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兜兜 wrote:http://chinese...(恕刪) 感謝分享。不過充電耗時問題要是存在於gogoro,應該也存在於其他市售大多數充電式電車吧?gogoro主打的就是交換電池模式,缺點就是現階段需仰賴原廠架設換電站,畢竟這是一家問世僅一年多的公司而已。但是只要在換電站的服務區內,相信他的續航力(以交換電池來延續)絕對遠超過其餘絕大多數依賴充電的電車。不過看來其他電車較適合您的需求,也不錯啊,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就好!
個人在猜啦,go公司應該不會在往合歡山的路上設點,因為這樣做是跟公司獲利相違背的。第一,設交換站的話,則可能得設計成很大的一個站。否則無法應付需求,距離遠,維護成本很高,第二,電池車輛幾乎都用在爬山,壽命老化過快,成本增加過多吃掉利潤。第三,車輛大量高負載爬山,會讓故障率大增,大大增加維修保固成本支出,損失大量利潤。基於以上,猜測裝設機率不高。
@潛水夫@ wrote:個人在猜啦,go公...(恕刪) 我不確定之後會不會設站,但現階段應該是不會現階段應該是加速擴點在一般都會區,使用頻率更高的地方畢竟往武嶺衝不是每天會做的事情,也不是每個人會做的事情如果現階段就往武嶺路上設站,或許會導致更多車主反彈,認為錢沒花在對的地方不過話說回來,要到武嶺可能設三個站就搞定了,其實真的也不用花太多錢身為車主我倒是蠻樂觀其成的,畢竟武嶺是台灣公路最高點,風景又優美這條路線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換電站設好了,對公司來說也具有相當宣傳價值至於您列舉的三個論點我覺得似乎還有討論空間第一點,站要設很大嗎?那倒也未必,說真的目前睿能並沒有保證你一定能換得到電像是北宜這條使用頻率更高的路線,現階段也只有三個站合計只放了40顆電池也就是僅能服務20台車(要注意這是三站合計,不是同一站的服務能力)像是週末上山車多,不幸真的遇到電池都在充電的狀況時,也只能等了所以像是武嶺這樣使用率或許更低的路線,睿能不見得會設很大的站因為平日使用量低,一堆電池晾在那邊沒人用可能更是不經濟不能否認,像是這種郊區路線換電站的設置數量與規模,真的是比較尷尬一些至於第二第三點,我不是專家可能無法正確判斷,或許是有可能但是gogoro車上有保護裝置,當系統偵測到車輛持續處於爬坡狀態時,就會開始限制輸出而這主要就是為了保護電池,不要過度放電或是溫度太高至於馬達則是相對還好,有水冷系統在維持工作溫度再者,gogoro的電池由於是交換式,電池會持續地隨著車輛移動而被交換到不同的換電站去所以不會永遠都是一樣的那幾組電池被使用在山路上的換電站,或許不用過度擔心電池衰退的問題
always CoCa Cola wrote:聽說GGR的電池是...(恕刪) tesla也是採用18650我想跟進用此模組應該是沒有問題只是電池容量沒辦法像tesla一樣整個底盤都是相對續航力很低發展新的電池應該不容易現在很多都是在實驗室內完成要量產應該還要很多年不然電動車會更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