控阿!)
但是今天我是試乘過GGR後才選擇的,因GGR有達到目前其他原廠電動機車沒有能給我動力.
以及在我自己喜歡的"自己負擔重一點卻能給下一代好一點的環境又何彷"的前提下我才會買GGR.
至於電動車目前的電池科技所達到的續航力就只能這樣,跟油車沒什麼好比的.(油電混和續航力更好怎不拿來比?)
擋車有檔車的好,速可達有速可達的方便性...至少我騎GGR出門時可以少掛一頂安全帽在那邊晃XD

wish770924 wrote:
說老實一點的
吵這麼...(恕刪)


我也老實說,小牛N1進來賣OK阿,只是不要說小牛N1不能跟GGR比喔.
只要跟GGR一樣所有TES跟ARTC電動車檢驗通過跟可掛牌,然後又能雙載爬的上新坡一街來回連續至少5趟.
即使是現在的RMB4999再+關稅50%+經銷商利潤30%,我也會支持的買下去阿.

fei78 wrote:
我也老實說,小牛N1進來賣OK阿,只是不要說小牛N1不能跟GGR比喔.
只要跟GGR一樣所有TES跟ARTC電動車檢驗通過跟可掛牌,然後又能雙載爬的上新坡一街來回連續至少5趟.
即使是現在的RMB4999再+關稅50%+經銷商利潤30%,我也會支持的買下去阿.


那恭喜你阿
因為這種等級的交通工具能滿足你
雖然缺點一大堆又貴超多你還是買下去了
雖然油車比他優點多太多又便宜太多你還是買下去了
我真的很恭喜你
這樣你有比較開心嗎?
話說GOGORO還是不能比,因為比不起比不贏
比了還會有人生氣
所以不要比,信者恆信,買者恆買,恭喜發財這樣
fei78 wrote:
好的好的,既然您有看過美國能源部的報告之類的理論數據,那就更好說了.
您說的沒錯,一般汽油引擎(Otto cycle)峰值熱效率差不多30%,一般柴油引擎(Diesel cycle)峰值熱效率差不多40%
(SKYACTIV之類新技術的則才可能接近45%),再來Prius前兩代1.5L的使用Atkinson cycle引擎峰值熱效率才達38.5%,
現在第三代1.8L的才是已經是超過40%.
但是車輛行進間或是怠速時引擎總是在最高熱效率的"峰值"嗎?而用在行進上的"功"都是在最高熱效率的"峰值"產生的?
因為驅動用馬達沒有怠速問題所以才只提出平均約80%以上的低估馬達的效率數值.(馬達峰值效率很容易達到且大約都在95%)
所以我才會說一般汽油引擎的效率只有15%,而柴油引擎略好一點,有20%數值出現.(Prius大約30%)
至於火力發電廠蒸汽渦輪發動機使用的Rankine Cycle看起來好像被您看扁了,我說45%也只是低估值,
現在的發電廠的蒸汽渦輪發動機幾乎都有(reheat cycle),效率差不多可以高達47%,
若是加上燃氣渦輪發動機(Brayton cycle)的複合循環,效率應該可以高達60%。
因為馬達效率跟火力電廠效率我都是用較低值算,所以我才會省略充電損失不計,非常不好意思造成您的誤解.
以上如有問題請指正,我會回去再多讀點書.
另外火力發電廠以外的發電太雜所以不在此討論內.
至於耗能產業不思索減少用電這個問題都在各老闆手上,沒有利基點的話它們當然不會改良,而政府也讓他們予取予求這也是個問題.


不是火力發電廠都有加裝複循環機組,即便是蓋到一半的林口火力發電廠,也只也標示使用超超臨界機組,約45%效率而已,而且也不是裝了台電一定開來用,因為複循環發電成本比燃煤發電高不少,大約多兩倍,另外講這些效率其實都是最高值了,天氣熱效率會變差,除此之外還要扣掉廠內用電,這是拿來維持電廠運作,運送燃料、散熱等等,實際淨發電量只會更低。

汽車的效率會隨引擎轉速而有改變,每款引擎都有最佳工作區間,通常巡航時的引擎轉速就是在該區間,討論時不能只拿汽車較惡劣的狀況來跟電動車最好的狀況比較,這樣跟極速騎乘gogoro然後說可行走距離不到100公里一樣可笑。

目前台灣火力電廠平均效率接近45%來說,再加上大概只有33%的核能發電,其他汽電共生、風力等先不要看好了,平均起來效率大約40%上下,再加上線損,然後還充電到電池,就算電動馬達有比較好的效率,跟汽柴油車輛相比不會好到哪裡去,頂多是好一點點,所以我前面才會說,電動車的優勢不在於節能,而在於汙染可以有效控制在發電端,當然啦,電池製造的污染那是另一個故事了,講電動車汙染低的人就跟講太陽能板環保一樣,往往只看到開始使用後的節能環保,沒有想到製造過程的不環保。

以上我說的數字,台電都查的到,這也不用多讀書,發文前先查證數據並檢驗發文邏輯即可。然後可以的話不用回覆訊息給我。
wish770924 wrote:

那恭喜你阿
因為...(恕刪)


謝謝!
我也恭喜您17萬買了7年的中古小忍.(雖然價格在日本可以買一台新小忍)
那是台好車,騎騎休閒或單人通勤還蠻棒的.
高轉引擎雖然聲浪差小黃蜂一點其實也還不錯啦.
當交通工具要載人,除了後座不好座以外,2套雨衣跟安全帽也有點麻煩.
已經7年的車要好好顧阿,尤其台灣潮濕,即使沒有三不五時這個壞那個壞的,鐵件也容易生鏽.
水箱保護網有裝了嗎?沒裝要小心水箱被彈起的石頭打傷.


peggydoggy wrote:
不是火力發電廠都有加...(恕刪)


火力發電廠使否加裝複循環機組或燃氣渦輪機組,裝了台電也不一定開,這就是台電的策略問題,所以這不再討論內.
您舉例林口發電廠,好~台電公開的資料在這,林口資料
您說"超超臨界機組,約45%效率"是看到廠效率44.93%的資料吧.
"廠效率"我記得沒錯的話是已經扣除廠內用電,散熱等等之後的效率值.
既然您要說發文邏輯,
那在發電這邊要計入運送燃料,輸電那一類的損耗,為何不再燃油那邊計入開採損耗,運送損耗,煉油損耗呢?
要引擎不能說走走停停的實際狀況而是要拿最高峰值效率來說,卻連電動馬達走走停停非最高效率的80%都不想比較?
我本來就說電動車並非0汙染了,而是可以有效率集中控制汙染.(垃圾丟到垃圾桶的道理)
"再加上大概只有33%的核能發電,其他汽電共生、風力等先不要看好了,平均起來效率大約40%上下"
只拿最污染的火力發電來比不夠還要拿其他的發電方式來討論?...要反論也請不要再增加電動車的優勢可以嗎?
還有一些沒有投入燃料的發電...也要算效率是?
另外,如果太陽能發電跟電動車是不環保的...那世界各國以及各大廠為何要投錢在這上面?

fei78 wrote:
火力發電廠使否加裝複循環機組或燃氣渦輪機組,裝了台電也不一定開,這就是台電的策略問題,所以這不再討論內.
您舉例林口發電廠,好~台電公開的資料在這,林口資料
您說"超超臨界機組,約45%效率"是看到廠效率44.93%的資料吧.
"廠效率"我記得沒錯的話是已經扣除廠內用電,散熱等等之後的效率值.
既然您要說發文邏輯,
那在發電這邊要計入運送燃料,輸電那一類的損耗,為何不再燃油那邊計入開採損耗,運送損耗,煉油損耗呢?
要引擎不能說走走停停的實際狀況而是要拿最高峰值效率來說,卻連電動馬達走走停停非最高效率的80%都不想比較?
我本來就說電動車並非0汙染了,而是可以有效率集中控制汙染.(垃圾丟到垃圾桶的道理)
"再加上大概只有33%的核能發電,其他汽電共生、風力等先不要看好了,平均起來效率大約40%上下"
只拿最污染的火力發電來比不夠還要拿其他的發電方式來討論?...要反論也請不要再增加電動車的優勢可以嗎?
還有一些沒有投入燃料的發電...也要算效率是?
另外,如果太陽能發電跟電動車是不環保的...那世界各國以及各大廠為何要投錢在這上面?


是你先把燃油汽車的效率講的超低,提出來指正你要比較就要用一致的方式來講而已,怎麼一直忽略你這些有問題的地方,卻要拿別人講了幾個你覺得有問題的數字,但其實是沒問題的數字?我也不覺得我反駁你的東西是在增加電動車優勢,你是不是有甚麼誤會?

台電自己講的火力機組效率數字在此:
http://www.taipower.com.tw/content/new_info/new_info-f23.aspx?LinkID=20

講這個數字是還沒扣掉廠內用電的,扣掉廠內用電、線損實際上的產出就是更少。開採、運送耗損,這些電廠一樣會有,你能說只有煉油耗損吧!

純看效率,最終電動車的能源使用效率確實比較好,但是頂多多出幾個百分點,不要用一些不精確或是讓人誤判的數字來誤導人,一邊講 15~20%,另一邊用 80%,事實上最終能源使用效率都在 20% 上下罷了。

講很明了,還要跳真有的沒的請隨意,我沒必要同樣論點講三次,看不懂就算了。
peggydoggy wrote:
是你先把燃油汽車的效...(恕刪)


http://www.taipower.com.tw/content/new_info/new_info-f24.aspx?LinkID=20
您的45.3%的機組效率跟我說44.93%已經扣除廠內消耗的廠效率...所以還要扣甚麼?
如果我那樣寫,您會覺得聰明的各位鄉民看不懂敘述.
那是否這樣寫OK呢?
一般汽柴油引擎實際道路使用所得的效率為15~20%(以峰值效率30~40%,來直接說明如下,不扣除運輸油損耗&練油損耗.)
小時候學熱力學關於引擎的說明,我這邊記憶是.
會造成引擎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引擎設計不單要考慮熱效率,也要考慮其他因素(如低污染)進行整體的最佳化.
尤其車用引擎的要求相當嚴格,包括低污染,適當的加速度,快速啟動,輕量化,低噪音..等.(機車用則其次所以污染會較高)
這些要求會使得在設計引擎時有所取捨(如為了低污染而調整氣門正時,而不是調整在熱效率最佳的點),使熱效率下降.
一般汽柴油引擎的峰值效率雖然平均約35%,但考量實際路口等紅綠燈時以怠速運轉,以及各加減速的原因,所以效率估計平均約18%

而電力驅動用馬達實際道路使用所得效率為31.68%(計算方式如下)
使用純火力發電為基底44%*0.9(線路&充電損耗)*0.8(馬達使用時平均效率約80%以上,馬達最峰值效率95%不列入計算)

因是討論較高汙染的燃燒的熱效率比較問題,所以不提出其他發電方式跟再生能源來比較.
這樣算講得很明白的吧.
電力驅動多出約10%的效率雖然是沒有很多,您可能不放在眼裡,
就像一顆LED燈5W亮度約省電燈泡10W或白熾燈20W,才差幾W而已,LED燈又貴.
但把這些數量放大卻是一筆很可觀的節約能源.
所以需要能源的重負荷時,燃油引擎有最高效率
電動車在中低負荷時有最高效率,重負荷時效率會下降

這樣來說,把電動車拉高速度反而是浪費能源
台灣又到處都是山坡.....
相對於燃油車來說,電動車用在載重.載人.爬坡減少續航力會下降許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