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one 車系的誕生自然是考量到短程通勤族的使用習慣,若是車主今天居住在生活機能較好的區域,在上班或是採買的騎乘時間莫約十分鐘內的使用者,想要有台輕巧方便且安靜無聲的電動車款,在等同於 50c.c. 動力的 I-one Air 無法滿足你的情況下,那你就該來試看看 I-one FLY 的雙電池搭配是否能把你所認知的里程數推向一個新高點。

電機:鋁合金空冷永磁同步馬達
功率:4.2 kW @ 3000 rpm
電門控制:鋼索油門轉電子訊號
傳動方式:直接驅動
車台:高張力鋼管
前避震:正立潛望鏡式前叉
後避震:單槍後避震
前輪煞車:單向單活塞浮動卡鉗搭配固定式碟盤
後輪煞車:鼓式煞車
前輪尺寸:90/90-12
後輪尺寸:110/70-12
長x寬x高: 1,795x700x1,100mm
軸距:1,270mm
座高: 760mm
車重:95kg
|外觀與功能
- 車頭外觀
- 前面板樣式
- 大燈組
- 近燈光型
- 遠燈光型
- 近燈
- 遠燈
- 方向燈
- 騎士視角
- 左邊開關
- 儀錶板
- 夜間儀錶
- 右邊開關
- 內裝部分
- 多合一中控鎖頭
- 置物掛鉤
- 前置物空間
- USB 充電
- 腳踏空間
- 垂直空間
- 後座踏板
- 省力中柱
- 側柱斷電開關
- 座墊樣式
- 車箱空間
- 雙電池
- 尾燈組
- 夜間尾燈
- 煞車燈與方向燈
- 夜間方向燈辨識
- 車側線條
- 車名辨識
|馬達與懸吊

FLY 與 Gogoro 還有自家車款的不同,在於馬達的位置不是中置馬達也不是輪殼式馬達,而是側置式馬達搭配齒輪組來做動力輸出,而外型上也比較像一般燃油車的傳動箱設計,既然說到內部含有齒輪組,就代表這台車在保養時還是需要更換齒輪油,才能讓車輛在騎乘上可以擁有順暢的動力輸出與保有安靜的騎乘感受。
- 前輪組
- 前制動
- 前輪
- 後輪組
- 後懸吊
- 後煞車
- 後輪框

在後輪胎的選用上同樣使用 MAXXIS MA-EV R 胎款但要注意到是後輪專用款式,尺寸為 110/70-12 雖是較常見的前輪規格,目前看來是光陽特別委託 MAXXIS 來為 I-One 車系量身打造的專用樣式,其胎紋除了不規則的破水線外更帶有大面積的胎快來增加抓地力,讓騎士在騎乘時可以更加的安心。
|試駕

針對都會的移動需求,FLY 在最高速度上也可以達到 80km/h 的表現,大概就是100c.c. 級距車款的加速度表現,而在前後懸吊搭配輕巧的車身則是意外的硬朗,原以為會是軟趴趴的設定,沒想到在新車的狀態下能感受到前懸吊的良好支撐性,後避震的話就較為可惜為預載不可調的款式,使用到中後期的話會變成過軟只能更換新品。

前後輪的搭配以這台車的定位來說,較圓的胎型雖不會帶來靈活的過彎傾倒速度,但換來的是平穩地過彎體驗,搭配輕巧的車身重量想要在都市巷弄中來輕鬆騎乘也不是問題。

而大家最關心的是官方宣稱的在定速 30km/h 的速度下最高可以跑出 180km 的高續航里程,在這次的實際騎乘下每 10% 的電量大概可以跑出 10~11km 的里程,算起來有機會達到一百公里出頭的可行駛里程,要注意到試駕當下的測試條件可是沒有開啟節能模式,也沒有在注意定速的需求,有此表現我想對於代步車款來說已算是可圈可點。
|結語

對於代步車設定與注重高續航里程的 FLY 來說,這台車的定位取向做得非常的明確,算是在動力與續航力上做出了平衡,但對於 Ionex 的期待還是希望能加快換電站的設置,也希望未來在電動車市場上可以看到兩大車廠做出外型上的重大突破,至於目標更大動力的充電式 NEX 車系電動檔車是否能再有一天跟大家見面,這也是我對 Ionex 有所期待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