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茶討論區,這邊包含 T4U 聽到探討普洱生茶的走向越來越偏向現飲,有綠茶化的現象。我只有喝過十年以上的普洱,新普洱則是比較少接觸到,想說能不能用便宜的價格找到類似我喜歡的中期茶,所以上網路買了個2018年普洱生散茶來試。我是用試茶的方式泡,但是更濃一點。味道走向跟我接觸的中期普洱很不同,新茶熱水沖下去香氣四逸,喝起來的時候卻不明顯,反而喝完之後香氣又久久不散,香氣很單薄沒有層次,澀感維持的長度跟香氣一樣,澀到刮嘴巴。茶渣很漂亮就是了,嫩芽一堆,一心二葉、三葉這種,但是味道複雜程度卻比不上粗枝的中期普洱。這茶要泡的能喝,估計溫度必須降低,不能用泡普洱的方式100度下去。不知道這是不是大家討論普洱的綠茶化的現象?
那是你基礎想法不太對以前的普洱生茶才是綠茶採下來就殺青了(綠茶就是這樣)所以這種的特點是保留原來的味道(所以有所謂幾大山系味道走向)但缺點就是刺激性會苦澀(發酵就是用來調整這樣的狀況的)中國傳統的綠茶是北方的小葉種而普洱是雲南的大葉種(大葉種的味道相對小葉種重,所以更會苦澀)而現在的普耳為了要讓新茶比較不會那樣刺激性重,所以製作上有不同方式的調整(路線不一樣,不是同一種)例如:採下來略發酵(走廣東烏龍製茶邏輯)後殺菁,也有整形時間拉長(溫度濕度高)、.....等等不同的方式然後有些基本的觀念是不變的例如好的茶要養分高、泡出來的物質要多,如果味道淡是因為養分差造成泡出來的東西少,一般不會說那是多好的茶的生普耳的特點比較在維持原來味道,利用時間的後發酵(非酵素性發酵)來調整刺激性質薄的不一定是不討喜的味道,但肯定不耐泡和缺乏層次感(目前會說好茶大概分兩個走向,一個是雅致路線、一個則厚重有多變化的層次感)茶葉普遍來說高價不一定會有好東西,但好的不會太低價多好多瞭解想瞭解我會推薦去上茶改場的品鑑課程,這不是商業單位(商家當然說自己賣的茶好),符合國際化科學的觀點
jha23164 wrote:這茶不像是「滇綠」,普洱綠茶化反而會比較順口,依您敘述的口感,像是灌木種且年份新,建議快沖快倒! 你說的普洱綠茶化是什麼樣子的東西?我以為新的普洱是綠茶化之後才變得很順口,但是依照 E 大講的,新普洱適口性好是因為製程上有發酵或是其他的改變,所以反而是綠茶化的相反。這個茶我是用比賽茶的方式下去泡,好壞味道同時都被我泡出來,有點太刺激了。茶湯顏色還是很鮮綠,不知道一般普洱生茶兩年是不是這種顏色。等過幾天我感冒好了再快沖快倒試試看。
另外兩泡,2020 生茶餅,一樣是比賽茶的泡法 3g, 150cc左右, 5min。湯看起來已經稍微紅了。2018 生茶餅,注意餅面那個芽還是金黃色的。兩年生餅茶湯未免也太紅了。這兩個跟上面散茶比,澀味被壓抑了,一個澀味化的開一點點回甘,另一個澀味化不開,共同點就是茶香完全比不上面那個散茶,然後這兩款算是很新的生普洱,茶湯顏色卻已經稍微紅了,茶渣也不如上面散茶青綠。比較像是 E大解說的狀況。
economic wrote:那是你基礎想法不太對以前的普洱生茶才是綠茶採下來就殺青了(綠茶就是這樣) 謝謝 E大的解說,所以我先前的理解是完全相反的,謝謝您的更正。那要怎麼敘述普洱生茶適口性變好的現象?對於普洱製程的理解我是從一個老外 youtuber 上面看到的,製程是從採收之後的原料作到茶乾,過程挺完整的,他應該是嫁給雲南茶農的老外,從老外口中去了解茶,是一件很新鮮的事情,少了點玄妙跟茶商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