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裕峰 wrote:
消費者根本沒有必要選...(恕刪)
我認為,睿能已經取得大筆資金,
投資者與睿能,著眼的市場是全球,
不可能只是單單台灣這個小島,
睿能在幾個重點處開旗艦店,
宣傳效應已經獲得成果。
而島內還在內耗內鬥,
從格局來看根本都不是對手了,
要一起公規就公規,
不要公規他依然做它的海外生意,
毫無影響。
01上的討論也還在國內市場比對,
我只能說能讓投資者大筆挹注的,
不會只因為國內市場。
當全球各地國家,
都開始定下油車倒數日期,
國產過去油車外銷不敵大廠,
再不好好考慮電能這塊,
還在做做樣子,
未來國外電能市場一樣吃不到。
不要等到睿能在海外取得成功,
政府才在那卡油啥「台灣之光」,
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
國內這些扶不起來的,
一樣扶不起來。
再次強調我沒有電車,
我也希望有更優秀的對手出現,
但..........
SPITFIRE02 wrote:
頭殼壞掉的才去搞機車研發全國換電站設置及維修一條龍!!這是一種風險很大的經營模式!!!
GGR現在賺錢了嗎?還是在燒錢??
燒錢
SPITFIRE02 wrote:
若損益不能兩平,騎狗肉的準備掏出錢來!!!
政府沒有補助它的換電站
以前是補助別人的如今應該不見了
而它之前已經掏了幾百站的錢
以後應該還是繼續掏
SPITFIRE02 wrote:
所以目前就認為換電站是可行的商業模式是成功的範例,未免言之過早!!至少,等它獲利了,證實這是可行的商業模式再說!!!
成功當然言之是過早
但政府政策若要比人晚比市場慢
還要等人成功獲利才要補助那還輔導獎勵個屁
政策是用來提升成功率或引導加速轉型扶植產業用
不是光用來讓業者錦上添花發獎金的
你個人當然可以等但這不等於政府就要等
兩者不是等號也沒有必然關係
這是兩回事
SPITFIRE02 wrote:
若政府還沒確定GGR已是種成熟可行的商業模式,就要所有廠商搞換電站,決策者也是豬頭一枚!!
政府沒有要所有廠商搞換電站
充電的也可以繼續做沒有規定只能用換電規格
它說的是充電已有業者共識做國際主流當公規
要換電業者提自己的規格以後要補助支持建設公規的換電站
結果只有一家提光陽當時不表示要做換電
是等事後被政府放話只有一個規格並提出要據此為本
這時光陽才跳腳說它也要自己搞一個換電規格
因此你的問題並不存在
但決策者豬不豬頭這答案
在沒有相關資訊下就不太清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