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256名烏軍放下武器走出亞速鋼鐵廠其中51人為傷員

據頓涅茨克武裝於當地時間17日發布的消息,256名烏克蘭軍人從亞速鋼鐵廠內走出並放下了武器,其中51人為傷員。”
俄羅斯的兩種選擇

戰場上雖然打得很艱苦,戰事拖了下來,但以俄軍已消滅了烏克蘭軍隊大量有生力量,拿下了烏東和南部絕大部分地方和戰略要地,封鎖了烏克蘭的海上出口、摧毀了烏克蘭大部分軍事設施而論,俄羅斯打得不錯,據整體戰場的優勢,基本達到了這場「特殊軍事行動」的兩大目標——消除烏克蘭的軍事化和納粹化。
然而,現在的問題是美國西方和烏克蘭不甘心失敗,美國、北約正加大軍事介入俄烏之戰的方方面面,烏克蘭也正在獲得軍援和經濟援助後積極招兵買馬,據稱要重新組建一支百萬大軍,準備大反攻打持久戰,用時間換空間。美烏的算盤是,不但要奪回烏東地區,而且要奪回克里米亞,有了這個成果和態勢,就是粉碎了普京的「特殊軍事行動」、粉碎了俄羅斯的「入侵」,俄國大敗也。

面對這種局勢和可能性,俄羅斯有兩種選擇,一是與美國西方和烏克蘭奉陪打持久戰,現在美、英媒體正在散布這種言論。二是在目前形勢下再次發動「速戰速決」,拿下基輔、摧毀澤連斯基政權,或「斬首」、或逼其「流亡」;若是奉陪打持久戰,對俄羅斯很是不利,消耗很大,但也不是打不起。美國西方和烏克蘭在消耗俄羅斯的同時,也將極大的消耗自己,其內部會生變化,會有分化,會出現「反戰」呼聲,俄羅斯手中的能源、糧食、武器會對分化他們發揮很大作用,打持久戰、消耗戰關鍵是看誰更能扛。
與此同時,美國西方陣營利益並非完全一致,在長期壓力面前,難以做到精誠團結、共同對敵,若是再打一場速決戰,俄國就須動員最大的軍事力量,最勇猛的打擊,打垮烏克蘭政權,把其從美國手中奪過來,令其簽城下之盟。”
還是要看資源,生產能跟的上消耗嗎,打仗要花錢,誰撐的下去誰贏,如果俄羅斯能撐到冬季贏面大,
斯基高喊要反攻,如果沒明確的戰果,以後的資源就難說了,

老美最後應該不會想再繼續了,錢是大問題,
繼續往基輔打機會不大,

而且消耗可能反而更大!

一方面攻方本就要準備較大兵力,

另一方面烏西本就不是向著俄羅斯,

硬打可能激起烏背水一戰的士氣,

重蹈阿富汗的覆轍!

最好的方法就是堅守俄語區,

以逸待勞!

這地方跟俄羅斯領土差不多,

民心是俄羅斯的,

烏軍只能強攻,

開戰初期那些遊擊刺客戰術在這都沒用,

老美在別人領土上作戰基本沒贏過,

時間一拉長都是倉皇而逃,

而俄羅斯在自己的領土上作戰基本沒輸過!

所以拉歐美進入俄羅斯這個大泥沼裡,

是最佳戰略~

Derek2025 wrote:
“俄羅斯的兩種選擇戰...(恕刪)
mindcry wrote:
所以人不夠打成這樣也(恕刪)


有提到阿
那時就說過了兵力不夠打下整個烏克蘭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北頓涅茨克將左右頓巴斯大戰走向?未來兩周是關鍵

目前俄軍與烏軍在頓巴斯地區正在展開拉鋸戰。從當前戰況看,北頓涅茨克成為俄軍攻擊重點,正集中優勢兵力攻打該城。由於北頓涅茨克自2014年以來已經成為烏政府在盧甘斯克州事實上的首府,俄軍攻下此城不僅具有政治上的象徵意義,更為下步奪取盧甘斯克全境,並對盤踞在頓涅茨克州的烏軍進一步形成包圍的勢頭。俄國防部表示,5月16日與被封鎖在馬里烏波爾亞速鋼鐵廠的烏克蘭軍人代表進行了談判,已就轉移傷員達成了協議。俄國防部表示,俄軍一天內消滅烏軍360人,擊落10架無人機。

  俄軍對北頓涅茨克志在必得

  俄烏衝突曠日持久,由於烏軍在頓巴斯地區經營多年,防禦工事完備,俄軍正在採取“蠶食”策略,一口一口地“吃”掉烏軍陣地。據俄羅斯《消息報》報導,5月15日,“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軍隊成功佔領北頓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以南的托西科夫斯科耶居民點,這是烏克蘭軍隊在該地區控制的最後一個堡壘。俄羅斯軍事專家德米特里·博爾堅科夫稱,俄軍攻占托西科夫斯科耶居民點是一個重大成功,這使得俄軍包圍北頓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成為現實。另外,俄軍在徹底清除了魯比日內和沃耶沃多夫卡之後,已經到達北頓涅茨克郊區。烏軍雖然炸毀了那裡的兩座鐵路橋,期望遲滯俄軍的攻勢,但這不太可能阻止俄軍的進攻。

  俄羅斯《觀點報》16日報導稱,“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駐俄大使米羅什尼克16日表示,目前北頓涅茨克市的情況很複雜。城市內有戰鬥,城市郊區的北部、東部和南部都有軍事行動。預計烏克蘭武裝部隊將在北頓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被包圍。“根據我們的信息,現在只有一個領土防御營和一些民族主義營留在該市。每條街道的戰鬥都很艱難。同時,每個人都清楚,在不久的將來,北頓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可能會與位於斯拉維揚斯克和克拉馬托爾斯克地區的烏克蘭武裝部隊的主力隔絕。目前的情況也對位於包圍圈內的烏武裝集群施加了強大的精神和心理壓力。”

  美國戰爭研究所也認為,俄軍在頓巴斯地區的作戰行動正在調整方向,將把主要精力用於奪取北頓涅茨克。烏克蘭盧甘斯克州政府負責人謝爾蓋·海代表示,5月15日,俄軍對北頓涅茨克東北約4公里和西南約5公里的居民點同時發起進攻。海代認為,俄軍可能暫時放棄將兵力延伸至頓涅茨克州邊界地區的計劃,集中精力解決盧甘斯克境內的烏軍。目前,俄軍正在向北頓涅茨克增派力量,並企圖奪取利西昌斯克-巴赫穆特高速公路,以對盧甘斯克州境內魯比日內、北頓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等重要城市內駐紮的烏軍進行徹底包圍。

  拿下北頓涅茨克意義重大

  很明顯,俄軍此次準備拿下北頓涅茨克,具有政治和軍事上的雙重重要意義。從政治上來講,自2014年烏東地區爆發危機以來,烏政府就將盧甘斯克州的行政部門設置在北頓涅茨克。對烏政府而言,北頓涅茨克相當於盧甘斯克州的首府,烏軍在該城周圍部署重兵並建設了較為嚴密的防禦工事。俄軍若成功拿下該城,是確保盧甘斯克“獨立”的前提和保證,是實現俄在烏“特別軍事行動”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北頓涅茨克若被拿下,是俄軍開啟軍事行動第二階段後拿下的一座重要城池,對鼓舞俄軍士氣、打擊烏軍士氣具有重要作用。烏軍方面對北頓涅茨克的地位作用也十分看重,美援助的M-777榴彈砲已被快速輸送到北頓涅茨克。

  一位軍事專家1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軍事上看,北頓涅茨克若被俄軍拿下,將對俄軍在頓巴斯地區的作戰行動發揮積極推進作用。一方面,俄軍將在盧甘斯克實現由單城攻擊到連片攻擊的轉變。一旦北頓涅茨克失守,烏軍在阿爾捷莫夫斯克的陣地也將受到威脅。這是重要的公路樞紐,俄軍可藉此公路攻擊利西昌斯克的烏軍,並掐斷烏軍重要補給線。另一方面,對俄軍在頓涅茨克的行動形成有效策應。俄軍正在對頓涅茨克市西南部以及阿夫傑耶夫卡同步發起攻勢。俄《消息報》報導稱,至5月14日,俄軍在阿夫傑耶夫卡郊外取得重大勝利。過去8年來,這裡一直是烏軍隊的主要駐地之一,他們頻頻從那里炮擊頓涅茨克,現在烏軍已經沒有足夠力量守住阿夫傑耶夫卡。俄羅斯軍事專家弗拉季斯拉夫·舒雷金表示,就連烏軍總參謀部的戰報也不得不承認俄軍在阿夫傑耶夫卡附近地區取得的勝利。

  美戰爭研究所認為,儘管頓涅茨克當地親俄的電台將俄軍在該州的行動稱為要“從容不迫地包圍”在頓巴斯地區的烏軍,並與伊久姆的俄軍實現會合,但由於烏軍的抵抗十分頑強,加上俄軍優先考慮北頓涅茨克的攻勢,目前還難以在頓涅茨克州實現對烏軍的包圍。這也意味著一旦北頓涅茨克被俄軍拿下,俄軍將得以騰出手來圍殲頓涅茨克州境內的烏軍。

  俄軍事專家德米特里·博爾堅科夫認為,未來兩週將是決定頓巴斯烏軍命運的關鍵時刻。他認為,俄軍領導層的計劃尚不清楚,是計劃使用一個或多個包圍圈包圍烏軍,迫使他們撤離北頓涅茨克,還是逐步用戰機和大砲“碾碎”烏軍,直到他們失去作戰能力。俄軍攻勢並沒有那麼迅速,因為烏軍也將自身當前所有後備力量都投入到這個方向。

俄軍作戰行動還將面臨其他掣肘

  上述軍事專家認為,從戰役方面看,北頓涅茨克能否最終拿下,對於俄軍在頓巴斯地區的戰局具有相當大的影響。但也要看到,佔領北頓涅茨克只是具有局部地區戰術影響的勝利,對於俄軍第二階段作戰行動全局最後目標的實現還有相當距離。未來俄軍在頓巴斯作戰行動成功與否,不僅取決於頓巴斯地區自身的行動,也與外圍其他地區作戰的成敗息息相關。

  一方面,哈爾科夫方向補給線對於俄軍整個作戰行動至關重要。目前,俄軍正在從哈爾科夫周邊地區撤離,烏克蘭方面卻宣稱是烏軍反攻迫使俄軍撤退,是烏軍反攻取得的“重大勝利”。距離哈爾科夫市約60公里的沃爾昌斯克,是俄軍從境內向烏東地區輸送後勤補給的重要樞紐,俄軍雖然撤離哈爾科夫,但必須確保交通運輸線暢通無阻,否則將再次重蹈此前在基輔方向因後勤補給不力降低進攻速度和強度的覆轍。

  另一方面,俄軍必須在烏南部地區防範烏軍反攻。目前俄軍在烏南部地區沒有發起新的攻勢,而是在著力構築防禦陣地。

  據美戰爭研究所的通報,俄軍正在梅利托波爾南部以及該城以南30公里的村莊挖掘戰壕。烏軍總參謀部表示,俄軍還在尼古拉耶夫州和赫爾松州佔領地區建造鋼筋混凝土掩體。"
很久很久以前已說過,坦克已經過時,尤其是指重型主戰坦克。輕坦,快速移動,信息化,才是坦克將來的出路。

經過俄烏之戰,各國坦克日後可能要割價求售。

主戰坦克在現代戰場上越來越沒用了?

俄烏戰場已經成為了坦克“墳場”,雙方坦克都戰損了不少,有些被打得“身首異處”,有些被打成“零部件”……最近社交平台甚至出現了砲塔飛行高度的“比賽”。

  此次俄烏衝突再度讓“坦克在現代戰場上到底還有沒有用”“還有多大作用”等成為熱議話題。

  主戰坦克的天敵越來越多

  在烏克蘭戰場上,俄烏雙方主戰坦克的戰損數量之高,是近年來局部戰爭中非常罕見的。雖然俄方並沒有公佈己方陸軍裝備的具體損失情況,但是根據外界的不完全統計,參戰俄軍至少已經損失了500輛以上的各型主戰坦克,既有相對落後的T-72A、T-72B3,也有最新的T-90M和T-80BVM,約佔俄軍現役主戰坦克總數的1/6。而根據俄軍方面公佈的數據,烏軍損失的坦克總數已達上千輛。

  要知道,此次俄烏軍事衝突實際上是一場軍力不對稱的戰爭,俄軍實力要遠超過烏軍。就坦克裝備情況來說,烏軍從2014年至今與東部民兵武裝的軍事衝突中已經損失了大量主戰坦克,以至於本國軍工企業為他國生產的出口型主戰坦克也被烏軍徵用。所以,在主戰坦克這一重型主戰裝備上,烏軍與俄軍的差距更大。在這種情況下,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還會損失大量主戰坦克,究其根本原因就在於現代戰場上主戰坦克所面臨的“天敵”越來越多,越來越難防。

  在以往的戰爭中,我們常說“對付坦克最好的武器就是更先進的坦克”。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在冷戰時期,對立的東西方兩大陣營都在不遺餘力地研發比對手更先進、更強的主戰坦克。但是,在現代戰場上,對付主戰坦克最有力的武器已經不再是坦克,而是以新一代大威力反坦克導彈、攻頂式末敏彈、末制導砲彈以及察打一體無人機為代表的全方位反坦克作戰體系。在很多情況下,主戰坦克內的砲長以及車長還沒有發現敵軍在哪裡,就被從天而降的強大火力摧毀了。

  而且,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反坦克彈藥的威力也在大幅提升。目前,各國主流的新一代大威力反坦克導彈的最大破甲深度普遍超過1000毫米。可以說,當前主戰坦克防護裝甲的發展已經落後於反坦克彈藥穿甲/破甲威力的提升幅度。此外,攻頂式反坦克導彈、末敏彈和末制導砲彈主要打擊坦克最為薄弱的砲塔和發動機艙頂部,幾乎是一擊即毀。即便是最先進主動防禦系統,也很難攔截來自空中近乎俯衝而下的反坦克攻擊。

  坦克的發展接近天花板?

  在主戰坦克面臨的“天敵”越來越多的情況下,主戰坦克自身的技術以及性能發展越來越接近極限。筆者認為,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當今傳統意義上的主戰坦克發展已經碰到了天花,即便是對於美國、俄羅斯、德國這樣的坦克研發強國來說。想要突破這層天花板也是非常困難的。

  一方面,在火力、防護、機動以及信息化四大性能都很難有質的飛躍的情況下,當今主戰坦克的戰斗全重卻在不斷飆升。比如,美國M1A2 SEPV3、德國“豹”2A7+以及英國正在改進中的“挑戰者”3等主戰坦克的戰斗全重普遍達到了60噸以上,甚至70噸。而俄羅斯新一代主戰坦克的戰斗全重也在全面提升,從T-90M、T-80BVM到最新的T-14“阿瑪塔”,基本上都超過了50噸,進一步向60噸級發展。

  各國主戰坦克如此快速地“增重”,會帶來很多問題。比如,主戰坦克的空運以及陸路運輸將受到更大的限制。美國C-17大型運輸機能夠空運1輛標準型的M1A2主戰坦克,而蘇俄伊爾-76大型運輸機能空運1輛標準型的T-72B主戰坦克。但是,今後如果換成美俄大幅增重的新一代主戰坦克,那就比較難實現了。另外,在公路以及鐵路運輸中,主戰坦克太重也會導致整列列車或者拖車車隊超過某些橋樑的承載能力,存在很大的風險。當然,在作戰行動中,戰斗全重太大的主戰坦克也無法通過某些承載能力不足的橋樑。

  但是,從新一代主戰坦克性能提升的角度來說,大幅增加戰斗全重也是迫不得已而為之——威力更大以及口徑更大的新一代坦克主砲要增加重量;為了能夠抵禦敵方攻擊而裝備的大量複合裝甲、爆炸反應裝甲以及主動防禦系統要增加重量;主戰坦克艙內裝備了大量車載電子設備,需要增加砲塔和車體尺寸以便有足夠的空間,也要增加重量;主戰坦克裝備的大功率發動機、先進液氣懸掛系統以及行走系統要增加重量。此外,主戰坦克還要裝備大量附件設備,包括輔助動力機組、三防系統、滅火抑爆系統、空調、遙控武器站、火砲校準系統等等,也都要增加重量。所以,現代主戰坦克只要按照“大而全”的思路繼續發展,那麼戰斗全重就注定要節節攀升。

  另一方面,現代主戰坦克的採購價也跟著戰斗全重一起“飛上了天”。多年以前,曾經有國外機構評選世界十大主戰坦克,日本90式主戰坦克曾經連續兩年蟬聯冠軍,就是因為其採購價高的驚人。在1991年日本防衛省批量訂購時,90式主戰坦克的價格就高達850萬美元,之後儘管日元貶值,但是其價格仍然沒有低於800萬美元。在那個美國M1系列主戰坦克價格只有300萬美元的時代,90式主戰坦克幾乎就是“高不可攀”。

  可是,如今世界各國主戰坦克的採購價早已經不再是以前那樣以“百萬美元”為單位來計算了。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後來居上,公開的採購價竟然高達1260萬美元。更令人咋舌的則是美國陸軍M1A2 SEPV3主戰坦克,由於其需要從老舊坦克進行全面拆解翻修,再換裝零備件以及新設備,耗費了大量的人工,最終的採購價竟然飆升到了2000萬美元。這還是美國陸軍本國採購的內部價,波蘭向美國訂購的250輛M1A2 SEPV3主戰坦克單價更是達到了2400萬美元!

  坦克的突破之路在哪裡

  從以上兩個方面我們可以做一個總結:目前,主戰坦克面臨的致命威脅越來越多,戰損率越來越高。可以說在“標槍”這類強大的攻頂式反坦克導彈面前,無論蘇俄T-90M、T-80BVM,還是西方的M1A2 SEPV3、“豹”2A7+,命運差不多都是一樣。另一方面,現代主戰坦克的戰斗全重卻越來越大,戰場適應能力和機動能力越來越差。同時,現代主戰坦克的採購價格不斷飆升,要付出越來越高的資金和成本。所以,我們討論“主戰坦克到底還有沒有用”,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主戰坦克在現代以及未來戰場上的效費比越來越低了。

  以當今大國空軍最先進的主力裝備——第五代隱身戰鬥機為例,我們可以與同為陸軍核心裝備的主戰坦克做一比較:第五代隱身戰鬥機的採購價格如果是1億美元,那麼在作戰任務中能夠摧毀敵方數十億美元的各種裝備,包括敵方戰機、預警機、指揮所、雷達站等。而且敵方為了對付我方第五代隱身戰鬥機,甚至要花費上千億美元構建完備的反隱身防禦體系。所以,研發裝備第五代隱身戰鬥機的效費比是非常高的。這也是為何在美國之後,俄羅斯、中國乃至印度、日本、韓國、土耳其等國家紛紛研發裝備第五代隱身戰鬥機。

  與第五代隱身戰鬥機相比,主戰坦克的戰場效費比則低的驚人。且不說上文提到的各種先進反坦克制導彈藥,哪怕是武裝游擊隊設置的大當量路邊遙控炸彈或者道路下埋設的遙控地雷,也足以摧毀當今最先進的主戰坦克。在伊拉克甚至出現過非常“廉價”反坦克戰例:武裝游擊隊利用小型多旋翼無人機吊掛小型反坦克彈藥,將其投射到美製M1主戰坦克的砲塔彈艙頂部,彈藥擊穿彈艙頂部蓋板後引燃了砲彈的發射藥筒,進而燃起熊熊大火。一架小型多旋翼無人機加一枚小型反坦克彈藥(有可能是反坦克槍榴彈或者反坦克手榴彈)總共價值也只有幾百美元,卻可以讓一輛價值超過500萬美元的現代主戰坦克瞬間失去戰鬥力。據不完全統計,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及其後續的“治安戰”期間,美軍有超過100輛M1系列主戰坦克戰損,其中相當一部分無法修復,徹底報廢。

  所以,筆者認為未來主戰坦克發展要破除越來越重、越來越貴、效費比越來越低的“魔咒”,就必須徹底摒棄自機械化戰爭時代以來延續的“大而全”的設計思路,採用新時代注重高機動化、信息化、網絡化的新思路。未來主戰坦克的首要目標就是大幅提升信息和機動能力,保持與目前相當或者略有提升的火力,大幅削減被動的裝甲防護,以隱身和主動防禦系統取而代之。而且,未來主戰坦克在戰斗全重和外形尺寸上要大幅減小,40噸級可能是最優的選擇。"
Derek2025 wrote:
很久很久以前已說過,(恕刪)


你這說法其實不對的
只是受到媒體報導的影響
真實戰場上
坦克和火炮在平原作戰的重要性遠高於單兵反坦克導彈
不然美國怎不是強力擴大生產那種東西
而是給烏克蘭坦克和火炮這種重裝備
正面戰場上沒有坦克早就快速被推掉了
所有國家都不是蠢蛋的
台灣買M1A2T
真沒用台灣幹嘛要堅持還是買

坦克進了城市的確難用
但平原推進
還是得靠坦克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tzechiny wrote:
繼續往基輔打機會不大(恕刪)


前面就說過俄羅斯最多就是東部和南部
順利就是拿下哈爾科夫州
然後東面和北面給予基輔強大壓力
屬於在這邊對峙
那烏克蘭就只有西面的波蘭可以輸送物資
那烏克蘭基本上就容易長期守勢+偶而突襲
對俄羅斯的防守來說最為有利
工業區和港口區可以大力恢復經濟活動
只有這樣
那以俄羅斯付出的代價來算
可以算小虧
不然真的虧蠻大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limen wrote:
還是要看資源,生產能(恕刪)


拜登要選舉
夏天烏克蘭基本一定要拚一把的
但沒有長期訓練的配合
加上多次動員後的兵力素質
我是不看好啦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0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