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RO是不是一台不適合騎的機車?

CcCManCcC wrote:
理性點的人就知道

1.台灣人喜歡的蛋撻校應,嘗鮮搶第一
2.政府補助電動車助長1的效應<---尤其是錢

特斯拉300多萬時不大賣,現在100多萬就大賣了...(恕刪)
1.記得沒錯的話,
C大好像在1、2年前就說過"蛋撻校應,嘗鮮搶第一"之類的話了,
不知蛋撻效應還會持續幾年?

2.補助一定會影響電車購車意願,
尤其是新興產業或產品在起初未成氣候時....
但現在電動車在GGR帶動下已逐漸普及並且在短短四年多已躍居機車月銷第三名,
而明年補助開始大幅減少,
那就等明年底來看補助的影響會有多大?
到底是會減緩成長力道但仍強勁至少六成?
或是開始衰退?
我認為是前者,C大呢?

3.特斯拉三百萬以上和一百多萬元的是不同款,
價格後來被砍半的更不是一百多萬元的model 3!!
先賣高檔精品規格來樹立品牌形象再推平價款的這策略很正確啊!
看看保時捷原先都只做跑車,
尤其是超跑也深具口碑,
十幾年前又在超跑界率先切入運動休旅,
當初還被業界笑稱超跑車廠竟放棄本業改行做休旅?
結果現在保時捷賣最好的反而是休旅?
而且現在的電動汽車領域中,
保時捷也是率先轉型的前段班,
還大舉在歐洲狂建充電樁,
如此全球的交通載具往電動化發展還不夠明顯嗎?
他講話就是這樣,什麼都扯在一起

被事實打臉馬上轉進,除了胡扯蛋的功力外也沒什麼好誇讚的了

蠻佩服的,不當政客實在可惜

寶來旺 wrote:
1.記得沒錯的話,C...(恕刪)
寶來旺 wrote:
而且現在的電動汽車領域,
保時捷也是率先轉型的前段班,
還大舉在歐洲狂建充電樁,
如此全球的交通載具往電動化發展還不夠明顯嗎?...(恕刪)
再來看看南非知名碳纖維輪圈製造商BST與設計師Pierre Terblanche合作跨界打造出Hypertek電動車:
電能狂野美學。BST Hypertek 電動車

西班牙SEAT汽車廠明年也要開始賣125等級的電動速克達了,電池是可拖拉移動式的!!
Seat e-Scooter : le 125 électrique espagnol arrivera en 2020

我們正處於科技時代,
很多事物演變相當快的,
就算電動車你再不喜歡,
遲早要面對的!

記得2008年我剛加入01時,
在傳統攝影版面上不乏有許多人很抗拒攝像數位化,
當時他們大多認為數位拍出來的缺乏溫度與寬容度(以當時的數位技術而言的確如此)
甚至不屑數位修圖?!(連暗房也有在修圖的啊!只是門檻更高而已)
這些人也說過只要底片還買的到的一天就不會去拍數位相片,
甚至還有少數偏執狂倡言不懂攝影本質的人才會去拍數位!
十年很快過去了,
如今他們的堅持呢?
底片仍買得到也可沖印,
但手機如此便利、也是數位,
數位全幅機也愈發普及,
難道不拿這些器材來做生活記錄?
也沒溫度了嗎?
這就是趨勢會使人改變的,遲早而已~

反觀電車相對油車最大問題就是續航力和充電時間,
現在全球諸多企業競相投入電池與馬達研發,
不會去期待幾年後的續航力的差距會拉更短、價格更親民嗎?
寶來旺 wrote:
再來看看南非知名碳纖...(恕刪)


因為某廠只做代步商品,如果全車系都是誠意之續航大作,大概也不會如此。
Eurobike wrote:
因為某廠只做代步商品,如果全車系都是誠意之續航大作,大概也不會如此。...(恕刪)
我知道你每次說的某廠就是指睿能,可以明講...
但續航問題關鍵在於電池,對吧!
目前仍處於高成本、能量密度不夠理想,大家都差不多,對吧!

我認為睿能四年前針對台灣主流125等級切入的策略很正確,
只是用的是鋁合金車台造價過高並不符合主流市場而被攻擊,
但當時起初換電站不到四十站,
而且集中在台北市,
把產品定位精品路線似乎也沒錯!
後來經過推出更親民務實的2系列以及第三輪四大外商的大額增資後,
正式打開GGR勝利之門,
不但狂掃掛牌電動車市場,
還一步步侵佔油車市場,
即便一堆網路與新聞負評也擋不了它的急速成長!
若只單一歸功於補助,
那麼其它廠有相同補助為何不能像睿能這樣?

如今在2系列兩年多來攻城掠地的庇蔭下,
睿能累積了更多的實力與能量,
再度推出單電綠牌車,
VIVA一上市就躍居目前綠牌車月銷之王(包含油車)
這策略沒無不妥啊!
你卻要繼續提續航問題,
這跟某廠的造車技術有關?還是你暗諷對象指的是光陽綠牌車?
(你應該知道GGR的1顆電接近ionex 2顆電的容量吧!)
再者,
難道推出雙電綠牌或三電白牌的GGR,
續航再增50%以上你就滿意或買單了嗎?

要不然你也可談談在現行電池體積不變下,
該塞什麼電池芯可以增加更多續航的點子?!

老話一句:批評容易,具體可行的建議卻不容易啊!
寶來旺 wrote:
我知道你每次說的某廠...(恕刪)


後箱空間再多塞四顆都可,全部720顆18650,就至少有200km續航,誠意問題而已,原始車體設計平衡性,大概沒有考慮過座艙空間設定,對玩家群體來說,就是沒在騎車群體的作品,會買單的,不就是代步錶速大師?
寶來旺 wrote:
1.記得沒錯的話,
C大好像在1、2年前就說過"蛋撻校應,嘗鮮搶第一"之類的話了,
不知蛋撻效應還會持續幾年?

我是講過
不過這東西是不比一顆幾十元的蛋塔大家想要就能買,能持久的原因在這邊,不是人人都馬上嘗過
蛋塔的問題就是大家都嘗過沒新鮮感了就不買了,畢竟便宜想買就買

目前的問題是前面嘗鮮的過了10~15年要換車了,下一台有多少人還會入手gogoro?這才是真正問題的開始

寶來旺 wrote:
2.補助一定會影響電車購車意願,
尤其是新興產業或產品在起初未成氣候時....
但現在電動車在GGR帶動下已逐漸普及並且在短短四年多已躍居機車月銷第三名,

明年只少一點點,還是很多地方在補助

個人只期待全額補助消失的結果
只要政府試圖補助那就有問題。當然連油車也不該補助
目前會躍居前三,就是靠政府補助吸引人消費的問題,不然當初G1那個精美售價照原價賣你覺得多少人會入手?!

事業是做長久的,不是一直挖國家的稅金去拉抬的


對了,銷量問提別忘了
狗車和警局合作的量
狗車的租賃車輛

這些都不是一般消費者所購入的阿

我真的在路上沒看到私人的VIVA


寶來旺 wrote:
3.特斯拉三百萬以上和一百多萬元的是不同款,
價格後來被砍半的更不是一百多萬元的model 3!!
...(恕刪)


不管同不同款,我要表示的都是人是看錢,決定接不接受新科技
夠低價才會想嘗試.....
說真的,特斯拉精品?我坐過看一看,內裝組裝真的超級糟糕..而且感覺很空洞..這樣算精品我也滿無言的...

至於全球方向是怎樣,就我來看倒不是重點...這是產業的問題,不是消費者的問題
消費者買食物要的是好吃
買交通工具要的是方便

這才是大多消費者需求...

那種要炫砲的反而是少數....路上通常銷最好的都是便宜又簡單的
你的意思是說每個人都買過電車,以後第二台才可能不買??

原來你是狗粉

CcCManCcC wrote:
這東西是不比一顆幾十...(恕刪)
你說的對 wrote:
你的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恕刪)


必須要有足夠的人購買,才能反應出真時使用情況,這點是現實

也不用到每個人都買啦

只要一個人買了體驗不好,到處宣傳,甚至阻止親友購入,這也有效
說真的就像汽車,某些品牌負面資訊夠多
你也不會去嘗阿

我們反方只要防止負面資訊被人消毒就好啦


總之呢
里程再那麼虛
維修點再那麼少
維修金額再那麼高

真正消費者新鮮感沒了會回歸"通勤"方向選購第二輛車
Eurobike wrote:
後箱空間再多塞四顆都可,全部720顆18650,就至少有200km續航,誠意問題而已,原始車體設計平衡性,大概沒有考慮過座艙空間設定,對玩家群體來說,就是沒在騎車群體的作品,會買單的,不就是代步錶速大師?...(恕刪)
不知全世界有哪家車廠會將電動速克達的車廂空間全拿來塞電池的?
連光陽的宣傳都只是車廂可選擇暫放電池而不是強制擺放連線通電....
你真心認為一台電動速克達的設計可以為了續航而完全犠牲掉車廂置物空間可以獲得市場青睞?

再者,
只問你一個連車主都爭議不休的問題即可:
一次佔用兩顆電與四顆電的月租是否該一樣?
如果要不一樣,雙電現行月租都被嫌貴,
那四顆電的月租豈不嚇跑一堆人,
包含你應該還是不會買,繼續找點批評吧!
莫非你是故意獻此策想反行銷嗎?

別忘了剛推出單電的VIVA時就被批評月租怎沒打折了!!
連車主有一派都認為該打折.....
(我就是其一,沒想到官方技巧性用了自由省新方案來規避化解,的確它只適合騎慢又少的單電VIVA)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