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能想賺能源又賺車錢 光陽只想統一換電規格


cbeck wrote:
光陽的方案確實比較能讓其它廠商接受,但是沒人願意帶頭砸錢的話,一切都是空談而已。(恕刪)


光陽不是沒錢 資本雄厚
睿能還要靠募資 但人家願意做
光陽是這樣想的
車子沒賣那麼多 蓋那麼多站 不就賠死了!
那就先不砸錢蓋站 我先推銷車子
消費者還是會把你的車子 當作只能在家充!

對手是跟你賭身家 你自己畏頭畏尾的怎麼比
真是天才型捏
開了眼界
closer0616 wrote:
與其打模糊仗 黑...(恕刪)

closer0616 wrote:
睿能想賺能源又賺車錢 光陽只想統一換電規格

這標題下得不夠猛
我幫你改一下

睿能無良車商一台車剝兩層皮
光陽佛心廠商統一規格顧全大局

歡迎也來我的樓坐坐
俺只是個路過的 wrote:
睿能無良車商一台車剝兩層皮
光陽佛心廠商統一規格顧全大局


對穿腸:好工整啊!
華太師:華安,你來的正是時候。

俺只是個路過的 wrote:
睿能無良車商一台車剝兩層皮
光陽佛心廠商統一規格顧全大局


這標題下的好,
這才是逮丸新聞的水準
ARM2402 wrote:
一個集團偷了你家電,你卻說感謝
一種人被騙,所以乾脆大家一起騙
在詐騙的國度裡,只能相信自己..(恕刪)


哎!為了30元,扣上詐騙帽子?還說剝二次皮?

其實,您想顛倒了,之前是GGR車主佔了睿能便宜,回到自家充電反而是公平而正常的。

不信?請聽小弟分析:

首先,月費意指電池是分期付款分攤費,衆所皆知,買車時店員帶我們大聲朗讀合約第六條,一清二楚,你情我願………這點没問題,就別再討論了。

其次,談"電費"部份,買充電器回家,把自家的電,充到自己車裡,由自己騎乘……完全正確,自家的電,自買自付自用,完全使用者付費,沒有錯誤,也没有失竊或他人使用之情形。

那麼,換電站呢?對照自行充電,很明顯的"在換電站充電,是睿能送您電費,不另外多收錢。"

如果,月費已經限定是電池費,頭電費要另計。結論將是:自充自用使用者付費是合情合理的,但在換電站充飽反而是優待消費者。

為何這麼好?……因為換電公司要鼓勵換電生活啊!


以上見解是否成立?如果無法有力反駁,小弟存進檔案,以後見鼓吹GGR自充要退小費者,即複製貼上此論點,以正視聽。

説心裡話,一堆車主高興買,歡喜用,都不在乎了。一堆不是車主打著似是而非,假正義追討之名,行混淆搗亂之實,不可取。
closer0616 wrote:
與其打模糊仗 黑光...(恕刪)



Gogoro 1 的淨利肯定是負的,賠錢賣是一定的。銷量少的車子攤提開發費用即使毛利有20-30%,淨利肯定是負的。
Gogoro 2淨利可能不會是負的,但也要賣到五萬台才會有淨利。
以上是我猜想的。
睿能是要賺月租費,對每一個單一客戶而言前三年應該也只能打平電池的折舊費,第四年可能可以賺點錢。


睿能之前說的十萬用戶可損益平衡,最近又說30萬用戶可以損益平衡,應該是要等十萬用戶用了四年(也大概累積30萬用戶),才會賺錢。
但之後會愈賺愈多,資本密集的產業投資都是類似這樣。
closer0616 wrote:
與其打模糊仗 黑...(恕刪)


就技術來看,睿能的系統要走inoex的充電模式應該不難(充換電雙模式並存),不過它的換電商業模式要改就很難了。要是沒有第三方加入,估計它得要成立子公司提供電池賣斷服務,旗下分為造車/電池租賃/充電站服務/電池銷售幾個子公司。

我認為最終這兩家的服務內容都會差不多,平台充換電+自充。台灣的機車市場規模在全球來看也不小了,150cc以下市場總量比日本還大,容納幾個GGR尚不成問題,大家在此刻應該樂見競爭,讓電車的市場規模擴大競爭引導降價。

油車的噴射化導致價格飛漲,而噴射系統是唯一台灣無法自制的昂貴關鍵零件。電車這種自製率100%的產品絕對還有很大的降價空間。

BigMac4Diet wrote:
就技術來看,睿能的...(恕刪)


整篇就你最理性又客觀

大家都想賺錢 本來就沒對錯

吃相難不難看而已

有講錯歡迎反駁

可惜go粉反駁不了

因為我講的都是事實
我會想要gogoro車的性能
跟gogoro電源的續航力
和光陽的車連網功能的租用換電方式
中華的租電池方案

車含電池買斷短程距離用自充

長距離租用換電方式電池一個月299或399

以上應該是消費者最想要的組合!

但重點來了 電動車的性能目前誰有?
電池的續航力誰有?

提供租用換電的電池公司會推出299或399無限換電的方案給電動車租嗎?

請問樓主你如果是廠商
你會想當那一種?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