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消息) 法院判了!小米SU7 Ultra碳纤维前机盖欺诈成立,退一赔三实锤

真实情况是,苏州中院确实有关于小米汽车的裁定,但根本不是案件宣判,而是再次驳回了小米提出的 “管辖权异议”。
真实情况是,苏州中院确实有关于小米汽车的裁定,但根本不是案件宣判,而是再次驳回了小米提出的 “管辖权异议”。
真实情况是,苏州中院确实有关于小米汽车的裁定,但根本不是案件宣判,而是再次驳回了小米提出的 “管辖权异议”。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7183641505816243&wfr=spider&for=pc

(假消息) 法院判了!小米SU7 Ultra碳纤维前机盖欺诈成立,退一赔三实锤


法院判了!小米SU7 Ultra碳纤维前机盖欺诈成立,退一赔三实锤
墨凤凰
2025-10-28 08:37
重庆
导读

AI导读带你速览精华
"小米汽车因虚假宣传碳纤维前机盖功能被法院判‘退一赔三’,这场15.6万元的赔偿案撕开了新能源车过度营销的遮羞布。当消费者拆开4.2万元的‘黑科技’外壳,发现仅是带凹槽的装饰件时,车企用谎言堆砌的信任大厦已然崩塌。"
内容由AI智能生成
有用
近日,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纸判决,为小米SU7 Ultra碳纤维前机盖消费纠纷案画上阶段性句号。二审驳回小米汽车上诉,维持原判——小米汽车需退还消费者定金2万元,并按选装价款三倍赔偿12.6万元,同时承担1万元律师费。这场持续半年之久、备受瞩目的风波迎来关键转折,不仅让涉事车主如释重负,更如一声惊雷,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上空炸响,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


诱人“黑科技”:宣传光环下的消费诱惑

时光回溯至2025年春天,小米SU7 Ultra携万众期待惊艳上市。其中,一款选装价高达4.2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瞬间吸引了无数消费者的目光,成为宣传的核心焦点。小米官方以极具感染力的言辞宣称,该前机盖“复刻纽北赛道原型车设计”,仿佛将赛道上的激情与速度融入其中;具备“双风道空气动力学导流”“优化刹车散热”“提升下压力”等诸多神奇功能,仿佛为车辆披上了一层“黑科技”的战衣。小米创始人雷军更是在社交媒体上亲自“背书”,强调“内部结构也改了”,进一步点燃了消费者的热情。众多消费者怀揣着对创新科技的向往与信任,不惜咬牙加价,只为拥有这款充满未来感的“黑科技”前机盖。


真相揭露: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最先察觉异样的苏州车主高先生,决定揭开这款前机盖的神秘面纱。他自购鼓风机,对前机盖开孔处进行了一场严谨的烟雾测试。当测试结果呈现在眼前时,高先生惊呆了:气流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根本无法形成有效导流,纸巾紧贴孔洞,纹丝不动。不甘心的高先生又进行了拆解,这一拆,更是让他怒不可遏。原来,这款所谓的碳纤维机盖内部结构与普通铝制机盖几乎如出一辙,仅仅减重了1.3公斤。而那被吹嘘得神乎其神的“双风道”,不过是两个浅浅的凹槽,既没有与刹车系统形成物理连接,也没有通过任何赛道级性能验证。高先生愤怒地表示:“我花了4.2万,本以为买的是一款高科技产品,结果却只是个带孔的碳纤维外壳,连个装饰件都算不上,这简直就是智商税!”


补偿风波:车主维权声震四方

面对车主们的质疑,小米汽车于5月7日给出了补偿方案:未交付订单可改回铝制前舱盖,已提车用户赠送2万积分(约合2000元)。然而,这一方案在车主们眼中,不过是“打发叫花子”的敷衍之举。他们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对小米汽车的信任瞬间崩塌。数百名准车主迅速组建了维权群,他们团结一心,要求无损退车并全额退还定金。更有专业的律师团队深入研究《广告法》第二十八条,为车主们提供法律支持,准备提起集体诉讼。一位车主痛心疾首地说:“我们当初是因为信任雷军的营销,才选择了小米汽车,没想到花了4.2万,却买了个‘样子货’。这种心理上的落差感,比钱没了更让人难受。”

法律审判:公正裁决彰显法治力量

法院审理过程中,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焦点集中在小米是否构成“故意误导”。车主方为了证明自己的主张,提供了实测视频、详细的拆解报告等一系列确凿证据,这些证据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匕首,直指小米宣传的虚假之处。而小米则辩称“风道能部分导气,有辅助散热作用”,但却无法提供任何第三方验证数据,其辩解显得苍白无力。最终,法院以公正无私的态度,认定小米宣传话术与实际功能严重不符,构成消费欺诈,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果断判决“退一赔三”。这一判决,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有力保护,更是对市场秩序的坚决维护。


行业反思:诚信与创新才是发展之道

这场判决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个案本身。它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新能源汽车行业“重营销、轻兑现”的通病。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些车企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不惜夸大宣传,将一些尚未成熟的技术或普通的功能包装成“黑科技”,过度包装的宣传话术就像美丽的泡沫,看似绚丽多彩,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正在无情地透支着消费者的信任。正如维权车主所说:“我们愿意为创新买单,但前提是车企得说实话。”

对于小米而言,15.6万元的赔偿或许只是一笔数字,但失去的消费者信任,却如同一座崩塌的大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重新筑牢。在流量红利逐渐消退的今天,产品真实的价值才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这场风波就像一声警钟,提醒着所有车企:在新能源赛道上,比“堆料”更重要的,是对消费者的真诚。只有坚守诚信底线,不断创新提升产品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任和支持。
樓主真可憐買的車不是燒掉就是被詐騙
竟然是蘇州市判例
假消息,能不能有點辨別能力?!
該裁定內容實際情況為基層人民法院駁回小米方提出的管轄權異議後,小米方向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了上訴,中級法院出具該裁定,認定維持基層法院駁回的正當性,確定了案件審理的歸屬法院,但案件本身尚未開庭。

而且法院判決還會判誰要出律師費? 笑話
phanton wrote:
假消息,能不能有點辨別能力?!
該裁定內容實際情況為基層人民法院駁回小米方提出的管轄權異議後,小米方向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了上訴,中級法院出具該裁定,認定維持基層法院駁回的正當性,確定了案件審理的歸屬法院,但案件本身尚未開庭。

而且法院判決還會判誰要出律師費? 笑話



感謝更正此為假消息!




14:15 有解說
https://www.bianews.com/news/details?id=223541




假的!传苏州中院判小米二审败诉退订金赔三倍,实则是驳回管辖权异议
大白聊IT 2025-10-23 08:23
小米汽车真的输了官司?虚假宣传案已经宣判了?

最近两天,不少人在传 “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小米汽车上诉,二审维持原判,消费者胜诉,小米汽车需退还消费者定金2万元,并按选装价款三倍赔偿12.6万元及律师费1万元。” 的消息,说得有鼻子有眼 —— 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消费者拿了 10 万多赔偿。但这事到底是真的吗?

答案很明确:这是条假消息。

真实情况是,苏州中院确实有关于小米汽车的裁定,但根本不是案件宣判,而是再次驳回了小米提出的 “管辖权异议”。

简单说,就是小米想让案子换个地方的法院审,法院没同意,现在案件还没到审理判决那一步。

关于诉讼,看到有误传。 苏州中级人民法院再次驳回小米关于管辖权异议的要求为真。

图片

可为啥这种假消息能传得这么广?这得从小米 SU7 Ultra 那两个 “挖孔” 说起。

从 “性能神器” 到 “装饰孔”,4.2 万选装件引了大麻烦
事情的源头在 2025 年 2 月,小米 SU7 Ultra 上市时推出的一个选装件 —— 售价 4.2 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当时小米的宣传说得相当诱人,雷军在微博里直接说 “内部结构也改了,双风道直接导向轮毂,支持轮毂散热”。

图片

图片

对于冲着 “性能” 买 SU7 Ultra 的消费者来说,这简直是必选项。杭州的高先生就是其中一个,他本来就有辆小米汽车,看了风道宣传直接决定再买一辆,“这就是这款车的灵魂所在”。那会儿没人怀疑这 4.2 万花得不值,毕竟又是纽北原型车复刻,又是空气动力学设计,听着就很专业。

但等首批车主提车、博主们实测之后,问题彻底暴露了。有车主拿鼓风机对着挖孔吹,旁边放的纸巾压根没反应,证明根本没有有效气流通过;拆解后更发现,所谓的 “双风道” 下面就是个小口子,既没连到刹车散热系统,也没有能产生下压力的结构,内部和普通铝制机盖几乎一样,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轻了 1.3 公斤。

更扎心的是成本问题,有车主估算这盖子成本最高也就 1 万元,和 4.2 万的售价差了一大截。等于花了高价买了个 “装饰孔”,这换谁都接受不了。

维权群超 300 人,85 天沟通没结果只能起诉
5 月份,随着实测视频传开,维权群很快就建了起来,人数从最初的 70 多人涨到后来的 300 多,大家的诉求很一致:要么兑现宣传的风道功能,要么退钱赔偿。

当月 15 号,有博主带着车主和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销售交付总经理张磊谈了三个多小时,据说对方提到 “退订会直接造成小米汽车的崩塌”。但这话后来被李肖爽否认了,说纯属造谣。

5 月 7 号,小米终于发了致歉声明,但内容更让人不满。声明说 “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承认风道主要是复刻外观,只能 “提供部分气流导出”,然后给了两个方案:没交付的可以改回铝制机盖,但得重新排队等 30-40 周;已提车的给 2 万积分,也就值 2000 块钱。

小米SU7 Ultra陷争议:碳纤维前舱盖和马力封印背后的车主心声-有驾

4.2 万的选装费,只给 2000 块补偿,改配还要等大半年,车主们当然不买账。高先生说,当时和小米谈好给一周时间论证能不能做出真风道,能做就改了再交车,不能就给其他补偿,结果小米不仅没按时反馈,之后干脆不回复了,从 5 月到 8 月整整 85 天,问题没解决分毫。

更让人恼火的是小米的 “冷静期” 政策。对于提出暂缓排产的车主,小米给了 60 天冷静期,说逾期不沟通就视为放弃提车,而且定金不退。有车主试着申请取消订单,客服直接说定金退不了。

“现在网上传的‘法院判小米赔偿’全是假的,只有苏州中院二次驳回小米管辖权异议这事儿是真的。” 维权群里的陈先生(化名)特意跟我们澄清,他也是起诉车主之一,“不排除有人故意传假消息,说不定是想混淆视听,帮某方转移注意力。现在案子最快的进度就是确定了审理法院,离真正判决赔偿还差得远呢,道阻且长,我们这群车主早就做好跟他们打 3 年官司的打算了,不拿到合理说法绝不会罢休。”

图片

被逼到份上,消费者只能走法律途径。6 月 24 号,高先生第一个向法院提交了诉讼申请,要求退 2 万定金并三倍赔偿。到 8 月份,已经有上百位车主起诉,其中还有不少本身就是律师的车主。

假消息背后:管辖权异议才是当前焦点
案子开庭,小米提了 “管辖权异议”—— 意思是这个法院没资格审这案子,想把案子转到别的地方。这其实是企业常用来拖延时间的手段,之前小米 YU7 交付延迟的案子里,也用了同样的办法,结果被上海松江法院驳回了。

图片

这次在苏州的案子也一样,一审法院驳回了小米的管辖权异议,小米不服上诉到苏州中院,最终还是被驳回。

也就是说,现在法院只是确定了 “在哪审” 的问题,距离 “判不判虚假宣传”“赔不赔钱” 还远得很。

但不知道是谁把 “驳回管辖权异议” 曲解成了 “二审维持原判,消费者胜诉”,还编出了 “退定金 2 万、三倍赔偿 12.6 万、律师费 1 万” 的具体金额,一下就传爆了。

这其实也反映出大家对这事的关注程度,毕竟 4.2 万的选装件到底算不算虚假宣传,不仅关乎这些车主的利益,也影响着很多人对小米汽车的信任。

网友怎么看?从米粉到路人都在较真
这事在网上吵得火热,不同立场的人看法很鲜明,咱们挑几个有代表性的说说:

1.维权车主:不是为了钱,是气不过被当傻子 有车主在视频里晒出订单截图说:“我是十年老米粉,家里电视、手机全是小米的。当初花 4.2 万选这个盖子,就是信了雷军说的散热功能,结果拆开来一看就是俩窟窿,补偿给 2000 块积分,这不是打发叫花子吗?” 还有网友笑言,这下觉得2万元三折叠也不那么贵了;还有人说:“起诉不是为了三倍赔偿,就是想让小米说句实话,这钱到底花在哪了。”

2.科技圈网友:宣传得有底线,性能不能靠嘴说 懂点汽车技术的网友分析:“碳纤维机盖本身是好东西,但空气动力学设计不是随便开俩孔就行的。雷军直播里说‘导向轮毂散热’,这是明确的性能承诺,实测没这功能,就该按宣传的来兑现。车企不能把‘概念设计’当‘量产功能’吹。” 还有人吐槽:“小米手机宣传跑分从不含糊,怎么到汽车上就‘表达不清’了?”

3.法律相关网友:管辖权异议没用,关键看证据 有律师网友解释:“小米提管辖权异议很正常,但法院驳回是对的,因为消费者有权在自己所在地或交付地起诉。接下来重点是小米的宣传有没有构成欺诈 —— 如果当时就知道风道没实际功能还这么说,那退一赔三跑不了;如果是后期减配没说清楚,责任轻点,但也得退选装费。”

4.中立路人:别消耗口碑,解决问题比甩锅重要 有网友说:“不管风道能不能用,小米的处理方式太拖了。从 5 月到 10 月,快半年了还在扯管辖权,就不能坐下来好好谈补偿方案?2000 块积分确实太少,哪怕退一半选装费,车主可能也不会闹到起诉。” 还有人补刀:“之前 YU7 交付延迟,现在 SU7 Ultra 风道造假,小米汽车这品控和售后得赶紧跟上啊。”

写在最后
现在再回头看开头的问题,“小米输了官司吗?” 答案还是否定的,但这起事件远没结束。苏州中院驳回管辖权异议后,案件很快会进入实体审理阶段,4.2 万的碳纤维盖子到底是不是 “虚假宣传”,法院会给出专业判断。

对小米来说,这事也是个教训:汽车不是手机,消费者对性能宣传的较真程度远超想象,一句 “表达不清” 解决不了问题。对消费者而言,遇到宣传与实物不符的情况,保留好宣传截图、订单信息这些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才是最靠谱的办法。

至于后续案子怎么判,咱们等着法院的消息就好,别再被不实传言带偏了。(转载自大白聊IT)
你只会让小米越来越好,谢谢你的鞭策。
真糟糕,樓主想蹭熱度失敗
中國政治專制,但是民眾在一般生活消費的維權可是比台灣更兇的。
看看中國的車商與消費者糾紛,再看看台灣,真的會讓人錯亂,倒底哪邊是民主國家?哪邊是專制國家。
就好像前陣子,某川立委說小紅書就是中共統戰,不能看,blar blar blar…;對比最近「沒出息」的作者王博接受訪問,對於兩岸網友不同的立場與看法都表示尊重,也說這都是正常意見表達,正面看待。有時哪邊是專制、哪邊是民主自由,真的讓人看不懂。
knift wrote:
有時哪邊是專制、哪邊是民主自由,真的讓人看不懂。


對台灣人而言,民主自由跟專制的差別,只在於能不能投票選總統(領導人)以及能不能罵總統(領導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