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像大量生產的一般汽車都會採用這種沖壓式鈑件點焊車體,以降低每台車的單價與製作時間~~
而像超跑等少量生產的手工車款就會採用焊接管狀骨架,再外罩塑膠或玻璃/碳纖外殼,以免除超高價的沖壓模具費~~
像以前的老偉士牌及本田的金旺類車系都是採這種沖壓式鈑件點焊車體,因為在那時代機車種類不多,所以光單一車款的產量就能讓模具回本~~
問題是現在已經來到了百花齊放的時代,不管再多麼受歡迎暢銷的車,其銷量帶來的利潤都不可能有辦法可以讓模具回本,所以機車都變成像超跑一樣的作法以節省模具費~~
所以這次採用沖壓式鈑件點焊車體一開始就是個錯誤的決定,設計團隊對這工法的開銷與成本回收完全是外行,註定回不了本~~
若是其定位是專打私人購入市場,因為一人一台而且自用車事故率會較低,所以銷量會較大,模具費攤提下來每輛的價格也許還會較低~~
但慘的是他們想打租賃市場,意味著多人用一台,所以產量會很少,營運單位每台的購入成本就會極高~~
而租賃車事故率與損毀率高,要命的是沖壓式鈑件點焊車體一撞無法只快速換殼就重新營運,得要後送換整個車體,
所以營運單位得面臨無車可租及高額長時間的維修空窗,這些成本與保費將會轉嫁到租金上,不然鐵定虧本~~
結果高額的租金可能比租車或坐小黃還貴,沒人租的下場就是倒閉~~
就怕他們是拿了補助金,結果還要用我們的納稅錢去補洞~~
所以做設計沒那麼簡單,不食人間煙火活在象牙塔閉門造車耍帥只會拖垮台灣~~
autio wrote:
要說缺點吧那就不得...(恕刪)
Roger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