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mco,只能說油車帶給他們的easy money讓公司組織僵化了,其實Kymco還在等,一方面等法規的油車大限期來臨,二方面等待電池產業的黑科技,只不過還沒等到,卻等到政府來壞局,竟然宣布要建公規充、換電站,不得不只好提出iONEX這讓黑人三條線的系統,如果理解無誤,iONEX的商業模式如下:
1) B2C的車輛電池為私有,消費者可以在家充電、在充電站充電、在合作店家借插頭充電,不可換電且需承擔電池老化之更新費用,此商業模式的關鍵在於六月公布的車價與電池價格,如果車價高於GGR2,或電池一顆訂價大於8000元(以兩年攤16000),那可以打包回家了;不要忘了,還沒算自家充電的電費、在充電站充電的費用、合作站家借插頭費用,反GGR的論點都在月租費,車能網最後到底能不能?六月公布訂價大家精算一下就知道了。但我認為最重要的,便利性!便利性!便利性,台灣是個講求便利導向的國家,可以花30秒解決的事,你偏要每天提10公斤上樓充電,第一次覺得好酷,第100次覺得好幹!你說還有充電站呀,這麼說好了,你騎油車去一家油價準備大漲而大排長龍的加油站,多久是你的忍耐上限?5分鐘?10分鐘?千萬不要告訴我可以去旁邊喝咖啡呀!!不可否認,iONEX自家充電系統確實給中南部住透天的人有一定誘因,但企業要的是市場呀!!你要小眾還是大眾?? 更何況,GGR也有夠賤的,早就傳便便的自充系統,就等Kymco宣布後馬上推出,這又打到偏鄉市場的心坎裡。
2) B2B(郵局、快遞商、停車收費商)的電池為該企業所有,舉例台北郵局各分局共買1200顆公電池,外觀塗綠色為郵局專有,郵務士到電站進行換電,結束。疑!!!這不就像GGR模式? 不!不!不!在 iONEX 商業模式下,雖然台北郵局無需每個月編列電池月租費,但每兩三年要編列一次性費用替1200顆公電池更新。
3) 當B2C做不起來時,順勢說明大勢所趨,將充電站改定義為換電站,提供消費者換電月租,一方面取得政府建制補助費,二方面免於自打嘴巴當初罵GGR 換電的不環保。

GGR與Kymco進入電車產業的起手式不太相同,不能說對錯,只是看誰撐的久而已,我們不得不佩服GGR的勇氣,一開始選擇不好走的蛋生雞方案,先燒錢建制換電站,等養出大家的用車模式後,再從使用者習性、使用場域數據等層面,分析電網最佳化分布與電池最佳化調度,最後衝量求損益兩平,請大家記得一件事,GGR背後的金主不是吃素的,你們認為5億多美金的投資是作功德?那些金主背後的精算師會比我們這些鄉民還弱嗎?
文章關鍵字
IONET根本不清不楚
如何評論 ?
iONEX未上市先猜
標配核心電池,最高時速40Km/h,免牌照免駕照=超便宜=免18歲三寶專用車
這讓我想到睿能推概念車時也是很多質疑,當看到13萬售價還不含電池後就只能把它當精品膜拜...可以不燒錢推動電車的方案才是環保又省錢。
GGR以台灣為出發點,
只能說有好有壞,
好的是機車市場夠大,
國民所得也不低,
但缺點是中低的機車車主。

台灣有幾百萬的人,
月薪只有2-3萬,
他們的交通工具大都是機車。

一般人覺得每個月多500-1000元,
可能覺得還好沒什麼,
但對他們來肯定有差。

如果沒有這群人的支持,
GGR的量一定出不來,
以GGR目前的費率,
我看是很難要他們買單。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