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調查 阿拉伯覺得民主制度不可靠,要仿效中國模式

其實不怕規則複雜,今天有科技的幫助,很多技術上的困難是過去想解決也没辦法的。
但是若一直不肯承認與面對制度的缺點,永遠沈浸在那套浪漫主義,空談人權民主,是解決不了生存問題的。
任何物種的存活,靠的不會是浪漫的理想,而是實打實的去解決問題。
看看美國人,連槍枝與毒品這種關乎性命的問題都解不了,那套遊戲規則還有何說服力
SENTRAA wrote:
講得漂亮
問題是誰來調整?
皇帝、大王、總理、總統、還是主席?
貧窮落後國家,宗教種族衝突對立的國家
實施民主選舉制度幾乎都是災難
貧窮落後國家,人民最需要的是賺錢、吃飽飯
所以需要一個有效率的政府來發展經濟
宗教種族衝突對立的國家,需要的是國家安定
所以需要一個強力政府來壓制衝突對立

我常拿中國、印度兩個人口超過10億,貧窮落後、宗教種族複雜對立的國家做例子
一個一黨專政,一個民主選舉,過去幾十年,哪個發展較好?

亞洲四小龍創造經濟奇蹟的年代,也都不是民主國家!
殲二十 wrote:
票不等值的具體做法可以有很多可能,例如說以學歷與事業成就給選票加權


撇開政治正確,
所謂學歷和成就太過主觀,
並不實際。
如果要提倡政治精英化
英國議會制原有的上下議院就夠了。
當年的貴族院VS平民院
如今可以把貴族院改成精英院,
平民院維持現行的普選院,
所謂精英則是明文認證授與的部分人口。
選票加權倒是可以用來獎勵生育,
給扶養未成年子女的家長。
這是發明選舉制度的老牌民主國的故事...,不,是正在發生的事。
在崩落前夕,一切看起來似仍無比堅固 2022-07-11 04:10 聯合報/ 社論

日本前首相安倍在為同黨同志助選時,在街頭遇刺身亡,台灣損失了一位友台的領袖。此前一天,英國首相強生遭到五十多位內閣官員集體辭職逼宮,宣布辭去保守黨魁及首相職務;他發表辭職聲明時,民眾當場報以噓聲。安倍遇刺次日,則是不滿國家破產的斯里蘭卡民眾闖入總統和總理的官邸示威,總統拉賈帕克薩和總理威克瑞米辛赫雙雙被迫請辭。 一連三天,多個國家發生震驚全球的變故,令人一時難以消化。

安倍遇刺是一樁預謀事件,但粗疏的維安,隱隱不滿的社會情緒,都透露出日本派閥政治的頑固病灶。斯里蘭卡的破產危機是存在多年的宿疾,隨著政黨輪替在親中與反中之間擺盪,不斷堆疊;當政治再也無力解決問題,民怨大爆發自是必然。

最值得玩味的是強生的逼宮下台:一個月前,強生剛剛逃過執政黨議員對他的不信任投票,以為自己已穩住江山;誰料,這回是他的內閣閣員棄他而去,短短兩天內有五十多人拋出辭呈,擅長民粹政治的強生終於走到盡頭。 相對於保守謹慎的英國政壇,強生是一個異類。他一頭亂髮,喜歡吹牛,華而不實,粗疏懶散,私德不檢。但不知何故,這樣的膨風特質,在某種時空吸引了英國人的喜愛。在擔任了八年倫敦市長之後,他成為鼓吹英國「脫歐」的旗手,終至把自己推上首相的位置。

英國《經濟學人》曾直言批評「強生有毒」,並把毒素注入英國,此話所言不虛;這次強生辭職,《經濟學人》更重批是「小丑垮台」,並要求他立刻走人。問題是,一個小丑被奉為政治領袖多年,英國人花了多大的代價才認清這個事實。 表面上看,強生這次垮台,是其副黨鞭品契爾在酒吧猥褻兩名男子的性騷擾風波所引發。但強生用人隨便,出事後又刻意包庇,令人忍無可忍。

何況,在此之前,強生違背自己的防疫禁足令,在其唐寧街官邸開趴,無德無行之狀已令社會沸騰。他對英國更大的傷害,則是和反對黨唱和鼓吹「脫歐」,使國家陷於前景不明之境多年,卻為自己贏得巨大聲名。他展現的,是政治人物如何利用國家空轉的間隙,把它變成自己獲益的機會之窗。

未來幾年,如果蘇格蘭及北愛爾蘭相繼通過「脫英」公投,大不列顛變成了「小英格蘭」,都應「歸功」於強生鼓吹「脫歐」之遺毒。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發難推倒強生的兩名閣員,一是財政大臣蘇納克,一是衛生大臣賈維德。他們率先請辭,隨即在內閣中引發海嘯般的連鎖反應,四十八小時內接連有五十多人拋出他們的辭呈。然後,一行人前往首相辦公室,要求強生「有尊嚴地離開」。諷刺的是,上個月強生才面對了一次同黨議員的不信任投票,並僥倖過關;誰料,旋即遭到眾叛親離的閣員伏擊下台。

可見,英國政壇對強生的忍無可忍,已到了極限。 在崩落的前夕,一切看起來似乎仍然鞏固與美好,強生毫無所覺;但人心翻轉的瞬間來得如此快速,他轉眼就跌落谷底。英國作為民主政治的發源地,即使有被全世界當成典範的國會制度,仍無法免於被浮華民粹的強生玩弄,令人唏噓。但無論如何,這五十多名閣員集體辭職逼宮的演出,仍是令人動容的一幕,顯示政界力挽狂瀾的意志依然強大。

相形之下,同樣陷在民粹漩渦中的美國,儘管前總統川普煽動國會暴亂的事件受到嚴正檢視,仍無法阻擋川普再起的波潮。包括台灣,一路走向專權的蔡政府,會懂得收斂嗎?
埋冤國有35%低智失憶並集體罹患重度"失德哥爾摩症候群"的選民,投票率87%
MyH0ME
一個人做錯, 其他人寧可丟官也不願同流, 對比一人做錯, 全夥包庇到底, 這差別得有多大
engcalvin
英國人對強生不滿,強生下台;美國人對川普不滿,川普下台;中國人對習近平不滿,不滿的人閉嘴!
chiashin wrote:
貧窮落後國家,宗教種(恕刪)

按讚

歐洲是打打殺殺好幾個世紀之後
大家都變成基督徒
有一定的共識之後
才發展所謂的民主

民主很累好嗎
你投票之前不用先了解政策?
政策對你會有什麼實際上的影響?
你對這些出來選的有多少了解?
你有看過這些人的論文?

都沒有嘛
選個屁啊
fque wrote:
歐洲是打打殺殺好幾個世紀之後
大家都變成基督徒
有一定的共識之後
才發展所謂的民主


歐洲人都變成基督徒後,照樣打打殺殺超過1千年,基督教和選票民主一點都關係都沒有。
tteffuB 特肥吧
歐洲從古雅典之後再也沒有民主。[^++^][^++^][^++^][^++^][^++^][^++^]
tnkk01 wrote:
如果要提倡政治精英化
英國議會制原有的上下議院就夠了。
當年的貴族院VS平民院
如今可以把貴族改成精英,


我也不贊成只讓少數所謂的"菁英"有決策權,
而是誰都可以參與, 只是參與的權利有多少權重, 就取決於你能力合格程度有多高
當然也有人會說, 那誰來當這個裁判, 這裁判又是聽誰的,
沒錯, 有很多問題需要去克服, 但並不代表找不出一個85分的機制,
以現在的科技, 要揭露資訊相對容易,
制度上要設計出難以讓少數人操控(或者操控成本將非常高)的機制是可行的
eheart wrote:
包括台灣,一路走向專權的蔡政府,會懂得收斂嗎?


從秦始皇到慈禧太后,歷朝歷代不管是誰,當掌握權力使得很順手的時候不會自己收斂的
因為他們不認為自己做錯了,周邊的人絕對都是報喜不報憂
最後都是民不聊生,造成各地起義被推翻
年底又要選主人囉!



議會民主是英國人發現,是以代議民主取代參與民主,用少數來取代多數

普魯東斷言,代議制根本不是民主;
馬克斯·韋伯認為,「不管是民主制還是非民主制,政治都是少數人的遊戲」[11]:44。

盧梭認為人民主權只能由人民直接表達,而決不可能被他人代表;自由應當意味著自主,而代議制恰恰違背,在此制度下人民喪失自主;
代議製造成結果必然是「愛國心的冷卻,私人利益的活動,國家的龐大、征服,政府的濫用權力」[11]:45-46。

代議制民主不再是參與式民主,人民直接、廣泛參與國家管理之理念被淡忘,參與變成一種間歇行為,每隔4年或5年來一次,其他時候就當順民政黨出現,在間接民主中充當利益整合;選舉最重要,「民主」叫做「選主」;普通公民並不直接參與國家之政治決策[11]:47。
SENTRAA wrote:
講得漂亮問題是誰來調(恕刪)

我只是懶得打太多字而已~

事實上你參考二戰後台灣、日本、南韓、新加坡等國家的興起,

很大的一部分都脫不了強人威權專政,

台灣是蔣氏政權、南韓是朴正熙,日本是GHQ,

尤其是當整個國家百廢待舉的時候,

基本上都是掌握最高權力(還有軍權)的,

對內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實施整體規劃和建設,

這時不論各種團體必須都以國家利益為先,

自由和權利會受到限制與壓縮,

對外則要有機會吸引外部資源挹注,

但又需要政府足夠強勢,

有控制力避免產業被外資把持甚至掠奪,

維持社會穩定與經濟持續發展是這段時間最重要的工作,

待經濟、教育等提升到一定程度後再逐漸轉向開放民主,

而這時的轉向其實還需要有幾個前提,

包括重建國家、文化、民族認同,避免外部勢力過度干預,

爭取過程則須避免過度的暴力對抗破壞民生經濟。

因此在經濟狀況不佳、國民教育程度不夠普及的情況下貿然實施民主,

有很大的機會會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暴動,

最後即使勉強轉型民主政體,

也只會變成各大利益團體勾結外部勢力官商勾結瓜分國家利益而已。

這在中南美洲的民主化可以觀察到,

只要足夠利益~毒梟都能當上議員,

而政府官員則是紛紛倒向不同國際勢力,

這種情況下即使是透過民主選出的國家領導,

內部受利益團體制肘、外部要向外國勢力輸誠,

他們無力改變國家資源受本國外國財團把持的現況,

一個不好甚至會變成派系鬥爭甚至內戰來爭奪資源,

政府處理不了經濟問題最後只剩下福利政策討好選民以求政權延續,

那再多次民主輪替最後也只是變得更加民粹、更加為了選舉資源向財團利益靠攏而已。
上焉者再無信念,下焉者卑劣滿滿充斥賁張激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