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https://www.cool3c.com/article/135734
這篇的試駕描寫比較多,圖片也更清楚
是在汽車駕訓班場地試駕的
內文節錄:
由於電池下置並配在踏板底下、馬達系統較傳統引擎與變速箱輕盈, Many 110 EV 的前後配重比起一般輕型機車更平衡一些,單人過彎時車尾不會那麼容易飄出;加速性方面較為尷尬,畢竟筆者平時騎乘習慣都是一下子就會加速超過 50km , 可感到 Many 110 EV 會很快的加速到時速 30 km 後迅速衰退,雖然速度仍會提高,但需要相當長的加速距離,以該場地的長度以筆者單人約 65 公斤最高速約錶速 40km 附近就需面臨減速轉彎。
不過相較筆者多年前試乘台灣早期的綠牌電動車, Many 110 EV 的起步不會過於暴猛,對於剛從燃油車轉換到電動車的使用者應該不會在拿捏起步油門方面有太多狀況;而在靜止時再度壓住煞車並按壓電門,則會進入 Power Mode 加力模式,可些許提升動力以利短爬坡,在會場中剛好會跨過汽車考照上坡起步的小坡,可感受啟動加力模式後爬坡更為順暢,但不知是會場車輛已經經過激烈操駕,或是加力模式無法衝刺太久,在筆者跨過小坡後,馬達似乎陷入過熱保護模式,車速也受到影響,目前還在詢問光陽工程人員關於當時可能的情況。
不過電動系統的優點還是起步扭力,筆者後來再與認識的媒體雙載,兩人體重加總約 150 公斤左右,在起步與爬坡的影響不明顯,未開始加力擋仍可在上坡起步的小坡以 24km 左右攀爬,但超過 30km 後的加速更為趨緩,筆者最高速似乎不到 35km,這點也是當前 Many 110 EV 在缺乏串聯式電池與高功率馬達的情況下的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