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論文參考一下https://www.jstor.org/stable/26278222它認為如果經過最佳化的設計, 馬達用2段速的效率會比單段的好 (實際商品應用上當然還要考慮成本, 體積, 重量, 妥善率, 機械損耗, ... 等因素);但無段速 (CVT) 的效率由於機械損耗反而是差的, 所以大概也能解釋為何實務上 iE 有換檔的反而耗電的原因之一.由於馬達的高輸出功率區, 和高效區 (遠 > 90% 以上, 幾乎整個高功率區都是高效區) 這兩者都很寬, 而且也幾乎完全重合,所以不論是為了設計不論在任何車速下, 加速都能最快 (加速正比於出力, 出力x速度=功率, 高功率區很寬, 表示 不管怎麼換檔, 齒比多少, 馬達都處在同樣高功率下, 也就是同樣的高加速高出力); 或是為了設計最省電,都不太須要換檔, 或者只須要很少的檔位 (例如高低2檔. 檔越高, 馬達要克服的地面阻力就越大, 高功率區/高效區相對於車速的寬度就越寬; 反之, 檔越低阻力越小加速越快, 但高功率區/高效區相對於車速的寬度就越窄)例如這篇裡有典型的馬達出力和效率附圖https://x-engineer.org/automotive-engineering/vehicle/electric-vehicles/ev-design-electric-motors/如果是引擎的話, 它的高功率區通常是在非常高轉速 (通常要到紅線區了),而高效區在中轉速, 所以如果要開快和開省油, 設計上和開法上是很不同的 (例如以前手排計程車司機加速都轉速不拉上去, 很快就換檔).https://www.posterus.sk/wp-content/uploads/p12975_02_obr02-300x182.pnghttps://qph.fs.quoracdn.net/main-qimg-782f0c6291fc26b38d3a1d03409532f4-c> ...透齒輪比的轉換,降低馬達轉速的同時,也能一併降低電量的消耗...這不太對~馬達轉速太低反而效率是比較差的. (這裡雖說 "差" 其實也有 70~80% 以上, 遠比引擎好一倍以上)馬達高效區間不是在高扭力區(0~低轉速), 而是在高功率區 (中低~中~高轉速).而且轉速低, 表示檔位高, 阻力大, 除非你的車速會因此落在馬達轉速高功率區/高效區以外,不然沒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